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两年,每逢经济波动,质疑声中,少不了的笔伐对象就有“双创”。作为本届政府最重要的施政内容之一,批判者的视角也大体类似上届政府的“四万亿”。比如双创浪费了社会资源,通过补贴制造了经济泡沫,创业误导了大学生等等。双创从业者角度,类似讨论圈内其实不少,但不耽误大家每天都在想办法规避与解决问题,做有价值的探索。局外视角,则真切感觉到,对“双创”还有诸多信息不对称,及误解。利用疫期闲暇,创头条特推出“双创漫谈”系列,意在梳理相关“小问题”,更多意在于圈外沟通,算是给“双创”科普。也期待圈内同仁可参与讨论,赐文更佳。
说起双创要素,更多指向是创业公司、投资机构、孵化载体,还有政府政策等。
双创服务行业则鲜有被提及和关注。尽管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这个行业已经基本形成。
当然,双创服务并不完全是双创催生的品类。后者主要指to G类服务,而to B的,如投融资、技术、营销、人力、工商财税法等,包括孵化,都属传统产业。
创头条曾对这些行业分别做过数据梳理和调研,发现有些共同点。
比如,每个垂直行业都很分散,基本上没头部企业。工商财税法为例,基本上都是小公司在做,属地化严重,线下依赖性很强,更难完成扩张。
双创起来后,出现了一些线上线下平台,希望能整合。但一方面普遍整合效果一般;另一方面,最后发现平台都还是在自己下场干活,因为线上模式很难让这些服务公司或创业公司交钱,因为都缺钱。
这也是双创服务行业的另一个特点,即普遍活得都不够滋润。
原因有二:一是,中小微企业普遍现金不好,支付能力低;二是to B生意的共性——企业成本管控和支付流程等,让付费成为一件很费劲的事情,这与to C的冲动消费及决策链简单相比,完全不一样。
投融资服务曾在2015年、2016年左右双创爆发期被认为很有空间,如以太资本、华兴逐鹿X、小饭桌等也都势头不错,以太甚至曾经占据早期市场70%左右份额,但后来这些公司要么转向后期FA,要么自己下场做基金。
培训服务方面,催生了创业黑马双创第一股,但其在该市场的打拼并不轻松,也开始自己做基金,及转向“一亿中流”的产业服务。
孵化服务一直被广泛误读为补贴生意,但即使如此,从业公司也大都运营得不轻松。
一方面,商业模式上,规模扩展空间有限,赚大钱不易;另一方面,与所有to G生意面临的困扰一样,政府委托都有特定KPI,且需承担的各种附加服务不少,如参观接待、统计调研等,这也是其“社会公益性”所在。这方面,估计疫情期间很多孵化器运营方都深有体会。
作为创新型孵化器的众创空间行业则在市场端面临挑战。标杆WeWork已成为孙正义的滑铁卢,纯资本推动但增值服务模式探索的不顺利,成为从业者的普遍困扰。
如果更多更好的创业公司涌现是双创的目标,那么,双创服务行业就是除了政府政策外的另外一条腿。显然,目前是条跛腿。
政策端已经用力充分了。五年四个国发文,各部委各地方更是政策不断,但对双创服务行业作为生态基础,则几乎没有关注,毋论系统性建设。
一方面,这个行业本身也面临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散落存在不是终局,对接下来的创新创业发展价值也不见得有多大;另一方面,尽管北上广深杭等发达地区行业基本不错,也可以说过剩,但更多地方则不足。
或者说,在这些地方,完全可以通过双创服务生态的发展,来带动创业公司的发展。在中心城市做烂的很多服务,到三四线城市,如一场活动、一场路演、一个讲座,都能起到实实在在的赋能作用,创业者的参与性、反馈,每每让人感动。
期待政府和行业端,能给予该行业更多关注和重视;更期待,政府相关双创主管部门能对双创服务行业提供专项的扶持。
创头条“双创漫谈”系列,旨在以千字小文方式,讨论双创“小话题”;同时尝试“面向圈外的双创科普”。欢迎参与讨论,贡献话题,更欢迎赐稿,邮箱:tougao@ctoutiao.com。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