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华领医药陈力:扎根张江,做中国新药创制领军者

3357
张通社 2021-09-29 14:44 抢发第一评

2004年,陈力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回到国内,在浦东这片尚在开发的土地上,开始绘制一卷新药蓝图,这一扎根就是16年。

从建立罗氏中国研发中心到创立华领医药,从“回归”到“走出”,每一次选择背后,都彰显了他作为领军人才的使命担当。他不仅是一位制药人,一名企业家,更是浦东打造创新高地的参与者之一。今天,我们就走近陈力博士,一起聆听他与浦东的故事。

1.回归

2004年10月30日,对陈力而言,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那一天,罗氏在张江举行了罗氏中国研发中心开幕典礼,这是跨国药企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研发中心,由他亲自参与推动。

陈力坦言:“从罗氏总部回来建立罗氏研发中心,我是豁上身家性命了。不仅老婆放弃了跨国公司高管职位,马上要上高中的孩子也给带回来了。”不过放弃这一切,陈力直言并不后悔。早在2000年,他作为美中药协主席,就邀请了当时的上海市科委主任李逸平到美国新泽西罗氏总部,调研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当时,我就看出了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决心。而浦东开发开放作为一个大的战略决策,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机遇。”陈力表示。

陈力的回国,促使了罗氏研发中心的落成。虽然在当时还很难估算出,这会产生多大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罗氏之后,辉瑞、诺华、GSK、礼来等跨国药企研发中心都相继落户张江,把先进的理念、技术、标准和人才引进中国,并培育起了中国的CRO企业。比如,曾任上海罗氏制药注册总监的叶小平创办的泰格医药,就是借着跨国药企的那波机遇发展起来的。

对此,陈力说道:“那时候,所有跨国公司的总部老板,都会在开董事会时说上一句,我们应该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了。”因此罗氏研发中心的建立,不仅是一家跨国公司的远见,更是一种趋势,起到了引领作用,推动全球跨国公司来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而这些跨国药企在中国扎根,除了推动新药创新外,还带来了“人才溢出”效应。在2010年-2020年间,中国本土创新药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翻开这些企业创始人的履历时,其中很多人都曾担任过跨国药企研发中心高管,从事过新药研发工作。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境况,让张江从只有领军人才落地到资本、金融、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毫无疑问,与当年罗氏在浦东的扎根不无关系。而推进罗氏中国研发中心落地浦东,陈力正担任“排头兵”。

2.转身

陈力回归了,陈力又“离开”了。

2010年,陈力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离开罗氏去创业。如今看来,跨国药企高管离职创业已稀松平常。但在当时,要说起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官出来创业,大家肯定觉得不可思议。

陈力对此给出了解释:“我在罗氏时,我们已经可以在中国研发全球首创新药。但纵观当时的国内,一直没有本土药企研发的创新药上市。所以我希望自己能跳出来,领头做一家中国的创新公司。”

于是2011年,陈力在张江成立了华领医药。谈及为何会选择落户张江,陈力回答道:“那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政府领导就把他的办公室提供给我们。而且入驻办公室的时候,连网络都是现成的,我们是直接拎包入住。”

如今,拎包入住已经变成了产业园区的宣传标配,但要真正说起这些标配从何而来,陈力认为从张江而来。在华领成立之初,他们就感受到了政府营造的创业环境,不仅提供办公室,还配套了人事、财务等方面的服务。“这样科学家们整天琢磨得就是如何做新药,如何发展高端科技。”陈力表示。

除了创业环境外,投融资环境也是促使陈力留在张江的原因。在他看来,在中国做创新,是需要投入巨大资金的。幸运的是,陈力在创办华领医药之前,就获得了多家资本和个人的投资承诺,其中包括本土机构上海联和、有“Midas hand”称号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风向标的富达投资、国际顶级生物医药投资机构ARCH Venture和Venrock,以及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等。

“别人干这事我不信,你干我信,我愿意自己出钱支持你来做。”时至今日,陈力仍然记得创业前夕,好友李革对他说过的话。正是这些投资人的支持,让陈力有信心出来做一家中国本土药企。

他具体解释道,即通过资本的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筛选引进具有解决为满足临床需求潜力的临床前项目(IP),然后再通过CRO平台,去实现IP的开发和临床实验,最终推动项目上市,实现IP的升级,而华领要对临床试验和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质量控制负责。

3.创新

“我们回来不是想挣点钱就完了,我们想干点大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不能够成为医药创新的主战场?”在陈力看来,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新的能力,而是缺乏概念创新。

50多年前,Franz Matschinsky教授就发现了葡萄糖激酶拥有“传感器”功能,可以调节血糖。到了1997年,Franz Matschinsky 教授和罗氏合作,开始立项研究葡萄糖激酶项目,并于2004年时发表了第一个研究报告。陈力当时就对这项研究非常感兴趣,在创办罗氏中国研发中心后,他还直接负责了此项目的推进。不过遗憾的是,因为战略调整,罗氏最终决定终止全球糖尿病领域的药物研发。

但陈力并未放弃对该项目的探索。2011年,华领医药成立后,他便从罗氏拿到了GKA项目的授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其实GKA靶点出来之后,曾经有一批国际知名药企布局相关临床研发,但目前全球没有一款针对此靶点的药物获批上市。”陈力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血糖调控的核心问题以及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根,而这却是华领医药的优势所在。”

据陈力介绍,华领医药从概念创新,结合中国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开发出了一款全新机制的药物Dorzagliatin(多扎格列艾汀),建立了“修复传感、重塑稳态,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的理念。“这种理念创新解决了卡脖子问题。”陈力表示。

据悉,多扎格列艾汀是一款在研的全球首创双作用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旨在通过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态来控制糖尿病渐进性退变性疾病发展。目前,华领已经完成多扎格列艾汀单药治疗和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两项III期注册临床研究,以及获得由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多扎格列艾汀《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新药审评中心(CDE)递交新药申请,以早日实现多扎格列艾汀“全球首创,中国首发”,造福广大糖尿病患者。

“正是因为我们有先进的科学理念创新,才实现了糖尿病新药产品的突破,并且吸引到了全球顶尖科学家Franz Matschinsky教授,成为我们的顾问。”对陈力来说,顶尖人才加入中国的医药创新环境,这不仅是一家企业获益,一个病人获益,更是整个社会获益。

4.高地

当前,浦东正在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实现从0到1的原创突破,而这正需要概念创新。

陈力认为,概念创新它不单单只是把一个科学概念转化成技术,而是要在产业发展中融合科学概念和社会需求,给社会发展带来推动。华领医药从成立起,就一直立足中国,将“全球首创”担于肩头,希望成为研发全球首创新药的生物技术公司。

经过10年磨一剑,华领医药已然实现全球领先,有望在中国诞生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我们在战略上已经形成了技术优势,能够系统地解决糖尿病以及产业发展的需求。”陈力表示。

随着多扎格列艾汀项目在国内上市步伐的稳步推进,陈力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出海,将华领的创新技术应用于欧美日、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他说道:“我国很多创新企业都是先通过购买国外专利,拿到中国市场营销权,去解决中国患者的需求,这在我看来是一种方式。但华领与之不同,我们希望在解决中国需求的同时,还能解决全球需求,实现中国智造的出海,这也代表了浦东和张江的水平。”

技术创新,让陈力有底气去出海;而模式创新,则让陈力与团队更专注于研发。从决定回国起,陈力就不单只做制药人,他更希望能给整个产业生态带来影响,去推动整个产业高地的建设。

 “我们一直采取的是‘中西合璧,联合创新’模式。临床试验和生产方面,我们与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科文斯等CRO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销售方面,我们去年8月与全球500强、德国医药巨头拜耳建立战略合作,就多扎格列艾汀在中国达成商业合作协议。”陈力认为,这种方式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样华领就可以专心做研发,继续提高产品的价值,提升企业的价值。

“台子搭好,平台建好,高地也就更扎实了。”在陈力的愿景里,就像他们当初回归一样,带来了政策、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未来,他也希望浦东能够吸引更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加入,共同将这片创新高地推高、做深,让中国做出更多“卡别人脖子”的原创新药。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