“实力和颜值爆表!”
近日,浙江大学一位女教授
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惊叹
她就是近日斩获IBRO-Kemali国际奖的胡海岚
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
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海岚教授
而在此之前
她已经获得诸多荣誉
中科院百人计划
教育部长江学者
中组部万人计划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
首位亚洲获奖者
北京时间2019年7月15日,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IBRO-Kemali)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宣布: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获得者,为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教授。
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胡海岚,浙江大学医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
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冷泉港实验室博士后。2008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2015年加入浙大。
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
学生时代就是学霸
1973年出生的胡海岚,从学生时代起就是顶尖的学霸了。她是“全年级数学最好的女生,轻声细语,从容淡定,漂亮聪颖”。
到了高中,斩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高三被提前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
朋友问她生物系毕业以后干什么,她笑嘻嘻地回答:“要么研究细胞搞科研,要么进酱油厂造酱油。”
直到十多年前,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时,胡海岚的科研目标开始变得明确——揭开情绪的奥秘,掌控大脑神经环路的“编程”。
掌握大脑神经环路“编程”
神经生物学是研究脑的科学。在胡海岚看来,大脑是自然界最神秘最复杂的结构之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更是脑科学的世纪。这个领域不仅有太多的挑战,更有太多的未知。
随后,胡海岚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Corey Goodman博士,于2002年获得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
2003-2004年和2004-2008年期间分别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Julius Zhu博士的实验室和冷泉港实验室Roberto Malinow博士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
2008年12月,胡海岚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神经环路与行为可塑性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
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资助;
2013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并获得明治生命科学杰出奖;
2012、2014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一路走来,胡海岚和她的团队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了许多突破,不得不提的,就是2018年在《Nature》(《自然》)“一期双刊”的壮举。
年轻团队“一期双刊”
2018年2月15日,胡海岚带领她的团队,在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刊发了两篇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
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被认为“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详细说来,这位学术大牛和她的团队所从事的,究竟是怎样的工作?牛在哪呢?
排名垫底的小鼠逆袭了
胡海岚的研究工作,实验的主角都是小鼠。
2015年,胡海岚教授应邀《细胞》杂志子刊《神经科学动态》杂志写综述,当时的封面就是胡海岚实验室的主角——小鼠。
第一项工作,关于啄序(啄食顺序的简称,指群居动物通过争斗获取优先权和较高地位等级的自然现象),研究发表在2017年7月1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长文形式发表文章《胜负经历重塑丘脑到前额叶皮层环路以调节社会竞争优势》)。
这项研究中的小老鼠,经历了一个精彩的逆袭过程。
和人类世界一样,老鼠群体中也是存在等级的。胡海岚课题组对处于群体等级最下游的小鼠,大脑前额叶皮层细胞进行激活。
原来等级低的老鼠在接受蓝光照射的时候,变得自信而英勇,发出了更多推挤动作,并且能够坚持更久,在领地竞争中,战胜了第三名,第二名……甚至第一名。
经历了6次以上的胜利后,这只排名垫底的老鼠已经所向披靡:它可以不再借助科学家的帮助,一直保持胜利,是什么令它“开了挂”?
重复的胜利,增加了丘脑到前额叶皮层这个环路的连接强度。“有可能是形成环路的神经突触结构发生了整体的增多,也有可能是每一个神经突触都变强了。”胡海岚解释。
胡海岚表示,课题组一个系列的研究,“从动物实验中验证并第一次阐释了‘强者更强’的神经科学原理。”这表明“胜利者效应”真的能够让大脑发生了长久持续的改变,而并不光光是自我安慰而已。
抑郁的小老鼠开朗了
第二项工作,关于课题组的另外一批大鼠,它们抑郁了。
负面情绪是怎么操控人的?它们用到的主要方法是:刺激神经元进行簇状放电。
正常情况下,大脑神经元会通过单个放电,向下游传递信息。但是如果发电模式变成高频的簇状放电,抑郁症就会发生。
胡海岚团队发现:超级抑郁大鼠的外侧缰核神经元,自发的簇状放电活动显著增高。就是原来“biu biu biu ”一下一下散弹模式的放电,变成了“biubiubiubiubiu”的机关枪突突模式。
同时,胡海岚研究团队利用光遗传技术,诱发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结果发现:原本不抑郁的动物,也瞬时地表现出多种典型的抑郁行为。
抑郁的大老鼠又要上线了:课题组将氯胺酮给药于抑郁大鼠的外侧缰核,能快速缓解大鼠的多种抑郁症状(包括它的“行为绝望”和“快感缺失”)。
近年来,氯胺酮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由于其快速的抗抑郁作用(在几小时内改善情绪),以及能够在很多(>70%)“难治型抑郁症患者”中取得疗效,被誉为整个精神疾病领域近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胡海岚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首次阐明了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全新神经机制:氯胺酮可以通过阻断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终结这种放电对下游单胺类奖赏脑区的过度抑制,最终产生快速抗抑郁的疗效。
这给无数抑郁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IBRO官网的授奖依据中,评奖委员会这样描述胡海岚的贡献:
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为智慧与气质并存的女科学家点赞!
来源于健康界
2021-10-11 医创社发布了 《最高降98%!零点开始》的文章
2021-10-09 医创社发布了 《公立医院市场,这40个药卖得最好》的文章
2021-09-22 医创社发布了 《医创社祝中秋快乐》的文章
2021-09-02 医创社发布了 《即日起,药店恢复「四类」药销售》的文章
2021-09-01 医创社发布了 《34个大品种集采,药企报价开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