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视低吟浅唱数年,终于还是选择了OLED为突破口,入局高端市场,65吋新品售价12999元。单品售价破万,小米等这一天等了很久,对于其背后的面板制造商LGD(LG Display)来说,这一天同样有些姗姗来迟。
从三年前的小米主动示好,LGD爱搭不理,到如今力挺小米一跃而上。在LGD放下身段的逻辑链条里,广州工厂300亿人民币的投资和每月6万片的产能是无法回避的焦点。
简而言之,LGD必须要在持续巨亏的OLED项目上猛烈回血了。此前一直认为小米品牌不够高端的LGD也要通过“性价比”路线销售出更多的面板,一台电视机70%的成本都在面板上。
2019年,中国OLED电视销量不到40万台。对于今年的销量预期,LGD TV事业部全球推广常务高规荣曾推测将突破100万台。如何达成这一目标,销量优先的小米就此成为了LGD的必选项。
不过,小米这把钥匙真能打开LGD这把锁吗?
增产与增量的莫比乌斯环
LGD 是OLED里目前唯一的盟主,只不过这位盟主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至今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亏损,去年净亏损超过80亿元人民币,负债比率从24%扩大至185%。
此外,LGD糟糕的产能也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也是前两年,LGD为什么只能给少数几家终端厂商供货的主要原因。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越亏损越建厂。投资巨大的面板产业从来都在遵循着这一规律,在产能和销量之间有一个盈亏平衡点,只有跨过去了,才有盈利的希望。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本土面板企业京东方也是如此,常年巨亏却也不得不依旧四处建厂,以销量换取摊薄的成本。时至今日终于拨云见日。
LGD也逃不过这一定律。越亏损越要建厂,持续扩大OLED面板产能。就像十个馒头才能吃饱,但是在这之前就不得不承受住前九个馒头所带来的窒息感。
去年8月,LGD在中国广州建设的8.5代OLED面板生产线正式投产,加上韩国本土的坡州工厂,到2022年,LGD的年产能将超过1000万片面板。
由此,一个肉眼可见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那就是销量。
OLED电视市场始终在增长,如果只是看曲线图会感觉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一落实到具体销量,这点儿微增长就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了。从2017年到2019年,全球OLED电视的出货量分别为140万、240万以及350万。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按照这样的幅度去增长,即便全球最给力的中国市场销量翻番,LGD急剧扩张的产能也已经开始显得极度过剩了。
所以,LGD需要面对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OLED的产能跨越式增长了,销量端要是不能同频共振,给予足够的正向反馈,LGD的数百亿投资不但不能成为财报助推器,反而会成为一块挂在脖子上的石头。
这也就解释了华为、小米以及即将登场的一加(One Plus)等电视新势力品牌为何会接连推出OLED电视产品——如果再不扩容新品牌,结局就会像一个永不相交的莫比乌斯环,产能和销量无法同步交汇,LGD的财报最终很可能会被自己爆兵之后的产能进一步拖累。
小米的钥匙捅不开LGD这把锁
至此,LGD的想法其实已经无比明朗,就是希望小米这条鲶鱼能够搅动OLED市场,带动其销量的快速增长。
只是,从小米的过往来看,结果很可能并不如LGD设想般顺畅。
的确,从手机和中低端电视来看,小米的高性价比路数确实可以取得可观的亮眼数据。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高端的OLED市场的客观情况,就会发现,“小米模式”其实与OLED电视并不契合。
一直以来,由于坚持高性价比模式,小米品牌很难和高端建立起关联。以小米手机10为例,虽然其定位高端,但是4000元左右的价格,对比行业同档位产品平均5000元左右的售价还是低了不少。
虽然工业化大生产可以降低OLED面板的售价,但是OLED的客观现实又预示着其成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下跌到LCD的水准。
更重要的是,在OLED电视上,价格不一定是起唯一主导作用的因素。
去年,国内彩电品牌创维为了推广OLED电视,就曾掀起“OLED普及风暴”,将55 吋 OLED电视的售价定在了7999元,这一售价对比其它同尺寸品牌足足低了20%左右。但是,销量最终说明了一切。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考虑,手握8000人民币,完全可以购买75吋乃至更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为什么要买一台放在客厅里不够显山露水的55吋OLED电视呢?
当然了,如果小米向LGD承诺了销量,一年做到百万台规模,那么自然有资本说服LGD降低OLED面板的供货价。但是,目前整个OLED市场或者说高端市场的盘子并不大,前期成本又太高,小米的“高性价比”模式在OLED上也无法得以完全施展。从LGD角度来说,12999元的65吋OLED电视已经是跳楼价了,但是我猜在雷军眼中,这个价格肯定依然是高到难以接受的,毕竟再加几千块钱,都可以买台小米98吋的大屏了。小米再神奇,也是基于供应链大原则的,单凭小米的勇气大概率无法改变OLED电视市场目前质高价贵的现状。
小米这把性价比的钥匙捅不开LGD的锁。原因很简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小米和LGD不配套。LGD这把锁只能由它自己去开,持续大幅降低面板价格才是提振OLED销量的唯一有效办法,就目前的电视市场而言,相对的性价比肯定敌不过绝对的低价格。
很遗憾,也许是LGD已经尽了全力。总之,12999元的小米OLED电视只拥有相对性价比,相对于其它品牌的OLED而言。
难以All in 的OLED
既然OLED确实有增量空间,并且产能也跟上了,为什么LGD不号召更多的终端厂商们参与进来,齐心协力建设这一领域呢?
还是那句话,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在电视技术的路线斗争中,历史早已给我们揭示过答案。
2007年前后,电视行业出现了两条技术路线的斗争,其一等离子电视,其二是液晶电视。从纯技术的角度考虑,等离子比液晶更为先进。当时电视圈甚至出现了一句“外行买液晶,内行等离子”的格言。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随后的竞赛中,等离子电视却被液晶电视吊着打。国美家电有数据显示,2007年国庆,等离子和液晶的销售比为3比7,转眼到了春节,这个数字就变为了2.8比7.2。而到了2018年,等离子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足0.2%。
技术优先不代表市场就一定会报以鲜花。产业生态的建设是每一种技术推广时所必须要考虑的首件大事。
由于显示效果更为细腻,等离子在电路设计、图像处理芯片等方面需要着极高的技术水准,因而只有松下等少数日企玩得转。而液晶虽然初期的显示效果比不上等离子,但是因为技术门槛较低,并且兼具开放性,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纯终端”玩家。
站在终端厂商的角度考虑,面板占电视总成本的70%左右,选择何种技术,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商业利益。虽然选择等离子技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有价值的产品,但是等离子技术的垄断性却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被卡脖子。
连苹果公司都怕被卡脖子,又何况是其它品牌呢?当初JDI(日本显示公司)危机四起的时候,为了不被韩国面板厂卡脖子,苹果不惜重金送了一座工厂给JDI为其续命,增加自己与韩国供应商谈判的砝码。由此可见,终端品牌对于卡脖子这事有着多大的防范心理。
所以,当等离子和液晶大战的时候。厂商们几乎一边倒的选择了液晶,虽然效果略差,但是供应链自由开放,可以给自身带来极大的回旋余地与商业回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随着参与者的纷纷涌入,液晶的显示效果逐步走强,市场完全被打开了。
说回OLED,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目前的大背景是产能过剩,LGD一直在请求厂商发力OLED电视。但是,就像文中开头所指出的那样,小米和LGD的洽谈其实从三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候的LGD又是什么态度呢?看供应链脸色吃饭,终端厂商不会这么傻的,养猫当宠物的事有人干,养虎为患的事可没人干,当面板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上游厂商手里的时候,下游终端厂商真的会All in跟随?说说就得了,千万别当真。
由此也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LGD的产能跟上了,但是消费级市场却不能及时消化;小米等新势力厂商想要发力OLED市场,但是短时间内品牌又难以支撑高价。未来怎么办?小小的问号,大大的难题,对于LGD和OLED来说,这一发问或将长久萦绕在心头。
LGD的事,小米也解不了。
电科技专注于TMT领域报道,青云计划、百+计划获得者。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自媒体人称号、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请登录: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务合作请洽:marketing#diankeji.com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1-12-16 电科技发布了 《罗永浩划定重返科技界目标:AR/VR/MR,下一站元宇宙?》的文章
2021-11-17 电科技发布了 《爱奇艺2021Q3财报发布:总收入76亿元 会员营收43亿元》的文章
2021-11-05 电科技发布了 《将3A大作带入大屏场景,乐播携手天翼推出云游戏主机》的文章
2020-03-23 电科技获得了沐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