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两年,每逢经济波动,质疑声中,少不了的笔伐对象就有“双创”。作为本届政府最重要的施政内容之一,批判者的视角也大体类似上届政府的“四万亿”。比如双创浪费了社会资源,通过补贴制造了经济泡沫,创业误导了大学生等等。双创从业者角度,类似讨论圈内其实不少,但不耽误大家每天都在想办法规避与解决问题,做有价值的探索。局外视角,则真切感觉到,对“双创”还有诸多信息不对称,及误解。利用疫期闲暇,创头条特推出“双创漫谈”系列,意在梳理相关“小问题”,更多意在于圈外沟通,算是给“双创”科普。也期待圈内同仁可参与讨论,赐文更佳。
这些年参加的双创活动,算得上不计其数。
印象颇深的,是双创周的成果展区。除了创业者、投资人这些创新创业核心人群,更多是学生、朋友、情侣结伴来看展。
记忆最深刻的是,2017年双创周,主会场上海长阳创谷有个关于未来科技的展馆,每天开馆就开始排队,没个十几二十分钟根本进不去,火爆程度堪比游乐场。
于是,想起来写双创与大众这一话题。
双创与大众最直接的,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在to C的商业中,这种关系体现尤为明显。过去十年,电子商务、软硬件结合、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创新创业已经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双创周搭了座桥,让大众与创新产品、服务背后的创业企业及创新技术距离更近。
但还不仅如此。
也是在上海长阳创谷那届,当时设有ofo小黄车的展位。而在以后的成果展示中,则难见其位置。创业可能需要5年、10年,跌落神坛却只在一夜间。
这两年类似现象并不鲜见。前一秒还是人们眼中的成功创业者,后一秒就成为人们口中的“老赖”,被限制乘坐飞机及其他消费。
其实,支持戴威起步的天使用户,与茶余饭后把他当成谈资的,是同一波人。
成王败寇,是大众对创业者的大致印象。现阶段人们对于创业失败的容忍度并不高,这与创业大概率失败的规律、创业者这一高风险的探索是相背离的。这背后,是社会价值观与双创的错位。
窃以为,由大众认知形成的社会价值观与双创的关系,可视为双创与大众更深层次的关系。社会价值观的重塑,亦是万众创新理念的深入人心,方能形成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再如,在与孵化从业者的交流中,不止一次谈及科研人员创业的话题——国内在科研领域颇有建树的院士、教授,创业却往往“哑火”。
而在美国,教授大多能在科研人员与创业者的角色间自由切换,他们所带领的研究课题,可能就是创业项目。不少观点认为,这与他们长期身处的商业环境有关联。
反观我们老一辈的院士,科研攻坚、报效祖国才是那个年代的主流,创业开公司反而“不务正业”。 长期以来商业嗅觉、企业经营思维缺失,影响创业成功率。
我想,双创氛围的营造,双创战略的推进,其目的或结果之一,应该也在于扭转这一局面,让更多的潜能被有效激发,让科技与经济发生良性互动,让人们生活因创新而得到改善。
乐见的是,越来越多创新创业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进入高校;编程教育开始得到部分中小学生家长的重视;创新探索意识的培养不再局限在与生活脱节的学校手工课中……
双创与大众最好的关系,大致是它就弥漫在生活中,却不曾被刻意提起吧。
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创头条“双创漫谈”系列,旨在以千字小文方式,讨论双创“小话题”;同时尝试“面向圈外的双创科普”。欢迎参与讨论,贡献话题,更欢迎赐稿,邮箱:tougao@ctoutiao.com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