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娱乐圈打工人,在边缘进出无门

5777
钛媒体 App 2021-09-22 13:44 抢发第一评

文|科技复联汪,作者|风千语

 

不是北京籍的明星就能被称为京圈,没在大院呆过的孩子,比如杨幂、杨紫这些从来就不在京圈的谈资中。

即便是同在一个圈里,党校大院和军队大院出来的也不同,没遇到王朔之前,默默无名的小美工冯小刚只能夹着尾巴演越南人。那滋味大抵还和张艺谋有点共鸣,传闻《黄土地》之后,陈凯歌得知张艺谋拍了电影时说了一句:“他就是我一摄像。”

忙着当小弟端茶送水的冯小刚,一开始并没入王朔的眼。王朔写完《动物凶猛》那年,转头就把小说砸给了和自己同为大院子弟的姜文。

也是差不多的时间,虚荣心得到充分满足的王朔决定拉冯小刚一把,推介冯小刚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担任编剧。

1994年,王朔和冯小刚合伙开了公司。另一边,找不到编剧的姜文自己动手把《动物凶猛》改编成了剧本,这就是后来《阳光灿烂的日子》。

当了合伙人的王朔只顾沉浸在与京圈公主徐静蕾的爱情中,却给了冯小刚大展宏图的机会,华谊兄弟便是这个时候进入到冯小刚的职业生涯里。

不过,王朔阳光灿烂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彼时业内掀起批判王朔的风潮,但凡有王朔名字的作品都很难过审,王朔决定和冯小刚分道扬镳,所谓要死别一起死,于是去了美国。

王朔不在的日子,冯小刚努力往京圈主流靠,以《甲方乙方》为发轫,在贺岁档游刃有余。尽管作品在姜文看来都是化学调制的果汁,不如葡萄酿的酒醇厚。

《一九四二》追求深度不得,冯小刚又一头扎到《老炮儿》里,这回还启用了流量小生吴亦凡。京圈才女徐静蕾这一年也选了吴亦凡出演《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吴亦凡顺利搭上京圈。

然而就像管虎的评价那样,这些京圈前辈们当时对吴亦凡的了解可能都真的干干净净,跟张白纸一样。

那几年是流量明星最风光的时间,上有大佬提携,下有粉丝声嘶力竭,要转型要赚钱都很容易。那几年也是京圈的余晖,散落在冯小刚矫情追忆的《芳华》里,陈道明一声“你TM没看过跳舞啊”击碎了圈子最后的假面。

小崔甩出阴阳合同,8.4亿罚款只是请走了一个把野心穿身上的红毯女星,藏在娱乐圈华美袍子底下的虱子,开始一只只往外窜。

看客唏嘘,无人留意聚光灯背后黯淡的身影。

01、入圈易,浮名难

那个在北京给艺人当了十年助理的人,最终选择了离职回老家卖保险。

没有传闻中正主给买房、豪掷百万的正主,只有拿着白领工资却要一直操着卖白F心的团队。和浮华的娱乐圈一样,基层想要出头的几率比正主还要难十倍。

“离开的时候,所有经历过的灯红酒绿,花花世界都不属于你。”甚至那些经历除了在往后余生作闲谈,什么用处都没有。

王京花或杨天真只有那么一两个,这个圈子太看关系和资源,所有说着自己如何努力如何奋斗的人,背后都站着看不透的高山大川。

冯小刚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20多年前,《人生在线》拍了一部冯小刚的纪录片,纪录片中冯小刚看一帮孩子进行才艺表演时,说了一番至今听起来内涵深厚的话。他说:“老百姓的孩子和干部子弟的孩子不一样,普通孩子承担不起他表达了真实想法以后的后果,注定了我们只能谨小慎微地做人、做事,干部子弟有父母影响力和资源,花三分力气就能达到十分效果。”

凡事看结果,无论是冯小刚还是靠他成名的王宝强,其幸运程度都远超过普通人。

没有名字的永远是大多数,可是娱乐圈由于浮光太甚,总给很多人一种错觉——以为努力就可以有名字。

明星团队偏爱亲友,毕竟利益牵扯过大,没有人会将身家性命交到一个外人手上。通常一个团队最大的话语权永远掌握在正主的亲友手里,一如吴亦凡的母亲。

回国之初,吴亦凡在短时间内换过多个团队,最后固定下来的团队也沦为了跑腿,跑腿干的事不用多说。

赵薇早年出道时,经纪人就是自己的嫂子。那年《还珠格格》火爆,北影传达室粉丝的信都堆满了传达室,还得用麻袋拖回去。树大招风,一系列负面和事件开始层出不穷,缺乏专业性的家族经纪团队完全招架不住。那些事放到今天,足够封杀十次。不过在一个名利空前的圈子,专业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知根知底。

台下千千万万愿意为他们赴汤蹈火的粉丝,从来不在考虑之列。

你随便抓一个爱豆的铁粉,问他(她)愿不愿意当偶像的助理或执行经纪人,即使每天加班,周末无休007,月薪三五千或者更少,10个有9个都会愿意。

杨天真的壹心娱乐招聘时想剔除的正是这群粉丝,为了避免经纪人大权在握,离开时对公司伤害过大。壹心娱乐借鉴好莱坞CAA的模式,将经纪人的职能全部拆分,分为宣传、品牌客户等部门。

一个团队仅负责经纪工作中的一环,不再只对某一艺人负责,听起来的确更加专业了。只是杨天真在采访时也承认,一个顶流明星还是需要一个围着他转的团队。

顶流的身边都是自己人,或者说从名不见经传时就跟在身边不离不弃的合伙人。至于其他人,和任何圈子的打工人没有区别,甚至更没有保障,明明没有享受到名利却要承担名利带来的风险,比如粉丝的攻击。

挤不进核心圈子的娱乐圈打工人,在满足了对对光环之下的好奇心后,大多黯然离场。

一位曾做过经纪人助理的up主在B站上吐槽:“你跳到甲方乙方都好,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丙方的经纪人?”

丙方,即中间人的生意,从古至今都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古时候叫牙人,后来叫掮客,民间还有一句极为犀利的俗语“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俗语虽偏激,却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间人的困难和不受待见。

比起团队,普罗大众对成为明星本身的期待或许更高。横店影视城的每一个剧组龙套都或多或少觉得自己能够得遇伯乐,咸鱼翻身。

02、璀璨的灰暗,龙套与梦想

横店一个2000人的演员QQ群内,管理员隔两天就要刷一次:不要轻易相信群内的一些通告,找剧组的,请关注xxx公会。

尽管群内很多消息一看就是明显的骗局,依然有人会咨询。即使躲过诈骗、传销和灰色产业招聘,找到了组织,公会的群演也并不清楚自己每个月能赚多少钱。

“很难说,毕竟有时候戏多,有时候戏少,手速慢了在群里还抢不上。”

在华夏文化园办了演员证的群演,只要出工,每半个月会有工资打到银行卡上,没有演员证的也可以选择现金结算的活儿。

公会一般会建议新手租房就住横漂大酒店和鑫悦宾馆附近,因为演员服务部和万豪大酒店是两个常去的集合点。

通常情况下,一个群演一天跑一场戏,一天108元(不指所有),淋雨、躺尸和下跪等再附加10元。这个时间往前几年,100不到一天的情况也常见。

“男的戏多,整个横店都是,女生戏少。”外形出众或特别一点,在当了群演三个月后会有机会做特约演员,不过在成为特约演员之前需要进行培训和考试。当然如果你是全日制表演系专业毕业的,不用等三个月也可以直接去面试。

除了特约,还有一种群演类型被称为前景,前景说白了就是背景板,尽管收入可能比不上特约,但不失为一种颜值和身高的认证。

“前景现在240(一天),特约最低300起,跟组那种就另说了。”

某个演员公会论坛上,能看见这个这个世界上最自信的一角,争相晒自拍或他拍,表达自己热爱演戏的心声,其中不乏穿着戏服摆pose的资深群演。

“只要有人加微信,我都不会拒绝,多认识几个人总是有好处的。”

人脉在哪儿都重要,在横店会尤其重要,用一位群演的话来说:“在横店只要人脉到位就不会饿死。男孩子之间抽抽烟吃吃饭喝喝酒人脉就混开了,女孩子的话就需要外表、双商与自我保护相结合。”

不过这群人最渴望的还是认识几个剧组的核心人员,比如制片或导演、副导演,但真正能认识到的还是很少,有人甚至不清楚导演和制片什么区别。

他们一边怀揣着梦想在剧组间迁徙,一边又对高片酬的明星嗤之以鼻,说:“明星又不靠演技,演员还需要经历去磨练。”

有人摆出一副早已看透一切的姿态。“从底层跑龙套,一步一步怎么样怎么样,那根本首先就选错了,想成名得会炒作,找团队,选对路。”也有人是真心热爱演戏,觉得过程最重要。

20万群演,除了媒体报道里“美女泛滥成灾,懒汉光棍遍地”的标题,大家知道得并不多,不会有人关心这些零工如何保障生活,问五险一金就像个笑话,就像粉丝普遍不会关心偶像的团队如何连轴转。

“又不是公司。“这句回复几乎囊括了群演面临的所有困境和迷茫。

娱乐圈无疑是马太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没有哪里的星光有这里璀璨,也少有哪里的落魄有这里灰暗。

说到底,横店只是一个更灵活的工厂,是影视工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这些人连带着剧组道具、场工等一起支撑了荧幕上回眸一笑百媚生的IP。

对比之下,能跟组的工作人员倒算幸运,他们之中不少人至少属于一个固定的公司,他们比群演更加清楚,一部戏、一个剧组到底把钱花在了哪儿,明星在组里有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03、万人中央,一无所知

小汪眼里看到的剧组,跟工地并没有多大区别,她当过场记,也做过导演助理。

“剧组员工按周期,签合同,基本上拍完就会结完。和工地高度类似,剧组民工不是开玩笑的。”

除了知名导演的大组,各个剧组里各个工位可能都是现凑,也就是重组组。大家需要时间去磨合,加上剧组本身需要转场、服化道等庞杂的准备和中间工作,时间便成为了必须要压缩的成本。

记忆里,为了压缩成本,剧组永远在赶工期。假设60个人左右的一个剧组,少拍一天大约可以省4万多到6万的钱。不同的组,各类花费也不同,同时还有很多可操作的空间,除了硬成本。

“片酬是硬成本,比如说演员的片酬特别高,项目利润要求又卡在那儿。硬成本动不了,就可以把底下剧组的实际操作的人员的钱就会压的很低很低,包括很多剧组的什么摄像,灯光辅助,全部都是在校的学生,你说这个质量又怎么能上去呢?”

和娱乐圈脱不开干系的影视圈,也是一个成熟的熟人社会。导演是一块儿,灯光是一块儿。灯光师的组可能都来自同一个村里,临时再配摄像,新摄像跟新灯光就要磨合很久,这些都是时间成本。

不变的是,所有人都围绕着导演赚,一切得按导演的习惯来。投资人、有话语权的演员改个剧本、添个角色,时间还要拉长,这些成本便只好匀到服化道、美术、特技等各个部门身上。

小汪也尝试过做编剧。“这个行业不养编剧,能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好编剧这类问题的一定都没当过乙方。”

一直以来,编剧在国内的影视行业里都是一个话语权很少,却遭受攻击最多的职业。苦大仇深如汪海林,熬过《一起来看流星雨》还要熬过流量当道。

很多人喜欢说汪海林是爹味精英,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毕竟话语权才能滋生爹味,在这一点上,编剧差太远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营销成本也在电影宣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好莱坞一部电影的营销费用通常会占到制片费的一半,有些项目的营销费甚至超过一半。国内靠着营销宣发吃饭的微博等平台赚得盆满钵满,剧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十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群演尤其是。

流量和营销裹挟下的影视项目,硬成本只增不减,世上大概很难找出比明星和IP溢价更高的存在。上有高溢价的硬成本,下有不成体系的基层队伍。如此循环,导演便需要为找不到靠谱的工作人员而发愁,很早张艺谋就呼吁过职业学校组织相关专业培训。

直到今天,群演们能接触到的最多培训,依然是那些分不清真假的宣传单或群消息。

正如业内所共知的那样,国内外影视工业体系差距巨大,即使是在近几年有了一些优秀作品产出后,也不能忽视一个成熟工业体系的建立本身就需要建立在时间基础上。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拍摄该电影让他意识到国内的电影工业化还是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经验不多,教训很多。

从默片时代到复仇者联盟,美国花了上百年时间,以国内今天的资本态势,没道理能将这个时间大大缩短。《上海堡垒》之后,大家似乎认识到原来只看流量那套行不通,可是该怎么做才叫行得通,却没几个人明白。

在这个浮名甚广的圈里,少数人在中央,多数人在边缘,还有一望无际的粉丝围在圈外,簇拥着不让所有人出来。

而处在那万人中央的人,正应了王朔写的那句:你在这里死去活来,他在那厢一无所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