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互联网医疗“挤”在专科赛道,大厂收购、整合或成新常态?

2855
动脉网 2022-02-21 11:31 抢发第一评

互联网医疗领域,大厂暗流涌动。

2021年8月,阿里健康宣布与小鹿中医融合,将阿里健康战略版图拓展至互联网中医领域。

9月,字节跳动领投专注于CNS(中枢神经)及精神心理健康领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好心情”C轮2亿元战略融资。联系字节跳动旗下小荷健康“综合性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定位,投资“好心情”战略效益明显——有助于小荷健康在精神心理健康专科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大厂进一步向医疗服务纵深领域探索。而对外呈现的,则是互联网大厂日益重视专科领域的建设。

为何是专科?平台型大厂投身互联网医疗专科建设的逻辑是什么?他们的探索又会给类似于“好心情”等本身专注细分专科赛道的民营医疗服务企业带来什么?拥有雄厚资金和实力的互联网大厂,“买买买”会是他们的终极选择吗?

为了更为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动脉网采访了部分互联网医疗领域行业从业者、投资人,试图对针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专科建设如火如荼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使它更容易受到政策、规划等的影响。

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希望推动我国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工作进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

为了保障建设成效,“规划”中提及:

十四五”期间将实施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在国家层面,支持各省建设不少于75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省级层面,31个省份累计支持不少于50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市(县)级层面,31个省份累计支持至少10000个地市级和县级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形成网格化临床专科服务体系,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对于各省份来说,临床专科建设无疑将迎来一个空前发展的机会。

而在专科能力建设方面,规划也提及到要“提升医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技术创新转化”、“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等。

事实上,无论是从线下、还是从线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过往专科建设的火热。“规划”的指导性方向或将进一步助推专科建设的发展。

从线下来看,专科医院、专科联盟建设火热。一定程度与部分专科连锁医院具备较高投资价值有关,比如爱尔眼科在已经具备资本、管理以及人才等全方位优势的情况下,持续依靠“三级连锁模式”下沉医疗服务网络,在地市级医院新建眼科专科医院。此外,医联体尤其是专科医联体的进展也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早已覆盖包括儿科、耳鼻喉、风湿、妇科、妇幼、肝病、骨科、呼吸科、检验等几乎所有想象得到的领域。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说,无论是线下的专科医院建设还是专科医联体、专科联盟的建设都具备一定的地域性。

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医疗服务能够在一定范围摆脱时空地域的限制。而在“规划”中,就专科能力建设中的“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出要“积极推动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加强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探索实践,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争取在手术机器人、3D打印、新医学材料应用、计算机智能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无疑也是针对服务的地域性限制提出的解决方案。

从线上来看,“互联网+”专科发展日益声势壮大。2020年5月,动脉网对当时的497家互联网医院(截至4月30日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占据主流,专科医院主要以慢病或口腔、眼科这类消费需求较强的专科为主。而如今多达数千家的互联网医院,覆盖的科室早已延伸至其他更多的细分专科领域。比如,2021年12月,珍乳网获批乳腺专科互联网医院牌照。此外,省域的互联网专业联盟也在形成。例如,2021年9月,广东全省首个“互联网+护理”专业联盟成立。而大厂也没有停止自身在互联网专科领域的探索(这点容后详述)。

线下、线上专科建设的火热发展,本身与当前医疗资源可及性、医疗资源分布与区域医疗需求适配不平衡有着密切关联。而针对相对薄弱的专科,或许还得从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服务模式、增加基础投入、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等方式来提升临床专科的服务能力以及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并最终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

而互联网医疗厂商们正在尝试通过医疗服务模式等的创新解决这些问题。

平台型企业缘何热衷专科赛道?

需要点出的是,此处所说的平台型企业,可能更多地倾向于从一开始就背靠大厂优势资源选择从全科室类别入手建设的企业。例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健康等企业。

平台型企业布局专科赛道的趋势正愈加明显。

以平安健康为例,其在2021年1月与国药集团旗下江阴天江药业达成战略合作,在中医领域名中医入驻、专科专病建设、诊疗水平提升、特色药品供应等方面展开合作,开启专病专科线上诊疗模式。同年5月,平安健康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专科专病中心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除皮肤科以外,平安健康也在加速推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等专病专科建设。

阿里健康,则在2021年3月战略投资了零氪科技,与其共建中国肿瘤患者全疾病周期服务平台。双方探索着线上肿瘤专科药品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的肿瘤专科医疗服务阵地,为肿瘤患者提供覆盖全疾病周期、从医到药的优质医疗健康服务。而在2021年8月,阿里健康又与小鹿中医实现了融合,开拓中医领域。


当我们检索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专科中心相关资料时,意外发现阿里健康仍在持续投入专科中心的运营。截图自阿里巴巴社招页面。


京东健康从2019年联合胡大一教授及其团队建立心脏中心,随后又与众多院士、主委级的顶级专家合作,截至目前共建立了27个专科中心,覆盖内分泌、肿瘤、精神心理等多个领域,其还与医生集团、专科机构开通了特色服务专区等。在京东健康对应页面可以十分便捷地获取相应的医疗服务。

为何平台型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走向深耕专科领域?

其一,从行业来看,互联网医疗发展进入到了深水区。从以往的“连接”即代挂号、轻问诊等链接现存资源逐步发展到“线上疾病管理”等深度服务。2018年,对互联网医疗发展持友好态势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行业迎来深度发展的契机。与此同时,国家本身也在加大对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通过互联网链接国家级医疗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打造针对专病专科的“大型互联网医疗中心”,是一个可行、可期的发展趋势。京东健康在2019年大力发展专科中心建设,或许正是看中了这样的趋势、机会。

其二,从企业发展来看,线上科室的建设发展与线下医院发展的逻辑相似。临床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经途径。线上互联网医疗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势必需要通过专科建设提升其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专科化运营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真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其三,从用户诉求来看,线上便利性以及多元的疾病求医诉求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平台深耕专科领域。经历过线上医疗平台推广普及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体验线上医疗方式。线上的便捷性等进一步为普罗大众所知。而疫情期间线下医疗机构间阻隔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推动了用户对线上疾病诊疗管理诉求的增加。多元化的疾病求医诉求,从需求侧倒逼了供给端的新变化。

平台型互联网医疗企业能够去深耕专科领域,也与平台本身具备的优势有关:

①资源协同优势。以京东健康为例,其本身优势在于用户资源、供应链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专科化的医疗服务能力能够与京东健康医药、医疗器械、保健滋补、消费医疗、京东家医等各版块业务和服务产品协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②为医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对“专科服务”领域医生的运营,平台针对不同类型医生提供了不同方案:对于名医专家,助力其打造线上IP,促进学术思想传播、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名医在业界的影响力;对于中青年医生,通过流量扶持、接诊补助、品牌建设、患者管理、医生培训等权益,为中青年医生打开广阔发展空间;对于未入驻/新入驻医生,则通过新人指导、法律法规培训、提供精准医患匹配等,促进其快速成长。

③专业的科室运营能力。平台型互联网医疗企业本身积累了大量科室运营经验。通过前期大数据梳理科室资源、医生资源、诊疗方式的人群适用性等,积淀了大量经验,能够加速在专科专病科室方面的搭建。

通过对专科中心、专科科室的建设,互联网医疗企业能够对外输出自身优势的服务能力。

例如,平台搭建起了完善的医生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覆盖疾病全生命周期的全-专科服务。如平安健康着力搭建四层医生网络:以AI医生助手为基础,有着2000多名驻司医生,用于解决常见需求。而超4.65万外部医生作为临床中坚力量,解决患者核心诉求。以名医大咖组成的800+名医工作室聚焦专病专科,打造严肃医疗。而诸如家庭医生会员制产品的推出,帮助其实现着患者分层后对接专科医生的作用。

此外,平台构建起了“一体化”+“一站式”医疗服务能力。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与大型三甲医院优质的专家、专科资源结合后,通过线上线下网络的紧密融合,双方可联合实现覆盖多个专科、面向多类患者的全病程精细化管理和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为用户带来更优质和便捷的体验。它们可以持续提供覆盖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的闭环服务。

在平台型互联网医院本身具备优势又持续探索专科建设的情形下,本身就致力于深耕细分领域的专科互联网医院企业是否会相对承压?它们又会呈现怎样的发展?

专科互联网医疗企业承压?

互联网专科领域企业的“出线”,代表的是一种新的趋势,即行业越趋细化。

相对于全科型平台来说,聚焦于专科领域的企业可能本身具备以下一些优势:

①能力更为聚焦,专业化态势更为明显。专注于两性专科领域的施强健康总裁叶丹在采访中提到,“全科互联网医院可能包含各种病种的医生资源,患者覆盖率也会更广,但也意味着需要更加齐全的药品配置、监管投入等。因此,分配到不同病种诊疗上的资源和能力有所差别。专科互联网医院则专一地将院内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全部投入到某个专科领域病种的诊疗中,会拥有更具针对性的诊疗体系和知识图谱,更有利于提高诊疗效率及在该领域的医疗技术性突破发展。整个组织结构及人员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内部管理上更为高效。”

②更具针对性,服务配套更为完善。传统片段式、分散式的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就医的需求,而专科互联网医院凭借在专科领域长期的资源汇集和患者累积,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诊疗服务。专门针对一种或一类病种进行直接或配套的诊疗,相比综合型互联网医院更加具有病种的针对性。

③更加便捷、更为高效。在泌尿科有着一定积累的优安医学CEO欧军林提到,“每一个专科都有各自的疾病发生发展特点、诊疗需求以及互联网工具设置需求,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医患沟通工具。专科互联网医疗相对于全科的主要优势应该是,专科在某一领域的探索能够更加深入,发掘更加符合专科需求的应用场景,为医患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专科互联网医院因为专、精能够更容易获得好的口碑和形成品牌优势。”

当前,即便面临各类问题,各类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那么哪些互联网医疗专科领域更适合发展呢?

好心情副总裁徐锋认为,“各种慢病都适合切入,因为治疗周期较长。急病也可以切入,但是需要线下基础设施支持。”好心情互联网医院目前便通过数万名公立医院在册的精神心理科医生在线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好心情大药房,形成医药闭环,服务患者。

让好心情选择精神心理切入,是因为其比较适合线上发展。“精神科疾病诊疗不依赖于物理检测,主要是通过医患交流沟通,医生观察患者的行为和表述,依托医生强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判断、确定病情。同时,精神心理患者往往存在病耻感,传统医疗模式下,就诊率低,借助互联网做线上的筛查问诊可以更好的保护患者隐私,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且也是扩大精神科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很多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去医院复诊的过程中,需要他人照料与陪伴,往返交通乃至食宿支出会给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互联网医疗的方式完美的规避了这个壁垒,并且未来前景无限。”

施强健康在两性专科领域有着多达26年的发展,与全国10000余家医院、10万余名医生建立合作,有着全国近80%两性专科的医疗资源。在药品方面,其分别在桐庐及海南建立了两家实体医院打造智慧药房,除自营药品外,还通过药品代理及第三方合作相结合等方式搭建“空中药房”,以实现常用药品类目的全覆盖和全地域配送,为医生处方提供支持。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让施强健康选择了“从男科入手打造以两性专科为主的互联网医院”。

施强健康总裁叶丹也提到,“一方面慢性病类型,需要较长期限的疗程治疗;另一方面患者依从性高,粘合度强”,可能会是未来有前景的专科医疗服务发展方向。具体到科室,可能会是“男科、妇科、糖尿病、高血压、眼科、牙科等以慢病为主的专科领域”。

优安医学CEO欧军林指出到,“一是病人量要足够大、二是相关疾病有被管理的需求、三是有检测、监测、干预的手段并且患者依从性够高,例如皮科、妇科、康复以及心血管、内分泌等。”

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蒋晓冬指出,当前聚焦于专科领域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聚焦于某个细分专科领域的企业;一类则是多疾病专科领域发力的企业。这些专科科室无论是在服务模式供应链的打造还是核心能力构建方面都有着一定相通的地方。看好专科领域发展的长岭资本也在2021年12月相继完成了专注精神心理健康专科领域的简单心理以及运营风湿骨科、中枢神经科、肿瘤科等疾病线的多专科互联网医疗企业云开亚美的投资。

健客方舟、医联等多专科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打造,进一步地推动互联网线上疾病、居家疾病的管理等,本身也在印证着多专科疾病平台建设的趋势。

虽然专科互联网医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并非专科互联网医院打造过程中没有困难。好心情副总裁徐锋便表示,“专科互联网医院运营打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专业度。专业度每提升1%,需要付出100%或以上的努力”。施强健康则重点指出了监管的问题,“政策监管,对医疗服务质量、医患关系、医生专业水平的监管”是他们认为的一个痛难点。

优安医学CEO欧军林也指出,人才问题、资金问题也是互联网医疗专科企业面临的困难。“缺乏既对专科疾病和医护有深刻的了解,同时又有对互联网有一定认知的专业人才”,此外,“医疗服务本身属于长周期投资,专科互联网医疗服务更加难以被资本所理解。”

而正如专注肺部健康的肺诊网在采访中提到的那样,“不是所有专科都适合搬到线上。肺诊网选择肺结节、肺癌领域切入,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该领域可以进行快速数据化、互联网化。”线上诊疗服务能否顺利开展,也涉及到对服务场景的探索等诸多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从为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运营提供支持的行业从业者,看到些许切中企业实际经营问题的点。

奈特瑞CEO曲毅在采访中表示,“对民营企业来说,患者有多种个性化诉求,受限公立医院体制和医疗资源不足,这些需求未能很好地满足患者,在这些医疗健康领域均存在着大量机会。比如男科、运动康复、营养科,心理健康等领域。一些病耻感强烈的疾病,也比较适合采用线上复诊的方式,如精神心理领域。而中医领域,由于针对不同患者可能需要在服药后调整配药,服药过程也相对漫长,调理的过程需要伴随复查、干预、调理、用药、运动、饮食等一系列的指导,这些也比较适合在线上开展业务。”

曲毅提到,专科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通病。比如,“一是医师力量的扩充扩展。二是互联网医院的医生运营。如果仅仅只是让医生进行多点执业和开具处方提供药事服务这并未发挥互联网医院的最大价值,平台方需要为医生提供学习渠道提升自身实力,为医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帮助医生更高效、更科学、更贴心的服务患者。三是医疗资源的欠缺。尤其是体量不大的企业走向互联网医疗领域,可能更加困难重重。”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些问题,奈特瑞选择了在建设运营互联网医院以及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深耕,为建设互联网医院的企业提供更多医疗资源、产业链资源和丰富的IT产品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

大多数专科互联网医院运营平台都相对更为乐观。在谈及专科型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者如何应对来自平台型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竞争时,一种更为普遍的观点是,“如果平台型互联网医疗企业拿出200%的精力来建设专科科室,对于专科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说,将意味着全新的挑战。不过,那时,(这类)平台或许应该被称为专科平台。”

那么,全科型医疗服务平台与专科型医疗服务提供者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良性竞合,共推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发展

事实上,很多致力于专科医疗服务构建的企业无疑也意识到了来自大型平台在深耕专科医疗服务后可能带来的挑战。部分平台也在通过“专科品牌搭建,实现品牌溢价”、“通过搭建专项药品供应链,降低药品配送成本”等手段措施,弱化综合平台型企业带来的竞争。部分企业也指出,应对竞争,未来也不排除专科平台反向去切更多专科领域,形成一种多专科的局面。

对于竞争,优安医学CEO欧军林提到,“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核心是医生,医生资源有限、专家资源更加有限,医生、专家的时间也有限。大平台和专科应该发挥各自的长处,互相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争抢有限的资源,例如大平台可以发挥资金、流量、技术、供应链等优势,与对领域内的有着深刻洞察的专科以及更加贴合医患需求的服务模式相结合,提高医生服务效率,降低患者负担,达到多赢。专科平台应该更加专注于领域内疾病特点与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练好内功,做出真正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和产品而不是简单的‘卖药人’。”

实际上,长期投资医疗服务领域的长岭资本蒋晓冬,也表示双方未来未必会是呈现出竞争的局面。“这其实取决于大家在做什么。在同一个领域内的企业,服务的深度和提供服务的类型其实也是多方面的。”他补充道,“大的平台无论是最大优势、还是商业模式上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尽量多地将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医疗服务的提供,本身有很多非常难以标准化的东西,要做成能够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做很多工作。创业公司在这方面可能更具优势。未来更为良性的生态可能是,专科领域优质的医疗服务提供商与大型平台进行合作,成为其服务的供应商。”双方可能出现的是良性的竞合关系,甚至合作大于竞争。

而针对当前深耕专科医疗服务的企业,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他也指出了一个需要警醒的点,“创业公司本身没有流量优势,如果把大量资金用于流量,那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可能需要重新衡量。而如果把有限的资金花在打造纵深的、相对标准化的服务体系等方面,未来其与大的平台型企业合作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而竞争可能来自于身为供应商与其他专科领域的企业的竞争。

除了合作,收购、整合会是一种常态吗?蒋晓冬表示,平台的收购、整合只是正常的商业活动。大的平台更需要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去共同培育和打造生态系统,通过良性互动和商业合作去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健康医疗服务,去为患者创造价值。”

在这种态势下,未来在互联网医疗服务领域可能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从患者诉求来看,随着“健康中国”提出把医疗卫生的中心从“治病”转变成“健康”,未来大众的需求会越来越精确,患者在明确自身疾病对应的科室后,科室的诊疗能力将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首要指标,科室结构也将向“大专科、小综合”模式转变。互联网医疗将会加大各专科诊疗的覆盖面,拓宽医疗服务领域,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从产业发展来看,可能会出现少量的提供全科医生服务的大型综合性互联网医疗平台,以及更多极具特色的专科互联网医院。后者将成为支撑专科疾病诊治的重要工具之一,并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阵地。医生资源将在线上重新分配,线上疑难杂症的开展将更进一步。

从整个行业来看,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复发监测需要全流程管理,需要线上线下结合,互联网医疗服务未来会进一步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疾病管理服务,实现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医保效率,减轻患者时间和费用负担,实现政府、机构、企业、医生、患者多赢。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