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大风
刚刚结束的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作为阿里智能驾驶生态唯一的正规军,“小蛮驴”发布的愿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作为一款L4级低速无人配送小车,“小蛮驴”自去年云栖大会上发布,到现在整整一年,已有300辆车,累计配送订单超100万。这符合人们对一个实验性技术产品的基本印象:按照国家邮政局统计2021年中国农村地区每日1亿件快递计算,这个数量差不多相当于一个20万人口乡镇的订单量。
小蛮驴的愿景或者说“野望”是,在三年内发展到1万辆配送车,日均订单数达到100万件——这个数字相当于山东省枣庄市双11期间的订单量,而枣庄市的人口是,385万人。必须承认,如果愿景成真,那么这即便在快递业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大军。
阿里达摩院选择毫末智行为其智能物流无人车“小蛮驴”进行生产制造、出厂测试验证、规模量产等联合创新及全生命周期服务。毫末智行全面助力小蛮驴质量保障和规模化量产。毫末智行,这个突然出现在视野中的“量产野蛮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AI自动驾驶是一场持久战,2022年将是AI自动驾驶商业化分水岭之年,这场战役中,谁能率先落地从高速进入城市场景,谁能快速实现规模化量产,谁就有机会赢到最后。”10月19日,在阿里云栖大会智能驾驶峰会演讲上,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点出了行业决胜点所在。
量产场景、规模、技术,众多企业围绕于此的布局在不断铺开。
作为“中国最会量产的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在大会上披露了最新的技术、产品等成果:毫末智行乘用车辅助驾驶行驶里程突破100万公里;NOH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即将在2021年10月正式发布;毫末将助力阿里达摩院小蛮驴实现质量保证和规模化量产……
最新产品落地的背后,以毫末为首的自动驾驶玩家,开始在量产之路上狂奔。
资本看好 自动驾驶疯狂“吸金”
往往来说,从资本的动向中,多少可以看出行业的一些“冷暖”趋势,自动驾驶行业也是如此。
今年以来,多个自动驾驶企业相继得到资本青睐,包括毫末智行在内,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纷纷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企业战投、产业资本甚至主权基金等各类资本。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行业内都在持续摸索无人驾驶的落地场景,以驱动其进一步实现商业化落地。近年来政策的支持,让自动驾驶跑得快了起来,资本的密集投资也在于嗅到政策的极大利好。
从2015年融资热,到今年的押注,在自动驾驶行业,资本的投资逻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向头部企业聚集的同时,投资机构也加强了对企业三个维度上的考察——技术实力、管理层、商业化落地实力。
技术,毋庸置疑是自动驾驶行业最核心的东西。尤其随着自动驾驶不断往更高级别演进,系统越来越复杂,在性能、功耗还有可靠性方面,都对企业的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是自动驾驶企业的核心基石,也是投资机构极为看重的竞争力,拥有更精尖技术的企业,或许会是细分赛道最先跑出的“独角兽”。
除了技术实力和路线,现阶段,在自动驾驶行业,资本更为关注商业化以及量产落地的规模优势。
自动驾驶的最终形态没有异议,但从时间上来看,垂直场景的落地进展会更快,探讨和迎接行业技术落地的新方向,成为资本以及企业发力的方向。
在资本押注的“独角兽”名单中,两年跃升造车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头部行列企业、今年2月拿到首钢基金、美团、高瓴的数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在自动驾驶赛道,2019年底诞的毫末智行是一个值得观察的进化样本。
自动驾驶独角兽是如何炼成的
与其他玩家不同,年轻的毫末智行,呈现了极快的发展态势——产出快、迭代快、落地快。
公开资料显示,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是由长城汽车内部孵化的自动驾驶公司,前身为2015年长城汽车成立的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
其核心团队一部分来自于在全球无人驾驶处于领先地位的百度Apollo团队、华为团队,另一部分是长城汽车原先的智能驾驶开发部。可以说,毫末智行是一家典型的传统汽车与互联网科技公司混搭的自动驾驶企业,同时,兼具着投资机构极为看重的“明星”团队背景。
在业务模式上,毫末智行选择了量产车自动驾驶和末端无人配送并行的战略。
在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世界形成了三种被看好的发展路线:
一是Waymo模式,简单来说,Waymo 模式是指像具备谷歌背景的Waymo那样,以AI、云等核心技术体系作为优势,让汽车实现自动驾驶;
第二则是Tesla模式,把L2级别的辅助驾驶当做智能汽车的核心卖点之一,未来逐步迭代为L2+、L3、L4。
另外还有一种是主机厂+技术公司的结合,例如毫末智行称之为“毫末模式”的路径,即在具备制造能力的老牌车企和具备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优势的技术公司协同作用下,将自动驾驶与汽车相融合。
这三种路线的核心差异,则在于量产时间表。在毫末智行CEO顾维灏看来,汽车行业正朝着“场景主导、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方向发展。谁能可持续的低成本且高效获取有价值数据,谁就能占领制高点,突围而出,而毫未智行从一开始就解决了绝大多数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面临的数据获取难题。
对智能数据及核心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将对自动驾驶算法还是安全都将带来颠覆性的突破,同时,数据是汽车不断增强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基础,也是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
依托长城汽车庞大的用户群体,毫末智行可以快速获得自动驾驶训练所需要的数据,比如大量的真实中国路况数据,再投喂到系统当中,就能获得行业领先水平的认知智能。
在“毫末模式”之下,背靠长城汽车,毫末智行正试图用规模和成本来取胜:通过量产快速实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获得大规模的数据,快速迭代技术,占领2B海量的应用场景。
毫末智行的“围与突围”
毫末智行从成立到交出双百万成绩单,所花费的时间仅有一年多一点,这在自动驾驶行业极为罕见。
顾维灏透露,毫末智行最新辅助驾驶行驶里程已突破100万公里,其中包含WEY摩卡、坦克300城市版车主驾车里程数及毫末测试车辆测试里程数。
预计到2022年底,毫末智行辅助驾驶系统将落地长城汽车34款车型,约占其整体待上市车型80%,预计未来三年搭载的乘用车总量超过100万台。
得益于量产落地的规模优势,毫末智行已经在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技术上获得了大量的突破。
例如:长城汽车、毫末智行共同联合高通推出了目前全球算力最高的可量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ICU 3.0(即毫末智行“小魔盒3.0”),平台单板算力达360TOPS,可持续升级至1440TOPS。预计到2022年中,毫末智行有望成为国内算力最大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在传感器的配备使用上,毫末也开始将800万像素摄像头应用在产品上,加大了传感器视野,增加了辅助驾驶的安全性。
除了最新的落地成果,毫末智行进一步牵手了阿里达摩院,助力其智能物流无人车“小蛮驴”进行生产制造、出厂测试验证、规模量产等联合创新及全生命周期服务。
“毫末智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强大的将技术转化成工程化的能力,总结起来,毫末的制胜“公式”是:(稳定的量产能力*数据智能*安全)^生态”。现场,张凯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入局并不算早,但以数据智能为核心,以乘用车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物流车、自动驾驶硬件三条业务线为叶片,成立于2019年的毫末智行走过了关键节点,在赢得了新的生态位。
自动驾驶的前景毫无疑问,实现纯无人驾驶的时间业界还无法确定,在这之前,自动驾驶企业需要开始“造血”,一边商业化一边进行技术迭代。
随着无人驾驶的场景变得越来越清晰,目前的场景切入点,仅仅是通向一个万亿规模市场的小切口。
在接下来针对量产能力的行业竞争中,“千里智行,始于毫末”的毫末智行,值得被长远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