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Wevest副总裁池青:千亿规模的中国心理健康行业,拐点将至

5620
钛媒体 App 2021-09-24 18:39 抢发第一评

Wevest副总裁池青在壹心理·第五届心理行业峰会的分享内容

9月9日,壹心理主办的9.9行业之问,第五届“十年心理 变与不变”心理行业峰会在线上举行,Wevest副总裁池青发表了《中美心理健康行业探讨》演讲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心理健康需求的人群可以分为深层心理疾病患者、浅层亚健康心理患者、心理需求大众人群三大类,纵观整个心理健康市场大约是3000亿规模,并不比小得市场小,它是一个非常巨大、潜在、待挖掘的市场

相较于美国,我们的用户数量是他们的4~5倍,但心理健康行业的从业者人数是他们的七分之一、六分之一,如果以每百万人对应的心里服务人群数量来看,我们可能是他们三十分之一。由此可见,目前供给端没有非常到位、充值的专业人士为大众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此外,中美心理健康市场相差5-10年的水平,目前美国心理健康行业集中度在提高,已经出现了一批头部企业,行业的产品定位也开始慢慢从大而全转向深度专项垂直人群、垂直场景的延伸,这可能是未来国内心理健康市场发展的方向

中国心理健康市场方面,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心理健康将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部署工作。同时,北京、深圳、广东等地方陆续有一些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服务被纳入医保的试点。由此可见,国家正在以一个更加主动的角色进入心理健康行业,鼓励行业的头部企业参与政策,而不是非常严苛的监管收紧动作。另一方面,用户的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不断在提高、付费意愿逐渐养成。所以,未来心理健康行业会有一个比较快的拐点会发生。

We vest副总裁池青

以下是Wevest副总裁池青演讲,略经钛媒体整理发布:

大家好,我是Wevest的池青,非常高兴受邀请参加今天的活动,接下来我会从投资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近10年中美市场在心理健康行业的观察、思考和探讨。

首先来看一下整个市场情况,大家经常会说消费行业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行业,其实心理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也是非常大的。

从需求端来看,我们将心理健康需求的人群分为深层面心理疾病患者,浅层面心理亚健康患者比如患有焦虑、抑郁的人群,有心理需求的大众人群。通过行业研究和调研发现,心理疾病的人群大约1.7亿左右,亚健康的人群大约7亿左右,有心理需求的大众人群接近10亿,所以心理行业来是一个普世性的行业,很多人都会有需求,只是大家的需求层次不一样而已,需求的专业度可能也会有差异。同时,我们会发现国内非常多的用户对心理有一种探索和提升的需求,也会有很多用户希望参与一些心理专业技能培训、做相关的技能提升,这类人群数量大约在100万左右,以上是心理健康人群需求的划分。

纵观整个心理健康市场大约是一个3000亿左右的规模,并不比消费市场小,它是一个非常巨大、潜在、待挖掘的市场。

形势利好,行业拐点将至

那么,面对千亿市场空间到底有哪些是推动行业发展和加速的因素呢?我总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点,2014年以后大量互联网媒体的普及,让用户有了更多的窗口去了解、认知心理学,过去很多对心理学有一些误解或认知不到位的地方,可以通过内容端的输出来完善这部分知识体系。而且,在大量行业研究报告中发现,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普遍大众用户非常关注的新的部分。

第二点,用户变得越来越年轻化,很多90后甚至00后的用户在使用心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他们的付费能力和意愿都比过去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第三点,国家经济环境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关联度。我国家GDP增速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外加上全球以疫情化,以前很多有潜在需求的用户通过自我开导的方式解决,可现在在大环境的变化之下,用户开始寻求外部专业的服务和引导,帮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期,这是外部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

第四点,国家政策、法规方面的利好因素。这几年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心理健康将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部署工作。同时,北京、深圳、广东等地方陆续有一些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服务被纳入医保的试点。国家正在以一个更加主动的角色进入心理健康行业,鼓励行业的头部企业参与政策,而不是非常严苛的监管收紧动作。

整体来说,无论是用户对心理本身的认知度提升、付费习惯的养成、外部环境对于大众心理需求的激发还是国家政策的引导,都是整个心理行业的利好,所以,未来心理健康行业会有一个比较快的拐点会发生。

美国产业链完善,中国政策推动逐渐完善

中国和美国心理健康市场相比,我们的用户需求数量是他们的4-5倍,但心理健康行业的从业者数量的是他们的七分之一、六分之一的水平。此外,如果以每百万人群对应的心理服务人群数量来看,我们可能是他们三十分之一的水平。由此可见,目前供给端没有非常到位、充足的专业人士为大众提供服务。

目前壹心理会把一些轻形态的服务给到大众,这也是目前心理供给市场的现状。同时,我们也总结了五个心理健康行业共同努力探索和尝试的方向

第一,心理健康行业服务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自然生长,在自然生长的过程里面通常是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让用户自主去做一些淘汰的动作。未来行业是需要标准化来推动和发展的

第二,过去很多心理健康服务是通过线下完成的,在线下服务的过程中服务效率、匹配的精准度都不是很完美。

第三,心理健康服务的产品形态单一化,用户的心理需求程度是渐进变化的,我们也应该去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变化演进的产品,而不是单一的、看到国际成熟产品就直接拿来用,而是应该去做一些本土化的改造。

第四,国内用户在尝试心理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会有一定的病耻心理,会有一些抗拒,大家比较习惯去医院做一个检查。在心理方面对自己做一个更深的了解和常态化的跟踪,还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认识,也需要通过持续性的,更深层次和更广程度的用户科普去达到效果。

第五,用户在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时可能会面临一个非常高的价格门槛,我们希望行业能够供给大众用户提供更多轻形态、价格合适的产品,从而降低用户第一次尝试或体验心理咨询的门槛。

基于以上,发现心理健康行业的需求是供给端塑造标准,来满足多层次用的需求,同时产品和供给能帮助用户降低认知门槛、价格门槛,让他们更好体验心理健康产品,这是我们对国内市场的看法。

目前,美国市场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呢?

非诊疗型状态下,无论是To C的用户直接购买、使用产品还是To B的保险、政府、企业购买给C端使用的产品,都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独角兽企业和即将上市的企业。他们提供的产品也与我们前面交流得非常类似,是一个非常多元化、偏健康类的产品。大家面临的通性是都非常关注线上市场,在线上完成整个心理服务的全过程和环节,这部分国外已经在心理产品和服务维度上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另外,心理疾病治疗类,这一类的公司很多,因为这个环节当中到最后的参与者也比较多。我指的是To G这也是跟利好相呼应。

最后,心理的发展是多方的。用户自己的参与,包括B端的保险公司、雇员企业,以及G端的政府,甚至有些专业机构医院群体,大家是联合的状态,在这个环节里面做各自的分工,可能有些人是付费的,有些人是提供服务的,另外有些人是C端用户,来做整个服务的体验和过程的实际使用者。所以,美国心理健康行业已经容纳了很多企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有比较好的发展,同时整个市场生态也比较完善。

美国整体的市场也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第一,2010-2015年的时候美国把心理健康纳入医保体系,这是行业发展的风口;第二, 2018年左右美国市场上出现了非常多的线上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包括数字疗法、辅助诊疗手段、文本、轻咨询等服务,同时引入了更多干预和介入式疗法,把原来传统线下相对比较依赖于个人本身的方式,做了更好的标准化、效率化,这是从美国心理健康发展中得到的经验。

回到国内,国家政策的引导、壹心理以及头部企业在做的线上服务探索,与美国的发展轨迹比较一致性吻合。

美国心理健康市场比我们领先5-10年的水平,如果想要在发展上借鉴,可以追溯5-10年前的美国当时面临的情况。过去整个行业比较分散、缺乏龙头企业,产品服务形态依赖于专业提供者本身、个体化地提供内容服务。后来随着行业的升级和净化,心理健康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出现了一批头部企业。整个行业的产品定位也开始慢慢从大而全转向深度专项垂直人群、垂直场景的延伸,这可能是未来国内心理健康市场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我们基于中国和美国心理健康市场认识做的简单小的分析,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本文经授权发布于钛媒体A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