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com
你可能不会信,一夜之间,除了“海淀妈妈”之外,很多人都开始关心起北京的小孩将来还能不能上辅导班了!
这些天,几则关于“北京继续暂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的红头文件被疯传。
网传北京继续暂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
这些文件截图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北京市中小学学科类培训机构、外语语言能力培训机构及与中高考高度相关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继续停止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具体复课时间另行通知。北京校外机构治理工作组将对各区相关培训机构停课情况开展“四不两直”(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检查,并在市级媒体通报相关问题。
消息一出,最先炸锅的是家长群。他们担心自己的小孩将来上不了培训班了,担心天天“996”被领导骂被同事撕的而无暇顾及自家熊孩子在课外时间没有人管,甚至脑补了将来在高考在职场会被外地能上辅导班的小孩直接KO。
面对家长和教育行业从业者的焦虑,很快,北京市教委在3月12日发布了一则声明,称网传“北京继续暂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消息,市教委明确表示此消息不实。
声明还表示,随着中小学开学,市教委已启动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序恢复的工作,支持符合办学标准、有益于学生学识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开展线下培训。
往产业的角度看,北京市的教育培训行业政策风吹草动,波及到的不仅是北京的家长群体们,而是整个教育培训行业。
北京是全国教育培训行业的重镇,不仅“老大哥”好未来和新东方的大脑——行政总部以及核心教研团队位于此,而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巨头,如,猿辅导、作业帮、跟谁学,以及VIPKID等亦是如此。
可以说,北京市教培行业的一举一动,都关乎整个全国教培行业的风向,以至于这样的传言,引发了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恐慌情绪。
反应在资本市场,3月10日,在美股市场,中概教育股齐齐下挫,新东方(EDU.US)大跌14.08%,好未来(TAL.US)跌11.64%,跟谁学(GSX.US)跌8.59%,集体市值蒸发超百亿。
但很多局外人不大清楚一个事实是,这一次所谓的暂停,并不是突然而至临时要求培训机构关门。实际上,北京教培机构全面“暂停”开业,是1月以来,疫情在北京小范围爆发后就有的举措。
而这次各区教委发布的红头文件,可以看作是“趁机”整顿一些不规范的培训机构。
正如北京市教委所言,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培训机构存在疫情防控不到位、虚假广告、退费难、超纲超前教学、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家长和学生对此意见较大。最恶劣的是,教育机构卷款跑路事件不断发生。因此,监管层面必须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线下的培训机构被狠狠“锤”,也不意味着线上机构就可以高枕无忧。
今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点名在线教育行业乱象,直指线上教育行业在资本冲击下,形成的诸如行业过于逐利而导致内耗、跑路等现象。中纪委直接下场发文,点出在线教育行业的问题,比较少见。
在线教育行业因其涉及的学员和家长人数众多、体量巨大、涉及面广,关系千家万户,动辄引发群体性事件。从早前钛媒体关注到的韦博英语,到前不久的的学霸君,种种“暴雷”事件,使得监管层面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于这个行业的监管。
在中纪委点名的同时,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虚假宣传、定价高、退费难、卷钱跑路、盲目扩张等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也做出表态,接下来将重点关注,将采取多个举措来规范校外线上培训行业的发展。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学费,也就是教培行业预付费机制的监管问题。预付费这样的机制,除了教育领域之后,在多个行业都有,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过高的客单价,导致平台和用户在退费纠纷等问题尤为突出,一旦出现跑路的现象,维权行为更是十分困难。
关于预付费监管,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已经开展了初步的尝试。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发布了一个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
在该平台上,学生家长交的每一笔课时费用,都能查到。培训机构如果出现资金异动,也有相应的预警机制。平台从收费源头到退费处理,进行全过程监管,进一步防范风险。除了第一批之外,石景山教委还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公开发布第二批、第三批校外培训机构注册名单,让更多机构加入平台,做到应纳尽纳、全部纳入。
石景山教委的尝试或许是行业资金监管规范化的开始,不排除后续各地将陆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严格监控属地教培机构的学费问题,这一次整顿也有传言要将培训机构学费纳入监管账户,但机构们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模式,尤其是具备跨区域特点的在线教育行业学费如何监管,还值得持续观察。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北京市教委声明底下的评论,点赞最多的是,“心里踏实了,感谢,孩子们的未来很美好”,其次才是关注教育培训行业监管的。
“首都教育”公众号评论截图
这颇有点让人哭笑不得。自掏腰包上辅导班的是他们,控诉教育“内卷”的也是他们,最终,监管把课暂停了,最多焦虑和怨言的,还是他们。
但我们应该苛责这群一颗焦虑的心无处安放的爸爸妈妈们吗?北京的家长如此热衷和执着于补课,是有充足的理由的。
自高考在1977年恢复以来,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地位终于被正名。伴随着高考制度演进,以及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的改革,70末至90初的这几代人,极大地受惠于这样大趋势,奋斗了十八年,挤过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来到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上学。他们见过了世面,意识到发达地区与家乡方方面面的差距,于是选择在那里生了根,发了芽,最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全家的命运。
这其中,由于北京的顶级高校最多,说是吸纳了最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们也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的家长们(也可以置换成任何一线城市的家长们),自然对读书改变命运的事情,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市场竞争制度的驱使下,他们信奉“优胜劣汰”的法则。他们恐惧着,焦虑着,甚至自己是清北毕业的,都在担心下一代是不是还能够考得上“985”,以及达到他们现在可以有的成就。
时代变化太快了,很多人一不留神没赶上车,就被无情地落下了。这样一来,本就在职场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总是轻而易举地被培训机构贩卖的焦虑所捕获。
相同的故事总在年轻的家长群体们身上上演:一开始每个人都说,不会给小孩报任何培训班,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一旦小学入学之后,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看着小孩的同学都在各种培训班无缝切换,就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得报几个培训班,不能亏欠了小孩的教育。
当然,很多依靠“做题”成长的家长,其实也意识到,光是会考试,并不利于一个人的发展。大家终究会走向社会,而社会这张考卷,没有标准命题,也没有标准答案。
在一片家长的“减负”的呼声中,教育部门便顺应民意,提早下课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同时降低学校授课难度。
但问题又出现了,一线城市的双职工家长们,“996”、“大小周”是日常,准点下班是奢望,更别说要提早接小孩了。他们只能请父母或者雇佣保姆,或者将孩子放进托管班和“小饭桌”,周末挨个送进培训班。这无疑加重了家庭支出压力,他们只能更加“996”,以维持这样的生活开销——像是一种逃不开的恶性循环。
这是教育本身出了问题吗?现阶段,要取消考试,取缔培训机构,现实吗?自然是不。大家都很清醒地认识到,比起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及其衍生品,考试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
对一个人的学力(不等同于“学历”),精准地测试和测量,的确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企及到的、相对比较科学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就连现代教育制度肇始和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是有“高考”制度存在的,比如说被广泛接受的A-level和SAT/ACT等测试,只不过这样的测试,比起相对“一锤子买卖”的高考更为科学。
但当前,在国内,教育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矛盾集中的火药桶。只不过,我们真的需要想清楚的是,高考或者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只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这一个个通过考试实现阶层跃迁的个体,是伴随着中国飞速的城镇化进程,市场经济改革,以及产业结构转移的大潮下,特定的历史缩影和切片。
当时代车轮向前,大门缓缓关闭,这个时期的使命已经完成,仅仅试图通过考试这条道路改变命运的故事,也将会走向终结。
教育事业事关民生,始终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承载着培养国家未来的重任,教育产业不可能脱离这一核心要义无序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也是今年政府在教育事业上的工作重点。
监管轮番重拳出击,已经有多位线上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对钛媒体表达了较为悲观的态度——本着看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初心而坚持了下来,没想到一不留神身处在了一个“高危行业”。
监管层面自然是想压一压当前各类资本对于教育行业的无节制入侵。这种“无节制”首要体现在偏好短期数据增长。于是,以亏损来获客,以亏损换规模,成为了当前教育企业发展重要手段。而烧钱做投放,是最容易看到短期数据增长的。所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还是电视机前,我们都看到了教育行业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不管你是不是家长,都可以接到无数的贩卖焦虑模式下的电销客服的打扰。
某种程度上,资本看好教育行业,持续加码,入局者众,是一件好事情,它终于让众多坚守教育事业的从业者,迎来了出头之日。
在教育人才培养的方面,因为资本和市场机制的驱动,教育培训行业的日渐红火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也愿意加入,与此同时,很多在体制内环境下找不到发展空间,却又热爱教育事业的人,终于有了一块热土可以施展才华。
教师群体不应该只有“清贫”的刻板印象。在体制外机构的高薪的驱动下,很多教师的收入也打破了事业编制下的收入天花板。而名师机制下,很多教师年入百万,对于很多在底层挣扎的教师群体,也看到了发展的可能性。
而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也在倒逼学校做出教育教学的改革。此前,就有体制内的教师对钛媒体表示,一些优质的教育机构,比如说新东方和学而思的授课方式,的确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也迫使他们不断自我提升教学水平。而学校优秀的老师出走,也让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做出变化,找到适合的管理方式,切实提升教师待遇,吸纳更多优质的人才加入。
总体而言,这一次对于教培行业的整治,甚至是用暂停营业的方式来“刮骨疗伤”,对于行业后续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情。相信监管吓坏的,打跑的,无非是一些投机者,是哪些趁着教育行业火热来掘金的,而不是真正长期看好教育行业。因为真正懂教育的人都知道,正如育人需要耐心,教育也是一个慢行业,相信只有坚持长期主义的人,才能走到最后。(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李程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