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艺术
去年,美国大选前,加密艺术领域炙手可热的艺术家Beeple,在线上绘制了一幅只有1秒的艺术短片NFT“CROSSROAD”,该短片上有一个超级大号的、躺在路边草丛里的特朗普。这个动态艺术品被设定了一个“开关机制”:一旦他赢得了选举,这个躺着的特朗普就会戴着皇冠在火里奔跑;否则,作品中的特朗普则是被遗忘且沮丧的。
2020年11月初,当拜登赢得了美国大选之后,当初以6.6万美元的“廉价”拍得这幅画的年轻小伙,用660万美金的百倍高价,成功将其出售。这可谓是给NFT艺术界——即加密数字艺术领域带来轰动性影响的一笔拍卖。
倒地特朗普@腾讯新闻
那么,究竟什么是加密数字艺术?为何它会与实物艺术品一样,具有艺术价值、流通价值和收藏价值?
日前,在链得得、钛媒体集团、CryptoC发起主办的第一届“赛博北京·数字艺术节”上,NFT企业家、策展人和艺术家等人,为这个领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原子排布的不同,我们永远无法找到两件完全一样的物品——无论是打印的纸张、批量生产的同规格装饰品,又或者是长相相似的双胞胎……
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社会中的一切,都是唯一的。
而一旦唯一的内容同时被赋予一定的IP价值,其价格就会因为稀缺性而高涨。在价值规律之下,一幅毕加索、达利、丢勒的名画,可能动辄拍卖价几百上千万美元。
然而,在以往的互联网虚拟世界,二进制排列的图片、文字或者音乐,能够轻而易举地被复制。这种内容的普遍性,也使从前的数字艺术一直未曾进入收藏家们的视野。
在本次加密数字展上,雷兔科技创始人知县在《艺术之外,NFT 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主题演讲中提到,加密艺术作品和普通数字内容的不同点在于,NFT(Non-fungible token)的扩展性第一次解决了数字世界中获得数据的唯一性问题,无论其内容是图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NFT都可以用密码学证明藏家对其的所有权,也可以对它进行交易。
这种唯一性来自其背后的底层技术架构——区块链。据维基百科的解释,
区块链是借由密码学串接并保护内容的串连文字记录(又称区块)。每一个区块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加密散列、相应时间戳记以及交易资料,这样的设计使得区块内容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
换言之,在钛媒体编辑看来,一种更为通俗的理解方式是,与普通jpeg、MP4文件不同,加密艺术具有无法复制的数字签名,或者说是独一无二又无法擦除的水印,能够确保艺术品的所有权和它的真伪属性。
正因为加密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叠加了其稀缺性的特点,对于藏家而言,它有着审美和投资的双重价值,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NFT艺术在买卖时具有可溯源性,因此,对于NFT艺术家来说,这也是维护他们作品知识产权的一个绝佳途径。从前,摄影记者、图库网站艰辛的维权,终于可以在区块链时代找到解决的通途。
加密艺术对艺术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在于加密艺术版税。
举个例子,当一位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设置成100虚拟货币,并且向买家展示其90%作为艺术费用,而10%作为版权费,那么以后买家每一笔的买卖都要向艺术家缴纳10%的费用,相当于版税费。第一位买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定的版税费,比如2%,成为以后每一位买家需要付出的成本,以此类推。
NFT艺术交易过程@金色财经
不过,当艺术作品的价格随着流通水涨船高,其链上的版税也会有相应机制的下调,来维持一定的市场秩序。
但可以肯定的是,比起从前绘画作品一次性交易为创作者带来的收益的有限性,加密艺术市场的版税和便捷的流通性,可以让艺术家更容易凭借自己的才华来维持生计,与此同时早期的藏家也相当于获得了更多的“股权”。
从19世纪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穷困潦倒时烧画作取暖的毕加索,成日食不果腹、在路边沿街叫卖的梵高,除了绘画外被迫以修榻榻米为生的歌川国芳……如果这些卓越的艺术家生活在当下,便可以在生前就“站着把钱挣了”,不必在生命的多半年岁里卑躬屈膝。
如果说唯一性是加密艺术具有可收藏价值的底层技术逻辑,那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加密艺术之所以有其生命力,还有审美潮流之变、鉴赏权力结构扁平化和社区共创性的特点。
在数字艺术节上,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在题为《加密艺术收藏逻辑》中提到,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国内外经历了藏二代甚至藏三代的历史代际变迁,他们80、90后的子女不愿意承袭一成不变的、父辈的品位,急于建构自己的审美体系,这就倒逼了艺术家们去创造新的艺术,也就构成了数字艺术崛起的背景。”
在此之前,或许是类似于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又或者是Banksy的涂鸦,也曾带来新艺术的浪潮。但经过了这一阵风暴之后,艺术审美难免像流行服饰一样,在疲劳过后进入新的周期,年轻人又重新把目光聚焦在古典肖像画上——这是因为放眼世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真正耳目一新的作品。
直到,互联网高速发展,数字艺术进入大众视野,此时的年轻人,终于在新的媒介中发现了艺术更广阔的可能性:动态的、沉浸式的、可设置互动机制的……它在价值观、媒介、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契合了年轻人的审美范式,也自然而然受到了二三十岁藏家的追捧。
数字艺术节展览作品
曹寅还提到,加密艺术品兴起的第二个原因,是藏家对收藏权力结构变化的迫切需求——打破由画廊、美院、知名艺术媒体和大藏家构成的主流艺术品鉴力量,从而组建由大量网友构成的新审美话语权。
不同于时事通讯、普通商品购物与社交媒体早已深切绑定的内容露出与营销关系,在此之前,互联网的扁平化并没有太多涉及到传统的收藏领域。
兴许是因为艺术品鉴赏有着普通商品难以逾越的鉴定高山,因此,在大众社群中,很难大批涌现出像普通电商领域这样的KOL。
然而,正因为加密艺术社群中的藏家们——至少截至今日,都是数字艺术品鉴的弄潮儿,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却也并不只是一小撮在行业中有着垄断地位的专家,他们聚集在一起,就可以解构曾经线下金字塔型的艺术市场,重建自己的审美话语权。
随着未来这些加密艺术品相对走向大众化,这些新的意见领袖,就可以成为新一代加密艺术的风向标。
除了从纯粹的艺术藏家角度看加密艺术之外,NFT艺术社群对于艺术共创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据本次艺术展的策展人、去中心化组织CrptoC的创始人唐晗介绍,艺术节期间的许多画作,都是由数人共同完成的,很多艺术家通过加密技术创作了一个原作品,或者说母本,然后他会邀请非常多的观众和藏家加入到这件作品的创作里来。
也就是说,在加密艺术空间里,创作者与参观者之间打破了身份的界限,大量的作品都变成了集众多智慧为一体的创意。与此同时,加密艺术社群背后的加密技术,又为艺术家彼此之间的共创协议提供了版权保障。不仅如此,艺术品的版权机制,又可以为其中每一位创作者带来可持续的收入。在这种激励中,加密艺术社群就会不断地壮大。
简而言之,在一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全球的科技、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最近这二十年间,从电商到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更是改变了大众消费、传媒、教育等行业的变革。
然而,在此前,艺术圈以美术馆、画廊为价值尺度的艺术体系,却在互联网浪潮中屹立不倒。这种落后于时代的行业机制,必定会在创作者生存举步维艰的情形之下,引发一个爆发式的变革。加密数字艺术,或许就是这场变革。(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陶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