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如何在「停摆」中笃定前行?你只要做到这一点

2940
天才之人之所以伟大只因决心投入一切全力于一点。——Antonin-Dalmace Sertillanges《知性生活》

3 月以来,每天都有种种国内外新闻,裹挟着每个人的注意力。公私界限混淆难分——这也是最考验专注度和效率的时候。

如何在看似「停摆」、充满不确定的工作生活中沉潜专注、笃定前行?

你需要练习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Cal Newport 提出的工作理念,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的工作状态。


虽然 Cal 将其描述为专业活动,但深度工作也可以是关于个人的,例如写作、审查你的预算或投资计划等。那些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工作尤其需要实践深度工作的理念:例如艺术创作、文学写作、创业、知识学习……


基本上,深度工作可以贯穿于任何需要全神贯注并产生深刻影响的任务中。


深度工作的状态体现在古今中外很多杰出人物身上。马克·吐温在写《汤姆·索亚历险记》时躲在僻静小屋里,以至于他的家人在喊他吃饭的时候非得吹号才行。


当然,如今不论你身在何方,只要不断网,就别想躲开成工作、家庭、社会新闻的连环消息。闭关、断网、与世隔绝,目的只有一个:


避免琐碎信息将注意力碎片化。


深度工作需要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如果你的注意力时不时被新闻热点小视频、业主群里的吵架、请示工作的下属、找你唠嗑的老友、手机消息弹窗、还有你自己的焦虑撕扯分拆,切割得支离破碎,你很难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与深度工作相对的是浮浅工作(shallow work)——比如你边看着视频会议边回复消息边抢菜,繁忙劳碌——但一天下来除了疲惫空虚,并没有留下什么让你心生喜悦的满足感和价值感。


无论作为企业主还是投资人,你的认知才是赚钱的底层逻辑。而你形成认知、进行决策都需要基于大量深入的调研、学习和思考,但现在却经常被新来的信息、被愈发深重的焦虑而挤占,这样下去浮浅工作甚至会完全替代了深度工作。


一旦你习惯了注意力涣散且游离的状态,就会很难再能集中注意力到现在、到眼前的任务上,去实现一点突破、将自己的认知能力发挥到极限。这也就导致很多人无法快速掌握复杂的知识与工具,无法达成领先他人的成就。


今时今日,你为何更需要深度工作?


提升核心竞争力

想要成为赢家,有两种核心能力是关键:

  •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你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投资了 Twitter、Uber 等著名独角兽的美国企业家和投资人 Naval Ravikant 曾经说过:

以往建立职业生涯的模式是,首先我们得上 4 年学,获得学位并作为专业人士工作 30 年。但现在情况变化很快。现在,你必须在 9 个月内掌握一个新的职业技能,而 4 年后它就过时了。只有当你有能力集中注意力并快速学习复杂的事情时,你才能迅速适应这个模式。

深度工作能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专注于重要目标的刻意练习。很多心理学家与神经科学家发现,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你就必须摒弃干扰,高度专注。

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最大的产出效率、拥有出色的工作质量与速度,你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

明尼苏达大学商业学教授索菲·勒鲁瓦(Sophie Leroy)在 Why is it so hard to do my work? 文中引入了「注意力残留」的概念,举例来说:

当你看了一篇分析「为何风投女王都在抢菜」的文章之后继续工作时,即便你已经关掉了文章放下了手机,你的一部分注意力依然残留先前的文章上,从而降低你的工作完成效率。而长时间专注与单一任务,能够使注意力残留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因此,深度工作是让你拥有最佳工作表现、持续提升核心能力的不二选择。

练习在不确定中建构确定感的能力

不知道你是否曾经有这种感觉:工作很忙,赚得不少,家庭完整,生活充实,但安静下来时经常感觉很空虚、很焦虑——风口何时转向?潮水何时退去?时代的 12345 粒灰会不会砸下来?

在空虚和焦虑的驱使之下,人们可能会更愿意做浮浅事务、用穷忙填充自己:反复查看手机消息、短视频一刷到天亮、越来越难以阅读长段的文字、用简单站队代替严肃说理……

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Cal 自己也承认:

深度的生活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对于很多人来说,快速地收发电子邮件和在社交媒体上发信息所带来的繁忙假象会给他们带来慰藉,深度的生活却是要你摆脱这些东西。

但是长此以往,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浮浅事务是挖掘不尽的「快乐源泉」,靠浮浅事务度过的一天依然是枯燥、令人沮丧的一天——真正不竭的快乐源泉,是那些让你能够享受「心流」体验的、困难的事。

积极心理学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在芝加哥大学进行的一系列实验验证了他的理论,即一个人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其身体或者头脑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这种心理状态被他称为「心流」,英文是Flow,清华大学的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也把它翻译为「福流」——多么愉悦快乐的名字。

人们在专心工作时往往比想象中更为快乐,而在休闲的时候反倒不如预期的那么开心。增加深度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影响人脑这台复杂的机器,多种不同的神经学理论表明,此种影响将使你对工作、生活的意义和满意度得到最大提升。

在个体有限的活动范围之内,恢复日常的、稳定的行为模式。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时,从可控的细小事务做起。「专注」带来的稳定感与控制感将帮助你度过不日常的生活,也为日后的爆发与腾飞积蓄力量。


如何深度工作?你需要了解这四种哲学

要想把深度工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你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类型。Cal 提供了四种深度工作哲学,以「对整块时间的要求高低程度」排序依次为:

  • 僧侣禁欲哲学 the Monastic Strategy

  • 双峰交替哲学 the Bimodal Strategy

  • 节奏大师策略 the Rhythmic Strategy

  • 新闻记者哲学 the journalistic philosophy


僧侣禁欲哲学

像持戒修行的求道者一样,经年累月地把所有的时间都集中在深度工作上,通过最小化浮浅工作来最大限度发挥深层努力。

这种模式是工作效果最好、产出量最高的模式,但工作性质不同,「闭死关」比较适宜那些可以独自完成或者不用对团队负责、结果很清晰很实在的工作,比如文艺创作者、科研工作者、哲学家等。


双峰交替哲学

将时间分为两块,一块用于像禁欲主义模式那样闭关修炼,明确地进行深度工作,另一块用来处理浮浅事务和社会交流。


这两块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比如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亚当·格兰特采用了双层嵌套的「双峰哲学」:他把自己的所有课程都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在其他时间就按周或天来划分了时间块:每周有 2-4 天闭关研究,在其他时间保持通讯开放。

与禁欲主义模式相比,双峰模式更加适合那些有禁欲主义需求但还是需要处理很多社会联系、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安排自己工作时间表的人。


这种方式对大部分上班族更容易执行。你可以根据日程,划分出一天内不被打扰的几个小时从事重要的任务,在这段时间内断开网络,避免与他人谈话;而其余那些不得不被打扰的时间留给浮浅工作。


在划分时 亦可根据自己的生理节律 ,把深度工作安排在自己最清醒、最高效的生理周期中。


节奏大师策略

把深度工作化入日常,每天安排几个小时坚持专注一件事,让执行计划成为一种习惯。

与前两种模式相比,节奏策略看似浪费了很多时间,无法一次性产出皇皇巨著或重大发明,但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经年累月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边养育着四个孩子、一边从事医护工作还一边拿到了哈佛医学院博士的吉田穗波女士就是采用节奏模式安排自己的深度工作时间的,她会按照自己每天的时间表,把所有的任务按轻重缓急塞进去:

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学习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在通勤的大块时间里学英语,在工作和陪伴孩子时处理好所有需要与外界联系的事……

以此从时间安排上形成自己的节奏,从而平衡深度思考与琐碎生活。

当然,如果你的日常繁忙且灵活,可以试试把夜深人静或晨光熹微的时刻留给学习和思考。


新闻记者哲学

如果前几个策略还讲求平衡的艺术,新闻记者哲学就可谓是「暴力美学」:随时随地用尽一切碎片时间深度工作。


之所以称为「新闻记者哲学」,是因为这种工作模式之下,你就像一个被截稿 DDL 狂碾的新闻记者一样,既要保证时效和深度,又要时刻应对层出不穷的新任务。


这种工作模式对人的要求非常高,要从浮浅事务快速切换到深度工作是非常困难、需要长期刻意练习才能做到的。


Cal 分享了美国著名记者 Walter Isaacson 在供职《时代》杂志时如何同时完成了那本 800 多页关于冷战的书《美国智囊六人传》:他在夏天休假的时候写这本书,一有时间他就溜进房间写几段话。经过一小时的紧张工作后,他会放松身心,准备享受假期。



以上四种深度工作哲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情况任选,也可以在掌握根本原理之后灵活运用。共通的逻辑是,把你的优势资源始终聚焦在最重要的目标上。


《刻意练习》作者 Anders Ericsson 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一天内不能做超过4小时的深度工作。你可以从每天 1 小时深度工作开始,逐渐训练自己保持专注的能力。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沉入细小的、朴素的日常之中,笃行不怠。


然后在其他的时间,好好休息,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 Newport, C. (17 C.E.).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宋伟, Trans.). 后浪出版公司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酷炫脑. (2022, April 11). 你需要像训练肌肉一样去训练你的专注力. 澎湃号·湃客.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539293

[3] Sophie Leroy, Why is it so hard to do my work? The challenge of attention residue when switching between work task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Volume 109, Issue 2, 2009, Pages 168-181

[4] 吉田穗波. (2015).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田苗, Trans.).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5] Denning, T. (2021, April 22). You Can’t Do Deep Work for More than 4 Hours per Day. Medium. https://medium.com/swlh/you-cant-do-deep-work-for-more-than-4-hours-per-day-8f9b55ad0143


本文图源pexels.com


沙丘投研院为清科创业旗下高端投资培训品牌,致力于培养拥有全球视野、擅于捕捉中国市场机会、具有超强实战经验的投资家。

沙丘之名,源自美国 VC 聚集地、硅谷高科技企业的引擎、位于斯坦福大学西侧的沙丘路(Sand Hill Road)。这条 VC 一条街被称为「西海岸华尔街」,上百家声名如雷贯耳的投资机构聚集于此,投出了 Apple、Google、Amazon、Facebook 等成功科技企业。


沙丘投研院,闻道 · 明己 · 致远,共筑中国投资界的黄埔军校 http://sandhillvc.cn/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