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选秀综艺背后的“成团热”现象考

5611
钛媒体 App 2020-06-15 07:36 抢发第一评

《乘风破浪的姐姐》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文丨一点剧读,作者丨直言不会

成团开始成为娱乐时代野蛮生长的关键词,且不再局限于偶像选秀节目内。

这两年,随着《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两档偶像选拔类综艺,成功激活国内偶像市场并将其推至新一程,一时之间,有关选秀、训练生、成团以及饭圈的话题也均被推向舆论高度。今年,不约而同将目光投置女团市场的《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狭路相逢,与此同时,优酷《少年之名》、芒果TV《乘风破浪的姐姐》等节目也跻身“成团之战”,好不热闹。

从各大平台及卫视的综艺排兵布阵不难看出,偶像团体选秀仍然是市场追逐的一大热点,而借着这股热风,娱乐市场也开始在不同维度上蹭起了偶像团体选秀的热度:《快乐大本营》分两期做了哥哥团与姐姐团、《极限挑战》在上期节目中进行了“披荆斩棘的极限男团”选拔、《天天向上》从本周(6月14日)起推出特别企划《追逐梦想的哥哥们》……悄然之间,“成团”不再是偶像团体选秀类节目的专属名词,而是成为了一种盛极一时的娱乐现象。

偶像选秀进入“团时代”

自2005年至今,偶像选秀经历了从“个人”到“团体”的更迭时代,期间的2018年是关键的一年。

彼时,从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到2019年的《创造营2019》《青春有你》《一团之名》,再到今年的《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以及即将上线的《少年之名》,或新鲜或熟悉的面孔不断出现在镜头前,一批批年轻青春的男孩女孩被输送进市场,成为这两年内娱市场的新鲜血液,也持续不断的打造了一波波话题。

现阶段不断被输送至市场的“限定”偶像团体和其背后的粉丝团,成为流量时代娱乐微观的代表。但“团现象”的火热也不禁令人思考:明明是张扬自我、宣扬个性的时代,为什么“团”成了最火的代表?

这一现象其实不难理解,如今的偶像团体选拔节目可看作是选秀节目在新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环境下的蜕变发展。一方面,就节目自身而言,“101系”在韩国市场的成功已然证明了这一节目内在逻辑与商业逻辑的成立,且放眼国内的几档节目,无论是前年爆红一时的王菊和杨超越,还是今年意外走红的虞书欣,这种突破以往刻板印象的新女团成员,契合这个时代公众所关注与期待的女性形象,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粉丝对偶像选择的多元和自由。

全民选秀时代,全民都在以制作人的身份挑选自己钟爱的偶像,也在为爱发电、定义属于这个时代的偶像团体,这种主动选择权、决定权背后,是新世代年轻人所追求、期待形象的具像化,也是其自我发展观的落地。

与此同时,通过“成团”的过程和之后的发展,公众也可以看到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新策略,年轻人唯有抱团才能高效抢夺社会资源,以谋求自身发展。

在“团文化”以压倒性优势成为内娱节目新势力之际,也有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可以看到,今年的偶像团体选秀市场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于周五上线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不设防姿态掀起舆论千层浪,带领一众30+女性闯入公众视,也开拓了偶像团体市场边界。

“抱团”不再只是年轻一代的选择,“成团”也不再只是偶像选秀节目的专属。

国民娱乐开启“全龄”成团狂欢

“说归说,闹归闹,别拿成团开玩笑,我们要出道!”

上周日(6月7日),播出至第五期的《极限挑战6》,结合市场偶像团体养成节目的热度,推出“披荆斩棘的极限男团”,怀揣男团梦想的雷佳音、郭京飞、邓伦、岳云鹏、贾乃亮、王迅几人变身练习生,前往“极限训练营”参加选拔,培训他们的教练则由火箭少女101成员杨超越和R1SE成员周震南担任。

为了成团出道,基于《极限挑战》挑战元素与偶像团体养成综艺的核心要素的结合,极限男团的成员们经历了设计厂牌、出道名、登场展示、分班考核、声乐训练、争夺中心位的锦鲤大赛以及成团公演等像模像样的一天。本期节目也凭借娱乐性和能量感,拿下全国网域4.97%和CSM59城2.26%的收视率。

无独有偶,“蹭”成团热度的不止《极限挑战》一档节目。湖南卫视长寿综艺《快乐大本营》分别于5月23日和本周六(6月13日)推出“披荆斩棘的哥哥”和“勇往直前的姐姐”特别企划。其中,“披荆斩棘的哥哥”同样以当下偶像选秀节目的热度为契机,汇集了何炅、李维嘉、杜海涛和高伟光、曾毅、沈凌、孟鹤堂、王祖蓝几位年龄在30+的哥哥们,不同职业和风格的他们为了共同的男团梦在节目里进行公演舞台、PK并接受检阅。

本周六,没有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刘敏涛,出现在《快乐大本营》“勇往直前的姐姐”的舞台上,与王鸥、杨蓉、阚清子,以及和谢娜、吴昕几人,共跳女团舞,并角逐3个“出道”名额。

次日(今晚),《天天向上》推出特别企划《追逐梦想的哥哥们》,集结演艺圈18位30岁+且有舞台梦想的男艺人实现舞台梦想。节目中,汪涵成为节目“主理人”,高天鹤为“主理人助理”,钱枫为“心理导师”,“vocal导师”为大张伟,王一博则是“舞蹈导师”。而18位男艺人中有8人都曾有团体经历,包括筷子兄弟、曾毅、陈志朋、张远、敖犬、周艺轩、高瀚宇、袁成杰。据悉,该特别企划共计三期节目,且最后哥哥们还将有机会出现在湖南卫视818晚会的舞台。

显而易见,借由市场上的偶像团体选秀节目和诸多综艺节目,半个娱乐圈都在“成团”。而在成团已成现象的当下,一些包裹在热度外衣下的内在逻辑和边界效应亦袒露无遗。

“团文化”热背后的冷思考

偶像团体选秀热潮正当时,所以,行业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已不再是后续曝光渠道和热度,而是人才储备。

“全网三百个追星女孩已经不够用了。”网友的一句戏言背后,所指出的并非是粉丝容量问题,反而是偶像市场容量问题。从一年两档偶像团体选秀节目,到一年三档、一年四档,再到一年更多档的可能性存在,纵然有大量的观众和粉丝可支撑起受众市场的发展,但市场对新人、新偶像的渴求太大。

基于节目的同质化,以及偶像市场过于快速的更新频率,国内练习生资源已然“库存告急”,“回锅肉”及缺乏专业训练的素人和网红的频繁出现已不再是新鲜话题。且目前国内偶像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内娱乐产业也还没有形成让团体偶像良性生存的成熟氛围,成团、出道不难,难的是生存。

如今各平台都在推自己的选秀节目和从节目走出的艺人,但这些诞生于选秀节目的偶像不管是流量型还是创作型,都缺少真正的打歌舞台,从节目露出到走出,流量、话题对他们而言不稀缺,他们需要的是舞台,能够进行自证的更多的舞台。

与此同时, 当团文化、团思维已成为当今娱乐产业的俯拾即是,我们仍需关注的也有“抱团”背后艺人的生存空间。

自去年开始,有关“中年女演员困境”的话题引起市场热烈讨论,今年,《乘风破浪的姐姐》从未播即火到开播即有爆点,公众一再将目光聚集在熟龄女艺人身上,有关女艺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讨论也层出不穷。其实不止是女艺人,市场资源流失的困境普遍存在于熟龄群体中。

无论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极限挑战》、《快乐大本营》以及《天天向上》,诸多节目基于团文化的热度纷纷选择聚焦熟龄人群,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印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30+人群需要更多曝光度、生存空间,以及市场对其的新认知。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团文化和团现象的走高,在抬高偶像产业天花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再次让内容市场陷入同质化怪圈,过快消耗题材热度。

说到底,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抱团聚力,偶像明星都是流行文化的一个符号,当看客散去,市场如何守住繁华,投身其中的人又能得到什么、留住什么,依旧有待观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