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东耳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导语:
10月26日,阿里健康(00241.HK)发布盈利预告,2020年4-9月阿里健康录得利润不少于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阿里健康能够在2021财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并不意外。
2020年,受益于疫情所带来的医疗红利,医疗咨询、诊疗的需求相应提升,互联网医疗的需求量也相应提升,作为互联网医疗的老品牌,阿里健康的业绩自然也水涨船高。
疫情终会过去,当人们的生活回归常态后,阿里健康的盈利状况将会持续下去还是被打回之前的情况呢?
阿里健康:从药品电子监督网到医药电商
2020年5月15日,阿里健康市值上升至2500亿元,仅从市值来看超过百度。如今阿里健康又扭亏为盈,是否提振了投资者们的信心。
不过,仅从市值来看一个企业未免有失公允,阿里健康虽然受到二级市场的追捧,但这几年来吃过的苦只有阿里健康自己知道。
早在2012年,阿里就在天猫上推出了医药馆,开始其在医药领域的布局。
2014年1月,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向香港上市公司中信二十一世纪战略投资1.7亿美元,同年10月21日,中信二十一世纪正式改名为阿里健康,并接手中信二十一世纪运营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督网,阿里也因此拿到了中国第一张第三方互联网售药平台资质。
借壳上市后,阿里健康的主要业务还是电子监管网业务,其他业务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还处于赔钱状态,据阿里健康2015财年年报显示,2015财年,阿里健康录得收入3718.0万港元全部来自于电子监管网业务。
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暂停执行电子药监码,将启动第三方来负责电子药监码运营,并已明确收回阿里健康方面的代理运营权。
暂停执行电子药监码对阿里健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虽然电子监管网还是继续运行了1年,直到2017年才宣布停止更新,但在阿里健康还未实现盈利的时候被砍掉主要营收手段,这让阿里健康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展战略。
2016年9月,阿里健康获得天猫医药的独家运营权,协助天猫发展其医药保健电商业务并收取费用,2017财年,阿里健康来自于B2C医药业务的收入为2.91亿元,营收占比超60%,此后,尽管阿里健康自己的叫法不同,但医药电商相关业务始终是阿里健康的营收主力。
做电商阿里是拿手的,因此,阿里健康的医药电商业务很快便得到了飞速发展。
2018-2020财年,阿里健康来自自营营养品销售/医药自营的收入分别为21.49亿元、42.27亿元、81.34亿元,年增速约为1倍。
医药电商仍是盈利重点 阿里健康何时才能摆脱线上药房
互联网医疗诞生之初的盈利模式就较为模糊,单纯的线上问诊客单价低,其辅助流量带动意义更大。这是2020年上半年一份对平安好医生的匿名做空报告里的内容,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阿里健康。
叫好不叫座,这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现状,也是阿里健康不得不面对的状况,叫好的方面不必多说。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这是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之一。医疗资源短缺,尤其是医护人员不足,使得优质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让很多人看病成了难题。再加上很多患者的医疗观念存在误区,要么硬扛导致病情恶化,要么无论大病小病都要去三甲医院,这进一步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互联网在解决分布不均的问题上往往有奇效,电商的发展已经证实了这点。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挂号、问诊、买药不仅能帮患者节约大量时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空间界限,节约了患者看病成本的同时也让医院的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使用,因此互联网医疗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肯定。
但是,虽然大家都认为互联网医疗是个好东西,但互联网医疗是否靠谱,网上资讯、问诊、买药等是否安全,这和网购刚刚在国内兴起时的情况一样,基本上相信的没有几个人,再加上互联网医疗市场鱼龙混杂,如何确认对方真实性等问题令不少消费者对互联网医疗望而却步。
此外,根据2018年颁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目前对病人的首诊还不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尽管一系列利好消息频出,但互联网诊疗目前还只能是线下医疗的补充。
虽然目前已经要逐步放开互联网首诊限制,但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医疗首诊限制放开之后,互联网医疗行业将迎来至少一个新的赢利点,只是考虑到医疗卫生问题的复杂程度,离真正实现还有很长的一个过程。
因此,对于阿里健康来说,医药电商短时间来说仍将是盈利的重点。
医药电商并非最近才出现的新事物。
互联网医疗虽然火起来的时间不久,但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开通了自己的网上商店,此时距离淘宝诞生还有5年时间。但直到现在,互联网医疗的绝大部分生意仍来自于医药电商。
电商要做好,物流必跟上,而阿里健康的一大劣势正是在物流——与一般消费品不同,药品运输、仓储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对于一般物流公司而言想要达到相关要求成本显然要更高。
以医药冷链物流为例,此类物流主要运输各类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对冷链仓库和冷藏车的要求极高,虽然根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的预测,2020年医药冷链物流的销售额会突破4000亿元,相应的,在医药运输环节中产生的医药物流市场也很大。根据艾媒数据中心的数据,医药物流早在2017年时便步入3万亿大关。
但即便如此,愿意在这方面做投入的传统物流公司也寥寥无几。
为什么呢?投入大,产出慢,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回本。
在阿里健康也是同样如此,虽然从事医药电商业务,然而在医药物流方面,阿里健康并没有自建物流体系,除与相关企业合作外,药品运输只能通过第三方快递。
在这方面,与阿里竞争多年的京东显然有着自己的优势。
2020年8月,已在物流领域深耕多年的京东再获第三方药品物流资质,这能给京东健康带来多少收益尚不可知,但从减少成本的角度,阿里健康已被领先一截。
不过,医药物流不仅仅只是送药这么简单,药源也是大问题,没有药源,互联网医疗也就难以展开,特别是在医药电商仍是主要营收手段的现在,这对其整个业务的发展都会造成影响。
随着两票制的推进,医药物流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以国药、九州通等老牌药企旗下的医药物流公司凭借母公司的行业地位在药源上拥有着其他互联网背景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难以抗衡的优势。毕竟传统医药企业也是互联网医疗的参与者之一,自己又有着成熟的物流与销售渠道,那么为何要把市场送给别人呢?
阿里健康并非没有在医药物流上下功夫,但依赖第三方物流的阿里健康只能通过菜鸟做文章,在最后一公里上拿出解决方案,但这难免又要与美团等企业以及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传统连锁药店及医疗机构展开新的竞争。
不过,这并不仅是阿里健康的问题,即便是有着自建物流体系的京东健康也同样需要面临这个问题,因此,对于阿里健康这样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如何做好医药物流显然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阿里健康即将扭亏为盈,且预计不少于2亿元的盈利确实振奋人心,但和其近千亿元的收入相比,微乎其微。
况且随着疫情的结束,互联网医疗真正的发展状况也将展现在人们面前,那时的阿里医疗乃至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是昙花一现还是借势一路突飞猛进只能拭目以待了。
2023-11-24 GPLP犀牛财经发布了 《股份制商业银行角逐“创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财经发布了 《央企长安为蔚来换电商业模式与企业经营投出“赞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财经发布了 《百模大战再次开启:国区争霸 手机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财经发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亚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