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对话徐井宏:中国最大校企如何长成四千亿商业帝国

14795
创头条 2017-06-29 11:51 抢发第一评

  作为全球最大的校企,清华控股近年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6年中规模逼近3000亿元、2017年一季度末超过4000亿元。旗下业务遍及科技产业、创新服务、在线教育、科技金融等众多板块。

  2017年6月28日,这家全球最大校企掌门人,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会场上,接受了腾讯网副总编辑马腾的专访。在专访中,徐井宏畅谈清华控股如何将创新转化为产业优势,并通过机制改革从一家普通校办企业跃升至超4000亿元规模背后的诀窍。

  大学办产业的优势

  “我们真正独有的优势,就是背靠中国最好的以应用科学为主题的大学。”在谈及清华控股所具备的优势时,徐井宏如此点题。

  技术孱弱普遍被认为是钳制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对清华控股来说,这却成为其拉开与行业竞争者的优势。

  在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下,清华控股依托资本和市场能力将其转化,进而推动清华控股这艘战舰前行。徐井宏介绍,近年来清华控股转化了许多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其中典型的例子为同方威视,这一安检设备提供商产品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核能,以第四代技术所做的试验电站;比如说化学机械抛光、生物芯片博奥生物等,都已经推动了产业化。”

  清华控股在转化科技成果的同时,这一模式也在反向推动大学的学科建设,进而培养出更多人才。

  徐井宏表示,近距离贴近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即是大学办产业的最大优势。清华控股将此模式更进一步,“通过创新链部署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完善资本链,通过资本链助力创新链”,徐井宏描述道,在清华控股集团层面,这一系统被称做“三链融合系统”,三条产业链相互融合,成为闭合的体系。

  三机制成就四千亿规模

  从2011年底总资产580亿元跃升到2017年一季度末的4000亿元,清华控股用5年的时间,实现资产规模成倍数增长。在专访中,徐井宏将此归结为其上任后,推行的三方面机制。

  “第一是充分授权的业务决策机制。”他介绍称,这一机制将正的运营权交给团队,而不是要设置重重的系统。

  “对于我们的各个公司包括同方、紫光等都进行了充分授权,我们觉得企业就跟战争年代打仗、跟军队一样,只有在前线的人才真正知道战场的真正状态。”

  相应地,在授权之外为取得制约效果,徐井宏抓住了审计这一利器。“审计什么呢?我们把审计的内容集中在很重要的一两个领域,比如企业的合法合规性、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对企业品牌的正向作用等。”

  除去授权、审计这两个机制外,徐井宏重点引入了激励机制。即我们建立以增量为原则的考核激励机制。“只要企业发展了,一定是运营者、团队要和股东一起来受益,所以大家共同分享这些成果。但是一旦没有做好,要共同承担责任,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些机制的变革确实在实践中带动了我们下属各个集团这几年非常好的发展。”他总结称。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