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颜振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搞了6年,取得巨大成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每年都有很权威丰富的总结,这里不用多说。
我感觉,这样几项成就尤其重要:
对社会心理和文化的影响,创业也可以成为英雄成为明星;
对新一代中国人的影响,最近几年来,创业成为年轻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或优先选项;
创业变得容易了,每年新创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创业生态系统有比较大的完善,创业孵化“载体”数量快速增加,一批新型的中国独有的创业孵化模式开始涌现。
我判断,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的创业文化会持续发酵、创业活动会持续活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会更激发一批新公司产生。
怎么产生呢?
两类,一类是精英创业,企业高管、资深工程师和科学家、连续创业者、产业投资人,他们懂需求懂行业有资源,能干成事,来满足进口替代、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产品、技术、服务等需求。另一类是衍生企业,在既有的企业里面,经由内部创业或分化或吸纳外部力量,产生新公司。
未来,“十四五”或下一届政府之后,双创会怎样呢?
有人注意到,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里面,只两次提到创业。有人猜测,双创是这届政府提出的,再往后大概率不再提这个词。因此有人预料,双创会萎缩。
我不以为然。不管提不提、怎么提,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业,更需要创新。创新创业服务,也一定会有更广的应用、更好的发展前景。
从政府的角度,如何继续推动创新创业呢?
我有这么几个建议:
提出发展创业经济的国家战略
中国需要持续的有大量的成功的创业企业出现,创业企业在经济生活中要发挥可观的重要作用,需要持续改革、完善创业友好型社会。实际上,德鲁克说美国在1970年代开始进入创业经济时代,我说中国在2014年就进入了创业经济时代,有三个表征,双创开始、新创企业放量、阿里这样一个创业企业创造了史上最大IPO。未来要做的,是确定创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并通过立法、战略策略、政策、措施来持续推进。
由“单创”转向“双创”
这一轮双创,其实,从大家的理解、政策内容、措施的侧重点来看,基本上只是创业,是单创。未来,应当更重视创新,特别是产业创新,提升创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更鼓励支持创新型创业,并用技术来赋能中小企业。同时,用双创的理念模式体系人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中央最近提出,要优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我感觉,这是第一次把改造传统产业放到这么高的优先级。如果有一批机构像小米生态链那样,用新模式新机制新技术改造甚至颠覆一大批细分产业,中国巨大的制造业就会焕发青春。
增强创新创业平台的产业影响力
途径就是产业孵化。
产业孵化有三方面的内涵:
一是孵化新产业,比如阿里孵化电子商务产业、字节跳动孵化抖音。
二是改变老产业,比如小米生态链孵化100个公司改变100个细分产业。
三是帮助创业者顺利进入产业链。
产业孵化器自身嵌入产业链中,提供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服务,与企业形成强关系。
发挥大企业的作用
两个方向:一个是发挥大企业在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开放大企业的资源包括人才资本渠道供应链产能给创业者和小企业。另一个方向是大企业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
目前少数大企业有了双创平台但是存在明显的不足,原因是外挂、非战略安排。大批有条件有意愿的大企业,还没有自己的平台。韵网与海尔海创汇共同起草的全国性团体标准《大企业共享创业平台创建运营规范》,于2020年9月发布,这个标准及其背后的方法论,可以为大企业提供帮助。
创新创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包括单个孵化机构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双创云。一个全国性的云上创业服务平台,十分必要。这样的平台能够打通数据链、提供智能工具、实现智能匹配。
重视面向特定人群的创新创业就业服务
如退役军人、残疾人、妇女等。这些目前都有零星的尝试,效果和影响还有待提升,需要在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上发力。
创孵平台的地域和产业布局
最近几年里增加的创业孵化机构,基本上是市场驱动的,民间资本是主要力量,目前全国创孵平台的70%是民营机构。未来,为把孵化器这种"物美价廉"的政策工具利用好,需要采取市场驱动+主动作为,即各级政府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改造的传统产业,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包括乡村振兴的需要,利用公共资源,引导鼓励甚至直接创办运营一批创业孵化平台。
创孵基金
孵化器也需要孵化,一些好模式好机制好人操作的孵化器或类似的机构,在创立之初,需要一些资源特别是资金,但孵化器的商业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很难在现有融资体系内得到帮助,投资人很难找到估值参照物。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一支基金,专门投向孵化器,包括与地方合作设立基金投向孵化器,以及直投孵化器。
构建国际网络
一方面,这个世界现在需要中国人在全球范围创业孵化网络的构建和完善上发挥作用,因为中国的创业孵化行业太大太完善太有前景了,中国的产业和消费市场又在全球独树一帜且风景独好。
IASP这个国际网络有很好的影响力,但他们在传统上主要是科技园的网络。INBIA的前身是NBIA,美国国家孵化器协会,两三年前在名字前面加了I,希望成为真正国际的,但没有中国人大规模参与的话,就没法说是真正全球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创业和小企业成长以及大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整合全球资源,研究开发的市场的等等。在国家层面,将建立中国人主导位为中国创业者和大中小企业所用的创业孵化网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光之颜色”,作者:颜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