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昆明医科大学完成的“宿主免疫控制结核病进程的机制和实时监测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代解杰,云南大学教授肖春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廖国阳,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张荣平,昆明理工大学教授陈永昌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等3个项目的资助下,围绕宿主免疫控制结核病进程的机制不清和实时监控困难的难题,历时15年,取得了以下重要科学发现:明确了宿主人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启动子区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发现MIF基因启动子区-173位点G/C等位基因C与MIF蛋白表达的增加和结核病易感性增加显著相关,MIF基因启动子区-794区CATT位点重复序列微卫星多态性与肺结核病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携带等位基因CATT7和CATT8的患者可以引发肺结核的感染,为阐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在不同宿主的不同后果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对活动性结核病发病进程的预测功能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细胞因子特征,对31篇文章数据进行Meta分析,证明IGRA+结果和TST+与活动性结核病发展之间的关联强度较高,且IGRA+高于TST+;IGRA+患者的PPV高于TST+,QuantiFERON®-TB患者的PPV最高;IGRA+/TST+未治疗组与结核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利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细胞因子,活动性结核显示出TH1/TH2向TH1极化,以TH1型反应为主;率先将数字微滴PCR技术应用到结核病进程的实时监测,检测全血中含量极低的结核杆菌特异DNA片段,证明该技术是活动性结核病早期诊断和实时监测的有力手段。项目发表论文31篇,其中在《柳叶刀·传染病》等SCI期刊收录10篇,累计影响因子76.735,他引102次;主编出版专著3部、全国规范本科教材2部;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4名;获得云南省省政府津贴1人。项目成果支撑获批云南省高校热带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示范型热带传染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建云南省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和云南省儿童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宿主免疫控制结核病进程的机制和实时监测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3-11-29 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发布了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文章
2023-11-24 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发布了 《祝贺!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中科合创专家库新增13位院士》的文章
2023-11-17 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发布了 《国芯电力技术(广东)有限公司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文章
2023-11-16 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发布了 《第9739期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文章
2023-11-13 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发布了 《北京小凌泰科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