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作为一枚优秀的产品经理是如何处理产品中的细节问题呢?

70263

懂了但不会,“细节”表示不背锅。

这句话很有内涵,不是吗?

不管是在工作当中的上下级关系,还是我们参加的许多付费的课程,又或者是看的那么多的书籍和文章,我们都会遇到这么一个尴尬的问题。

太尴尬了,以至于我们自己都不敢承认,“我懂,但就是不会。”

作为一枚优秀的产品经理是如何处理产品中的细节问题呢?-09大数据

懂了,但就是不会

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场景,也对应了一些知识案例,一起来“套路”一下。

  • 我买了逻辑思维的课程,懂了许多思维技巧,但在工作中,这些“强大的思维” 似乎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 领导组织了一次主题分享,讲了一些流程上的知识,我懂了流程的重要性,也知道流程是目前限制我的大问题之一,但在分享结束后,好像并没有出现什么改变,流程还是原来的流程,我也还是原来的我。

  • 新入职了一位产品同事,见过他用excel写的需求文档,也确实懂了这种文档的强大之处,然而,尝试了很多次,始终没有办法写出同样的文档,最后还是用原来的方式解决眼前的问题吧。

  • 用了很长时间,把<梦的解析>看完了,也知道 “梦”是一种欲望的表达,但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应用的地方呀,难道推荐这本书的人,都是心理学家吗?

我们懂得许多知识,不管是生活的还是工作的,还有为人处世的,形形色色的知识,十分璀璨。但真正能为我们所使用的,少之又少。似乎这样说太平淡了一点,我觉得这个问题“细思极恐”, 所以准备换句话,来表达相同的含义。

你用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还不如去玩玩游戏,看看小说来的有价值。

你的学习,和打游戏,看小说一样,只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法。甚至,打游戏都比学习强,至少游戏让人愉悦,而学习让你有任何收获吗? 只是多了一堆懂了,但却不会的知识而已。是的,辛辛苦苦的学习,竟然和他人玩游戏,看小说一样,你一定很不服气,我也是。

但,“细思极恐”多数人渴望学习的原因,是由竞争带来的对知识的一种焦虑感,我们担心无法生存,担心自己没有价值,也担心自己被淘汰,于是,花了很多的时间看书,看视频,用尽一切办法去获得知识。

但真正能被自己用上的,几乎没有。

从结果上来讲,我们用了100小时去学习,和用了100小时玩游戏,看小说等等娱乐行为打发时间。有什么区别吗?似乎没有区别,懂的再多,但还是不会,这和不懂,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细节”说,这锅我不背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包括我当leader时,当管理者时,还有兼职“培训”时的一些经历,发现了一个很好用的替罪羔羊,“细节”:多数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懂了不会是因为课程不够细,文章欠缺细节内容,甚至会找到相关人去索取“细节”的知识

  • 前者的表现形式在于对知识的不削一顾,认为讲的都是泛泛而谈的大道理,缺少关键的实操部分,不值一提。

  • 后者的表现形式在于“戳一下,动一下”,认为你要我做什么就说清楚, 你没讲清楚,是你的责任,是你没有把细节考虑好,没有把细节讲出来,那我自然是不会的。

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细节,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理由,似乎“细节缺失”是导致我们“懂了但不会”的罪魁祸首,毫无破绽,证据确凿。

“细节”表示,这锅我不背!!

细节表示:

“同样的内容,有的人懂了也会了,有的人懂了不会,还有的人不懂也不会,这还能是细节的问题吗?,都是相同的内容。”

细节又表示:

“所有细节都完善的情况下,就是完整了,但这是不可能的,永远只可能接近完整,不可能真正的完整。”

细节还表示:

“即使是理论情况,也只能做到“相对完整”,不可能做到“绝对完整”。

同样的文章对于A来说可能是完整的,但对于B来说,就可能是不完整的。”

简单来讲,“细节”没有办法解决“懂了但不会”的问题,一点办法都没有,并且,寄希望通过完善细节来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注定失望的。因为细节不可能被“完整的完善”。

一篇2000字的文章,不断地进行完善,不断地进行完善,最后或许会变成十万字的书籍,再变成百万字的系列书籍。

但即使如此,也总会产生新的不完善的细节,而且比原来不完善的地方更多。正如同另一个“大道理”:知道的越多,问题也就越多。

“细节”不可能百分百的完善,也就表示造成我们懂了但不会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细节的缺失”

我们会认为 “细节缺失” 是导致 “懂了但不会” 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真正因素,也是决定了 “相同内容不同结果” 的核心因素:懒惰一旦将责任归结于 节时,这件事情就和我们自身没有关系了,就会理所应当的将一系列的行为付出转移给内容的生产者,自己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了。

就像我的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不好,应该老师去反思,去付出更多,去完善细节,而我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我才什么都不用做。你瞧,多么的“懒惰”。

懂了,只是因为“被懂了”

需要我们反思的一个观点, 我们所谓的“懂了”,词性上来讲是“被动词”,我们是“被懂了”而不是主动的“懂了”。一节关于思维的课程,让我们懂得了思维的奇特作用,是因为表达者善于表达,他精心设计的表达内容,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些知识.

嗯,我们是“被懂得”了 一些知识:

  • 懂得,其实并不是在于我们学习的多么投入,甚至谈不上学习的收获,他只是表达者的收获,

  • 懂了,表示表达者的表达产生了效果了,和我们自身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同一篇文章,若是不能让阅读者“懂得”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我们会自然而然认为是作者的问题,是作者的思维混乱,不善表达,导致阅读者无法理解。

相对应的,若是一篇文章,让人轻轻松松获得了某些知识,也同样是作者的一些能力,而不是我们自身的。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一个观点:

  • 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被迫懂得了许多知识

  • 多数时刻,是因为表达者善于表达,而不是我们自身如何努力,如何勤奋。

“懂了,却不会。”,这便等同于有了一位善于表达的好老师,但自己的成绩却总是无法提高。

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或许,这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二个观点:懒惰,作为人性的七宗罪之一, 排名第四,其影响面积,远远超过我们认知,切勿轻视他,

比如我们每天用2-3个小时去学习,看上去十分的勤奋,但实际上却是十分的懒惰,表面的勤奋只是懒惰的一种伪装而已。这就像我们所做的梦,也会进行自我伪装,用来掩饰自己真正的欲望。来自佛洛依德《梦的解析》

几乎所有的不会,都和“懒惰”有关

曾经有段时间,我惊讶于某位团队成员一直出现相同的错误,才意识到了这个现象,尽管作为当事人而言,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是相同的。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懒惰也非常善于伪装自己,因为他看上去非常的勤奋,每天都会工作到很晚,我也看见午休和晚饭时间他都在看书或者一些学习的视频,但就结果而言,似乎这些勤奋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获。就像我们在文首提到的,这些学习时间,和其他人玩游戏,看小说的时间产生了相同的价值,甚至还不如去玩玩游戏,看看小说,后者使我们愉悦,前者却使他非常疲惫,以至于他所处理的环节成为了整个团队的弱点,短板。

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便有了这个结论,他的勤奋只是懒惰的一种伪装。

懒惰的一些表现特征

1、思考粗浅,懒得深入

其实只要再深入一点,就能学会一个知识,但他却会停留在表面,不愿意去深入思考。

比如我会告诉他某个按钮的位置放在某个特定的位置效果会好些,他所获得的信息到此就结束了,并不会思考为什么会好一些。这就导致,在做同类型功能时,我每次都需要告诉他,按钮放置的位置,而他并没有发现,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懒惰的一种表现形式,懒得进行独立思考。

2、所见即所得,懒得变化

有些知识是可以举一反三的,最典型的就是知识之间的跨域引用,尤其是作为产品经理对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的引用。如同 Kano 模型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第一性原理等等许多产品经理应该了解的知识,都不是互联网原生知识,第一性原理更是一种哲学观点,来自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插曲,我在对他做需求文档培训时,讲到了需求文档的意义,也讲到了具体的做法,和一些前提条件,我对他的期望是能够重视原型图和需求文档这两个基础技能,他在这方面很是粗糙,尽管我并没有对他进行原型图的培训。

结果很显然,需求文档成了一种形式输出文档,原型图更是没有任何改变,他并没有意识到,同样作为基础技能而言,原型图隐藏的价值和背后的意义,并不只是画图而已。

这是懒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懒得变化

3、缺少担当,懒得承担压力

这种情况就很直接了,我们在团队中或多或少会遇见这样一些特征的成员,一旦出现问题,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第一个反应是洗脱自己身上的嫌疑,不管这件事和他有关系还是没有关系,他都会急于洗脱自己的嫌疑,对这件事情会有比较明显的排斥感。

我并不排除这和每个人的责任心有关,但同时,他也是懒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懒得承担压力。

一旦他接下了某个问题的解决职责以后,表示他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解决这个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这是他们不愿意参与进来的主要原因,从源头上,拒绝掉任务,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超出自己期望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完成了。

懒惰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懒得承担压力,缺少担当

最典型的便是,程序的bug问题,开发的需求问题,测试的判断标准问题,以及视觉效果的好坏问题。

4、杂乱学习,懒得思考

我们会发现懒惰会导致学习内容的混乱,他所负责的项目或许是后台产品,但看的视频却是App的,他所承担的职责是产品助理的高质量输出,看的书籍却是商业模式或者市场营销。

简单来概况,只要他能接触到的知识,他都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上的成本,有时不惜花费金钱,让自己看上去非常的忙碌。

实际上,这同样是一种懒惰的表现形式,即便是自己需要学习什么,都已经懒得思考了。

懒惰,是导致“不会”的决定性因素

内容生产者会刻意对自己提出表达上的要求,希望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被大部分读者看懂,而内容的消费者,若是只是以“看懂”为目的,恐怕这里面的功劳,也就只剩下内容生产者的贡献了。

要学会掌握某些知识,也就需要我们克服自己的懒惰本能,这没有什么太奇怪的,懒惰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每个人都需要直面这些本能的挑战。

1、深入思考,由浅入深

文章或者课程的观点往往是比较浅显的,为了让大部分人都懂,也就局限了内容不能过于深入,此时,就需要作为内容消费者的我们,自行探索,由浅入深,进行深入的思考。

2、举一反三,跨域应用

目前互联网的知识是非常灵活的,距离“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死知识阶段还很遥远,因此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多数是可以应用到不同场合的。

诸如“视觉顺序”这样的知识,可以用在原型图设计里,也可以用在设计图调优里,甚至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简历编写以及其他的文档编写里,毕竟都是需要借助于视觉进行阅读的。

3、主动承担,勇于负责

主动分担团队其他成员遇到的问题,不去刻意的逃避,有担当,勇于承担责任,团队缺少什么,便去补充什么。比如开发需要一份全国省市的一份数据,主动协助开发寻找,又或者需要客串几天客服,或者需要接待一些客人,在时间精力都允许的情况下,不妨都尝试一下去解决他。始终需要牢记,团队成就产品,个人成就团队。

4、有目的的学习,查漏补缺

在学习之前,先思考自己存在什么样的知识短板,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快速提高自己处理该任务的能力,

学习自己现在需要学习的知识,快速的将其用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用他来改变现状,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获取权限失败

大家在初次打开一个刚刚下载的APP的时候,总是会收到很多获取权限的申请,比如申请在使用应用时访问位置权限;发送通知的权限;申请访问网络的权限。对于开发者来讲,当然是希望能够获取全部的权限,但是在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不会尽如开发者所意,比如我个人,会把绝大部分应用的“发送通知”权限关掉,只保留最重要的几个应用的推送(我强迫癌晚期,看到满屏幕的小红点真心没法忍)。那么,在用户关掉这几类权限之后的产品设计方案,就需要产品经理去考虑。

没有访问网络的权限

这个情况下需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如何引导用户打开访问网络的权限,毕竟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APP没了网络权限就没了大半条命(甚至是整条名),啥也玩不转,因此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类通用的方法是,在APP的首页,用清晰的图文描述告诉用户怎么打开网络权限,注意,在这个页面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入情感化设计,就比如“主人,没网伦家森么也做不了哇”诸如此类的文案与我见犹怜品牌形象。还有一类做法是在用户无网的情况下进行弹窗提示,在弹窗中给一个“去设置”的快捷方式,直接跳转到该应用获取网络权限的手机对应界面。当然,这种做法需要前端研发同学对不同的机型做不同的配置。

获取地理位置权限失败

需要获取地理位置权限的APP现在大约有电商类、外卖类,地图类还有很多的社交类(陌陌)APP,不同的APP获取用户地理位置的目的不一样:对有的APP来讲,获取地理位置是APP的“刚需”(地图类),获取不到地理位置就无法定位、无法导航,有的则是“非刚需”(电商、外卖),用户手动切换地理位置与收货地址也可以满足APP使用需求,这两种情况下,APP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前一类需要在用户使用产品流程的前两步就应该给予此类提示。后一类需要把这个获取地理位置请求穿插在产品的使用流程上。当然,电商、外卖类APP,还需要考虑,新用户的没有地理位置权限的话,需要给用户一个默认地址。

发送通知权限获取失败

这个对社交类APP影响会比较大,但是不管是不是社交类APP,都希望能获取到这个权限。现在市面上比较通用的做法是,在打开APP之后,会给一个弹窗,告诉用户没有发送通知的权限,提示用户去开启权限。这类弹窗提示的形式与文案需要产品同学仔细设计,既要达到目的,又不能打扰用户。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不是用户打开了推送就是好事,市面上有部分产品在给用户推送消息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克制,导致每次全员push一波消息之后,APP卸载率就能拉一个“涨停板”,很惨。

还有一个例子,希望大家能自己思考,如果涉及到上传照片的功能,但是用户拒绝了获取相册照片的权限,如何处理?

网络状况

这个部分需要考虑的网络状况有4种:4G、wifi、弱网(很多同学考虑不到)、无网。

这里举几个栗子:

视频类APP,在用户由wifi切换成4G的时候,需要自动暂停缓存,并给用户提示“网络由wifi切换成4G,如果继续播放将使用运营商网络并产生流量费用”

电商类APP,在4G切换成wifi的时候会提示用户“当前网络环境为wifi,将显示更清晰的商品图片”,反过来,会提示用户“当前网络环境为移动网络,将呈现普通质量的商品图片”。

这两个栗子是告诉大家要考虑4G与wifi相互切换下的不同产品方案的切换。

还要考虑的一个点是无网环境的方案设计,在任何一个页面的设计中都要考虑这个异常情况,如果之前有网突然无网了,那么在该页面进行所有操作都要定义好方案:是弹窗,还是toast,还是直接刷新一个无网的缺省页面,在该页面给一个刷新网络的按钮?

“弱网环境”可以理解为,通过数据能够检测到APP心跳,但是请求接口&返回数据的时候出现数据返回异常、加载过慢等情况。这个时候给的提示,应该是区别于“无网络”环境的提示的。比如:“当前网络环境较差,请检查您的网络”当然,是否要有“弱网环境”的特殊的网络环境区分,还需要结合各自的业务情况。比如电商的商品列表页,在弱网环境下,只能加载出商品名称和产品价格,而加载不出商品主图,这个时候就需要产品经理协调UI同学设计一个默认的商品主图,在弱网环境下使用。使用的标准是:比如请求接口超过2秒钟依然没有返回完整数据,那么前端就显示默认主图。弱网环境的设计原则是,在尽量保证主流程能够走通,需要大量流量字段尽量用planB代替。

缺省状态

缺省状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默认状态,举几个栗子:

电商或者外卖APP的收货地址页面,新用户在该页面是没有维护任何新地址的,这个页面如何处理?是不是应该引导用户新建一个收货地址?

用户新建了第一个收货地址之后,有新建了20个收货地址,此时,还允许用户新建吗?

跟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一个页面涉及到用户自定义、或者可编辑的字段的时候,考虑三种情况:0、1-N和N。

  • N即为上限阈值。

  • 0的意思是,如果一个都没有,怎么处理?

  • 1-N的意思是,如果在正常范围内,怎么处理?

N的意思是,如果超过阈值,怎么处理?

这个方法对很多页面都通用,比如用户输入手机号的一个功能,一个数字都没输入,怎么反馈,输入了2个数字,怎么反馈,输入了11个数字,怎么反馈,用户想输入20位数字,怎么反馈。

手机储存空间不足

很多APP需要占用大量的手机存储空间的,对存储空间要求比较高的APP,甚至会出现存储空间少于xxx兆就无法运行的情况(比如:好唱),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一个产品方案,进入APP时自动检测手机剩余存储空间,看看是否满足可支持运行的最低限制,如果不满足,就需要提示用户清理存储空间。这都是需要产品经理考虑到的。

前置条件

这个是需要考虑每一个页面的前置条件,比如游客可不可以进入该页面,如果不允许,那么在用户进入该页面时是不是需要引导用户进行登录注册操作?

登录了之后,还有用户权限的不同,很多APP设有比较严格的等级权限,区分有普通用户、付费用户。付费用户还分等级,VIP1-VIP6哪个等级能进?都要规定清楚。

刷新

刷新看似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动作,其实要真深入研究起来,还是蛮复杂的。需要考虑的点很多:

  1. 刷新的触发条件(入口)现在移动端产品绝大部分的刷新方式都是下拉刷新与点击刷新按钮刷新。

  2. 刷新成功,刷新出新内容,提示文案是什么?

  3. 刷新成功,没有新内容,提示文案是什么?

  4. 刷新失败,有缓存的时候,提示文案

  5. 刷新失败,无缓存的时候,提示文案是什么

  6. 连续刷新时的保护:比如10秒内连续刷新10次,这个时候需要有一定的机制进行帅新保护,防止前端请求接口太过频繁,在给页面没有进行压测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服务器宕机。

  7. 刷新规则:比如新闻咨询类APP,是显示最新的10条新闻还是其他的逻辑。

以上是这次的一些总结,有总结没到位的,大家可以留言给我,我再继续补充。

来源:pm28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软装整体搭配设计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1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134****8871
134****8871说:
文章太长。
0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