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小米造车200天:自动驾驶将是致胜要素

5630
钛媒体 App 2021-10-25 10:13 抢发第一评

文丨砺石商业评论,作者丨李平

截止10月20日,小米官宣造车正好200天。

10月19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小米集团2021年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小米造车及团队各项工作的进展远超预期,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雷军同时披露,小米汽车已于9月1日在京完成注册,首个工厂将落地亦庄,目前已经到岗研发人员453人。

另外,雷军还向小米投资者阐释了小米造车的三大优势:“小米模式”、“小米品牌和用户”以及“全智能生态”。

自3月30日官宣造车以来,小米造车的每条信息都备受外界关注,特别是有关其入场时机早晚、造车模式选择等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

在多数竞争对手量产车型已经落地的情况下,小米汽车2024年上半年量产着实不算太早。不过种种迹象显示,小米造车已进入到加速阶段,无人驾驶技术则是其中的关键。另外,从雷军有关小米造车三大优势的论述来看,小米首款车型如何定位,似乎也有了答案。

一、小米造车按下加速键

进入9月,小米造车开始按下加速键,几乎隔几天便有小米造车的重磅新闻传出。

9月1日,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正式宣布小米汽车注册成立,公司名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雷军亲自担任法人代表。

9月9日,雷军到中国一汽集团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度对接洽谈。在吉期间,雷军受到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亲自接待。

9月13日,据财联社报道称,北京市有关方面正积极推动小米通过收购宝沃汽车获得生产资质。预计很快就会有结果。

自2021年3月底宣布造车以来,雷军以及小米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仅从公开信息来看,雷军已经参访过长安、上汽、五菱、长城、一汽等车企,并拜访过博世、宁德时代等重要供应商企业。

目前看,小米造车大概率是选择整车生产的模式,但小米造车的地点选择及生产线落地等焦点问题仍没有定论。代工生产还是自建生产线?雷军似乎还没有下最后决心,而是处于两难选择之间。

由于小米在汽车产业经验有限,代工生产模式无疑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模式,而早期的蔚来、小鹏均采用了这一模式。考虑到小米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驾驭能力,通过代工厂成熟的制造能力尽快落地首款产品,进而弥补自己在汽车制造上的必要知识,对已经处于“落后状态”的小米,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而且“小米模式”在手机行业向来就以代工+供应链管理见长。

但事实上,小米若想将手机行业的这一打法复制到汽车产业却并不容易。一方面,目前汽车行业代工生产远没有手机行业成熟,主要是一些二、三线主机厂参与,它们在三电核心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环节处于落后地位,小米指望它们代工造出有竞争力的汽车,显然并不现实。

另一方面,汽车产品对安全性、可靠性、使用环境均存在诸多苛刻要求,远非手机、家电等日常电子消费产品可比。因此,对于志在造“好车”的小米而言,自建工厂并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才是一个“更好”的方案。

但这个“更好”的方案或许并不符合小米现在的实际情况,汽车产品生产涉及数万种零部件,制造业经验本就薄弱的小米要自建汽车生产线的难度也很大。因此,收购燃油车生产线或二三线主机厂或许是小米当前的最佳选择。

可以看出的是,小米造车并没有先采用发布概念车的老套路,而是在自建工厂或代工生产等环节深入考察,一招一式都落到实处。显然,对于手握千亿现金的小米来说,已经不需要利用PPT、概念车去争取外部融资,毕竟,造出“好车”才是小米的终极目标。

二、自动驾驶技术成为关键环节

从雷军在投资者大会上的有关表述来看,小米造车颇有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

雷军表示,电动汽车已从机械产业转变为信息产业,加上有同行都已经在做,小米不做就会被淘汰,小米进军汽车业务绝不是为“出风头”。

在正式宣布造车之前,雷军一度“白天能想出100个理由造车,晚上一冷静,又会冒出100个不做的理由”。尽管非常纠结,雷军在反复平衡之后仍然下决心造车。

当然,雷军非常明白小米在整车制造经验、智能化等领域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所以宣布造车之后,小米除了对生产线落地问题密集考察之外,还在自动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领域频频出手,并着重加强这些领域的人员招聘。

9月22日,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宣布完成数亿美元的战略轮及C轮两轮融资。战略轮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富赛汽车等国内产业龙头企业参与投资;C轮融资则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闻泰战投、联想创投等跟投。战略轮及C轮融资投后,黑芝麻智能估值近20亿美元。

而在8月25日,小米还以总交易金额约7737万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DEEPMOTION TECH)100%股权。

在此之前,小米还相继投资了纵目科技(汽车驾驶辅助技术(ADAS))、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几何伙伴(4D毫米波成像雷达)等科技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深动科技是一间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专注于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感知、定位、规划及控制的算法,以及自动驾驶应用的全套软体解决方案;黑芝麻智能则是一家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和平台研发企业,能够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在人员招聘方面,小米官网有关汽车行业相关岗位的招聘就包括了超声波雷达算法、激光点云算法、定位、毫米波算法、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模型优化等多个自动驾驶工程师岗位。7月28日,雷军还亲自在微博发布了小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的招聘广告。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供应链的成熟,电动化这一环节已经不再是车企竞争的焦点,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们也已经将自动驾驶(而非续航里程)作为新车型的主要卖点。对于步入下半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智能化已经成为主要矛盾,而无人驾驶技术无疑是主要矛盾的一个主要方面。

雷军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由于相比百度、华为等科技巨头来说,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较晚,技术积累相对落后,所以自动驾驶技术成为小米现阶段投资的重点。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小米几乎对自动驾驶供应链各环节均进行了投资,覆盖从ADAS驾驶辅助到L4级别高级自动驾驶,并同时涉及纯视觉和激光雷达两条技术路线。

实际上,自动驾驶技术不仅关系到未来小米汽车的竞争力,同时也是“小米模式”能否在汽车产业发挥威力的关键。否则,小米之前在智能手机领域所实现的软件服务收费将难以复制,而雷军为小米造车所押上的“人生全部声誉”也将面临到另一种解读。

三、“性价比”还是“高端化”?

雷军曾表示,在小米决心造车之前,对于“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能不能造出来好车?”这两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很长时间。

当雷军决定造车之后,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也就是小米造车的初心: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让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

不过,造车不难,造好车却并不容易,所以雷军才决定“压上人生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应该说,凭借自身在供应链管理以及产业链投资布局的优势,小米短期内推出一台“小米牌”纯电或混动汽车并非难事。但如果没有无人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加持,仅仅是一台“充电速度快、续航XX公里”的小米汽车显然不会有太大竞争力。

仔细审视小米的初心“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让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这句话,如果将“高品质”这一修饰词语去掉,将“智能电动汽车”化为智能、电动两个部分,小米造车的挑战,显然主要在智能化这一领域。

但考虑到新老势力量产车型的不断落地,留给小米在无人驾驶等技术领域补课的时间并不多了。此外,就自动驾驶技术来说,不仅需要长期的技术沉淀,同样需要用户数据的积累。无论是特斯拉的影子模式,还是百度的集度汽车,都已经将道路数据和用户反馈的获取摆在了重要位置。

因此,相比一步到位推出技术领先的革命性产品,小米先确保首款车型如期落地、进而优化并积累数据应该是当下的首选。

从雷军最新表述来看,“小米模式”、“小米品牌和用户”和“全智能生态”被视为小米造车的三大优势,而小米模式的重点就在于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小米的用户则主要是年轻人,这两者均决定了小米牌汽车定价“不宜过高”。

小米模式另一关键在于硬件本身可以不赚钱,形成规模后可以通过软件、增值服务来赚钱。但就注重安全性、可靠性的汽车产业而言,小米之前在手机领域所积累的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还有待检验,无人驾驶技术也有待突破。此外,相比已经开启软件付费模式的特斯拉、小鹏等对手而言,小米汽车的“软件生态”的建设仍旧任重道远。

考虑到紧张的时间窗口,小米造车在坚持长期主义的同时又采用了拿来主义,频频在自动驾驶、车用芯片等领域出手投资。毕竟,“小米牌”汽车最终想要真正征服其手机用户,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载娱乐等技术的突破与超越必不可少。这也是雷军行程匆匆,小米在产业链上投资动作不断的原因所在。

对于小米来说,造出一辆行业平均水准的的新能源汽车并非难事,但这不足以保障小米汽车的成功。要想跻身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流玩家,小米就必须倾尽全力,拿出一款真正让消费者感到惊艳的产品,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4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