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记忆碎片》的故事:大学生AR作品如何获得专业评委的青睐

5449
电科技 2019-11-29 12:54 抢发第一评

11月16日,我有幸作为媒体评委之一,参加了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VRAR开发大赛的总决赛。本次大赛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Unity、HTC VIVE、HTC VIVEPORT、VR陀螺及爱奇艺VR频道联合主办。在决赛现场,脱颖而出的5支队伍依次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其中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七维亦影团队凭借作品《记忆碎片》最终获得了本次大赛最重要的奖项——最具价值奖。

作为一部由在校学生完成的作品,《记忆碎片》在作品完整性、叙事方式、美术设计等方面带给我们的惊喜实在不少。究竟这部作品是如何产生的,在其创作过程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了北京邮电大学,采访了七维亦影团队的王楚宁同学(她也是决赛环节的作品讲述者)。通过我们的交流,我认识到,《记忆碎片》的成功获奖并不是偶然。

《记忆碎片》:一部出色的AR游戏作品

《记忆碎片》是一款面向年轻用户的AR游戏绘本内容,它由包含6页纸质内容的彩色绘本与基于移动端的配套app组成(考虑到观看效果,内容制作以iPad尺寸作为适配标准),全程体验时长约为25分钟。作品采用Unity引擎+Vuforia SDK开发,其游戏制作思路是:玩家通过扫描实体绘本上的图案,在游戏(app)中得到对应的更详细的剧情与交互,然后通过对话及交互推动游戏剧情发展。

在剧情方面,《记忆碎片》讲述了一个科幻大背景之下“寻找记忆”的故事。最初失忆的主角“我”在前往三个星球寻找记忆的过程中竟然找到了三个人的记忆并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AI,而在发现真相之后,“我”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帮助人类找到宜居的星球。在故事的结尾,玩家将面临两个选择:作为AI自我关机或作为人类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不得不说,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哲学思考的故事,对我而言实在是很有趣。

如果说《记忆碎片》的剧情很有趣,那么这部作品在艺术和技术方面的表现就称得上是惊艳了,特别是在“在校学生作品”这个前提下。首先,作品的完整性和完成度很高,叙事、场景、交互、美术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一种成熟感;其次,从艺术性而言,作品的美术风格呈现出一种“科幻的质感”,多个场景的建模制作精良,一些小的细节(比如配音、交互UI)均令人满意;最后,从技术性来说,一些场景及交互的呈现效果非常出色,比如某个场景中的星球模型可以随着外部环境(通过摄像头识别)实现镜面反射的效果,相信制作者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是很难做到这种程度的,这点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基于以上这些表现,现场评委对于《记忆碎片》几乎全部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当然也包括一些改进建议)。对于一部学生作品而言,做到这点实在难能可贵。

一部出色的作品是如何“炼成”的

在交流过程中,王楚宁首先向我介绍了七维亦影团队的基本情况。与其他参赛团队不同,这支由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团队来自同一个实验室,团队采取工作室的组织形式,其成员对于项目的整体制作流程都很熟悉,配合起来也比较默契。与此同时,由于北邮是工科院校出身,团队中很多成员都同时具备艺术与技术的双重背景,这就形成了团队的一个独特优势:在审美上有一定的追求,在技术实现上也有一定的判断(知道某些效果从技术上是否能实现)。“这是我们学校在学科上的一大特色。”

根据王楚宁的介绍,我了解到《记忆碎片》这个项目源于实验室课题及毕业设计。在创意产生之后,团队的工作方式是所有成员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全部参与讨论,然后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协作。“这样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整体风格都会有一定的把握,每个人负责的部分也与整体会有一个较高的契合度。”与我之前想象得不同,作品的创作过程其实是有着整体理论框架的支撑,而非简单的艺术表达,比如某位同学的研究方向正好是“AR语境下的叙事”,那么由其来完成这部分工作就最适合不过了。“因为工科背景的缘故,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在创作过程中用逻辑理清所有的思路。”或许正是这种更多出于理性思考再结合感性表达的设计,使得作品最终的效果如此出色。

除了制作精良,《记忆碎片》对于我们而言还存在很多创新之处,一些剧情、场景与交互的设计都令人眼前一亮(比如AR语境下的叙事与解谜)。关于创新性这一点,王楚宁表示,因为这部作品从一开始就带有学术研究的目的,所以团队成员在创作过程中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几乎没有考虑过商业化的因素。而或许正是这种“放手一搏”的态度,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理性思考,成就了作品本身的创新性。

当我问及项目进行过程中团队遇到的最大的困难,王楚宁坦然,主要是工作量太大了。“这个项目从开始到最终完成一共用了3个月时间,无论是从课题还是毕设的角度,项目都有一个deadline,同时我们必须要保证作品的效果,因此当时我们只能熬夜,硬着头皮也要做完。”为了呈现最佳的效果,团队成员在很多内容的细节上都下足了功夫,这也使得项目的工作量大大超过了团队的预期。不过我相信这次“痛并快乐着”的经历,一定会为诸位同学未来的成长带来不小的帮助。

VR/AR主要是内容创作的技术手段

忙完了这个项目,王楚宁和小伙伴们终于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了。关于参加这次大赛的收获,她告诉我:“整个项目进行下来有三个多月,大家从前期的策划与设计直到最后的反复修改,每个人在自己负责的方面和研究的领域都会有不小的提升。同时,我们能和全国最出色的高校团队同场竞技,看到其他团队的作品我们学到了很多,还有评委老师的指正和点评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对于《记忆碎片》这部作品,团队认为现在的版本已经比较稳定,在内容上也比较完整,因此基本不会再进行改动。而对于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新的想法,团队将会在以后的作品中进行参考和实现。

回顾整个项目,王楚宁认为,除了团队所有成员的努力与才华,导师的作用也非常关键。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七维亦影团队的导师是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贾云鹏教授。贾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影像,在教学和科研上尤其注重建立在技术可能性上的艺术表达方面。在平时的学术探讨和创作上经常为同学们提供很多想法,并鼓励同学进行多种尝试。“最开始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电影相关内容,老师会让我们跳出这样的思维,尽可能多的从新的技术可能性切入,包括文学、戏剧、游戏等各种形式的作品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各种领域的学科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这样说,老师主要是从思维或整体的眼界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在紧张的大赛和毕设之后,同学们也将陆续迎来自己校园生活的尾声。王楚宁告诉我,团队成员包含研二、研三以及一些本科的同学,一些即将毕业的同学各自选择了游戏、互联网产品、设计等领域的工作。关于VR/AR,她的观点是,作为内容创作者,需要从包括技术在内的各种角度去考虑,这其中自然包括VR/AR技术。“VR/AR对我们而言,更多的是内容创作的技术手段,它们和5G一起,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而我们对于这些技术的表现与性能有着更高的期待,希望未来大家不会因为技术的瓶颈而限制内容的创作。”

毫无疑问,与王楚宁同学的交流对我而言是非常愉悦的,我可以明显感受到年轻人的朝气与才华。在这里我想预祝七维亦影团队的所有同学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将这份热情与初心继续保持下去,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作品。最后,我也想感谢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所有参与举办中国大学生VRAR开发大赛的同仁,能够参与如此精彩的大学生创作大赛实属我的荣幸,希望未来我能够继续有机会参与和支持这项赛事。

电科技专注于TMT领域报道,青云计划、百+计划获得者。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自媒体人称号、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请登录: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务合作请洽:marketing#diankeji.com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