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孩子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攻击性行为,比方说推人、拽人、踢人、打人等等。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呢?一般是个性较强,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同时孩子产生了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出现攻击行为。这个时候,孩子出现攻击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一些小一点的孩子,是因为激动起来,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因为手上没轻没重,所以就出现了攻击行为。那么,当孩子下手没轻没重的时候,家长还是要引导一下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你这样做弄疼小朋友了,你要轻轻地去抚摸小朋友,然后给孩子演示一下怎样做才是轻轻的抚摸。
如果孩子是因为情绪问题导致的攻击行为,这个时候,家长先要平复孩子的情绪,要找到引发孩子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情绪易疏不易堵,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劈头盖脸的训斥孩子。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长要立刻阻止孩子,帮助他冷静下来,然后问问孩子打人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要求孩子去道歉。那么也有的家长说啊,孩子打了人以后,说什么都不肯给对方道歉,这可怎么办?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要先了解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向被自己孩子打到的孩子和家长道歉,然后把自己的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问问孩子为什么打人,为什么不愿意道歉,这个时候需要家长要去倾听孩子,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具体的引导。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来改善自己的攻击行为呢?
首先要立好规矩,就是要告诉孩子攻击他人是不可以的,然后和孩子讨论,如果打了人,会受到家长的哪些管教;其次,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攻击行为,要告诉孩子推人、拽人、打人、踢人等等,都是攻击行为;最后,要告诉孩子推人、拽人、打人、踢人不对,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可以握手、可以拥抱、可以抚摸;第四让孩子体验后果,比方说你打了小朋友,小朋友就不和你交朋友,等等。这个过程中,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就是你不能指望通过几次的引导,孩子就能够改正,我们需要一点耐心。
那么对太小的孩子,立规矩往往不太管用,这个时候,家长要采取自然后果进行管教,比方说,一个3岁前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那么父母应该马上制止,归还小朋友的玩具作为管教方法,让孩子体验抢玩具的自然后果,就是不能得逞。
最后,还有朋友问,怎么看待孩子出现攻击行为,就被称作熊孩子这件事儿?我给的建议就是,不要把孩子行为上的事儿,轻易地就上升到了道德的层面。
2022-11-15 创新社发布了 《了解家庭,才能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的文章
2022-01-04 创新社发布了 《《PET父母效能训练》2、培养孩子的亲密感》的文章
2021-12-07 创新社发布了 《微书课分享名人教育名言30句:|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的文章
2021-11-23 创新社发布了 《育儿30问:如何消除孩子上幼儿园的恐惧感?微书课李宁这样说》的文章
2021-11-16 创新社发布了 《微书课李宁分享育儿30问,亲子阅读的好处是什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