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一开局就拿直播下刀,这丝毫不令人意外,但看到手机那端的美女主播实则是“抠脚大汉”,女主播加男运营合力骗光粉丝口袋里的钱后,网友们还是忍俊不禁,“太好笑了”“还是男人更懂男人”。当脚踩酸菜被曝光后,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脚尖上的酸菜”让手里的泡面顿时不香了。
而作为2021年被大力整顿的医美行业,也在晚会最后篇章虽迟但到。节目曝光了安徽美希淑颜医疗美容、蚌埠柏美思医疗美容、圣嘉丽禾医疗美容、郑州星美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进行非法医美培训的经营状况。
从服装店、工厂离职,接受6~9天培训后,她们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医美医生”,由于没有执业资格,他们就通过上门方式,为消费者进行各种针剂注射、线雕、埋线双眼皮手术。
90后护士小雪就是接受上门医美的顾客之一,在一家酒店里注射了6针玻尿酸后,造成了中央动脉阻塞,最终留下终身遗憾:左眼失明,大面积脑梗阻。
上述医美培训机构的老师也是没有执业信息的人员,简言之,这种黑医美就是一个不是医生的人用9天时间,将一群连注射器都没拿过的人培养成了“医生”。
网友集体破防:“太恐怖了,不敢看电视画面”,“看完后头皮发麻”……
网友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还潜藏着一座巨大的冰山。那里寄生着成千上万的黑医美机构和医生,他们在丰厚的利润回报下铤而走险,不断酿成事故,将正在高速发展的医美行业推上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医美产业爆发前,医美更为人熟知的一个名字是“整容”,彼时的医美服务绝大多数是手术方案,需要配备专业的麻醉师、手术医生、护理人员。
由于接受医美服务的人群较小,且从业门槛高,因此几乎没有黑医美的说法。然而随着看脸时代的来临,消费医疗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医美服务,尤其是轻医美的出现,彻底破除了医美消费的门槛。
疫情也不能阻挡轻医美强势崛起的势头,2019年,非手术类用户的占比为72.6%,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83.1%,我国非手术类医美市场的规模也来到了1119亿元,占医美市场整体比重的49.2%。
与非手术类项目(轻医美)同时爆发的还有黑医美。
在轻医美领域,唱主角的是玻尿酸、肉毒素、水光针等针剂注射和热玛吉、超声刀等光电项目,与传统的医美整形项目相比,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创面“轻”:轻医美项目以微创和无创为主,不仅消除了消费者的恐惧心理,而且具有治疗过程短,恢复速度快的特点。
价格“轻”:相比于传统医美手术动辄数十万的费用,轻医美的费用在数百元到2万元左右,因为容易接受的价格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成本“轻”:对于机构来说,运营轻医美项目没有严苛的场地条件限制,诊所面积较小。在人员方面,不用聘请手术医生和麻醉师,也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
如此一来,黑医美就有了可趁之机。
除了上门服务外,黑医美还出现在生活美容院、美发店等场所,这些机构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为顾客开展脱毛、水光针注射等医美服务。
黑医美使用的产品也往往来历不明,主要采购价格低的产品,以此来扩充自己的盈利空间。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都对上门医美和美容院的医美服务是否有相关资质持怀疑态度,在节目中,被注射玻尿酸导致毁容的消费者也说道,知道对方没有任何资质。但他们为何还是选择冒险呢?
第一个原因是价格更低,第二个原因是消费者误以为轻医美就意味着轻风险甚至没有风险。
关于“轻医美”的命名问题,一直有医美医生表示反对。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东方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江华就表示:“对于医疗工作来说没有轻重之分,打个针可以说轻吗?照样可以打死人、致残,所以我个人一直反对用这个概念。”
一位来自太原的医美医生也表示,与传统医美相比,轻医美对医院或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应急救治能力等要求略低,会更加依赖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但从根本上讲,轻医美仍是医疗行为,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患者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都可能在术中、术后引起并发症,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培训结束后,美希淑颜医疗美容机构的老师把医美药品批发商的联系方式发给了学员,按照老师的说法,学员的拿货价为1000出头,但是整形医院的价格高达12800元——这样的医美服务,利润可以达到1000%。
“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这是马克思对资本的解读,对于个体经营来说,同样难以抵抗丰厚回报的诱惑,最终导致黑医美屡禁不止。
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平均每一年有20000起由于医疗美容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
整治医美行业乱象已刻不容缓。
2021年5月至12月,八部委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医美活动。
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指出,需将医疗美容纠纷纳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范畴,按照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标准审查证据,规范诊疗活动。法院审理将消费性医疗美容纠纷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范围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加大对商业欺诈行为的制裁力度。
但要想促进医美行业的发展,光靠事后惩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行业自身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是增加医美医生供给。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医美消费者或已突破1800万人,且有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医美消费,男性占比已经接近13%。
在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面前,供给端的医生数量明显不足。
2020年,我国医美行业标准需求医师数量为106392人,但行业实际从业医师数量仅为38343人,仅占行业标准需求医师数量的36%。而在行业实际从业医师中,合法合规的医生更是少之又少,仅占24%左右,行业医师缺口依然巨大。
当医美消费的供给两端达到平衡时,机构能降低人才招聘的成本,而消费者也能得到更专业的治疗。黑医美也将失去便捷、便宜的王牌,进而被淘汰出局。
其次是调整产业链利润分配。
众所周知,处在产业链中游的医美机构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头部医美机构在扣除职工薪酬、上游耗材成本、获客成本等费用后,净利润率仅为7%。
尤其是对营销的长期高额投入,让机构在医生主导和销售主导之间摇摆不定,导致虚假宣传等问题频发,不仅影响行业声誉,也将自己拖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淖。
如果中游的机构能摆脱沉重的营销负担,为自己提升利润空间的话,机构将获得通过增加运营深度,提升服务品质的发展机会。
最后,医美行业需要向消费者普及“安全消费”的知识,让消费者正确认识医美服务的价值和风险,学会查询医生执业资质及执业范围,保障自身的消费权益和安全。
结语:
315晚会曝光的网络直播、食品安全、个人隐私、未成年消费、医美消费等业态,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揭露这些不为人知的乱象,消费者才能避开消费“雷区”,因此不少网友表示,希望每年多办几次315晚会。
消费者权益保障离不开315,但也不能仅仅依靠315。
对于医美行业来说,经历多年连续增长,行业体量已经逼近2000亿元。医美消费从一线城市下沉到二三线城市,消费者从80、90后开始渗透到00后,这意味着医美行业已经处在更强的曝光度下,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愈发增强,医美行业的合规、合法至关重要。
覆巢之下无完卵,医美人不仅要注重自身品牌形象,还需联合打击非法医美服务和产品,共同提升行业口碑和公信力。
2023-08-30 美业新纬度发布了 《美团发布首期“北极星医美机构榜”,北上广深蓉杭6城45家机构上榜》的文章
2023-01-06 美业新纬度发布了 《2022年生活美容市场规模达8000亿,数字经营助推行业长期稳健发展》的文章
2022-07-27 美业新纬度发布了 《养发品牌的进化:给门店装上“操作系统”,一年新开500家店》的文章
2022-07-07 美业新纬度发布了 《守护星星之火,助力美发行业燎原发展》的文章
2022-07-07 美业新纬度发布了 《美塑联合创新,轻医美突围的“更优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