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又一个芯片产业链硬核IPO诞生了。
由华为、小米、深创投参与投资的纳芯微(688052.SH)今日正式登陆科创板进行交易。此次IPO发行价格为230元/股,为年内最贵新股。开盘半小时内持续走高,一度上涨19.57%。截至上午收盘,总市值超过250亿元。
这家高性能模拟芯片研发设计企业背后的掌舵人是3个80后,王升杨、盛云和王一峰。
一路走来,纳芯微身后集结了豪华的投资阵容。其中国家队大型基金子公司聚源聚芯、深创投等参与,也涌现了华为、小米长江等知名产业资本的身影。
眼下国内芯片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火热,其中佼佼者接连登陆资本市场。这里就不得不提凭一己之力搅动芯片产业链江湖的华为。
自从在芯片领域被严重“卡脖子”之后,华为逐渐开始加码在芯片产业链的投资布局。
-1-
纳芯微正是华为通过私募基金红土善利间接投资的一家公司。它是一家主营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研发的企业,背后的掌舵人是三个来自北大、复旦的80后硕士。
王升杨和盛云是纳芯微创始人。他们也曾是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亚德诺的同事。
对于国内芯片行业来说,2013年是个颇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0亿部。国内智能手机也开始走俏,芯片消费大幅增长。
在此背景下,各路关于集成电路(即芯片)投资的产业基金成立,芯片行业迎来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内也出现很多传感器公司。然而,这些厂商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来帮他们做传感器后面的信号处理芯片。
基于自身技术积累和对市场需求的判断,2013年5月王升杨和盛云共同出资10万元成立纳芯微。同年9月,与王升杨同年毕业于北大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硕士的王一峰也加入一起创业。
除三位创始人外,纳芯微的核心团队也云集了一批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微电子半导体专业人才。其中不少有供职于亚德诺、德州仪器等美国知名半导体公司上海研发中心的经历。
纳芯微刚成立时,从时下流行的信号调理芯片市场切入,后来又围绕各个应用场景,向前后端拓展了信号感知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及驱动与采样芯片。其中,隔离与接口芯片业务贡献近一半营收。目前纳芯微能提供 800 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
纳芯微产品不仅顺利进入华为、中兴通讯、汇川技术、霍尼韦尔、智芯微、阳光电源、海康威视、韦尔股份等公司供应体系,其未来要重点发展的车规级芯片也开始向比亚迪、东风汽车、五菱汽车、长城汽车等终端厂商供货。
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数据,纳芯微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202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8.74%;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显示,公司数字隔离类芯片2020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12%。
IPO之前,王升杨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27.65%;盛云直接持股13.6%;王一峰直接持有5.1%。三人合计持股46.35%,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今日,纳芯微正式登陆科创板,市值250亿元。这三个80后初步实现创业梦想之际,身价也暴涨。
-2-
近几年来,芯片国产化浪潮汹涌澎湃。纳芯微的发展也堪称迅猛。
具体到经营数据,2018年-2020年,纳芯微营收分别为0.4亿元、0.92亿元、2.42亿元。三年营收规模翻了五倍。
然而,在此期间纳芯微净利润并未同步增长,甚至一度出现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30.85万元、-910.85万元、5090.77万元。
此时的纳芯微还处在“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但2021年纳芯微营收8.62亿元,净利润2.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256%、334%。
值得注意的是,纳芯微披露的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中,隐藏着一家颇为神秘的公司——客户A。2019年这位大客户贡献4206万元收入,占纳芯微当年营收17.4%。该大客户正是华为。
据了解,纳芯微自2018年开始向华为直接供货。同时,作为华为指定的经销商,亚美斯通以买断方式从纳芯微购买芯片产品,再独立销售给华为。
数据显示,2018-2020年,纳芯微对华为直接或者间接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0.36%、29.5%、22.98%。但自2020年第四季度起,华为已暂停向纳芯微下达新订单。
虽然华为不再是纳芯微的客户,但两者“藕断丝连”,关系非比寻常。而这还要从纳芯微背后的资本讲起。
2016年8月,纳芯微在新三板挂牌,后又于2018年9月摘牌。恰巧,2018年美国开始加大对中国一些科技企业的限制。“缺芯”让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国内芯片产业链企业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纳芯微也开始频繁地进行资本运作。由此,它的身后也聚集了一批知名半导体投资机构。
2019年10月,纳芯微获得中芯聚源、千乘资本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
此外,纳芯微通过频繁地进行股权交易和增资行为,公司整体估值也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纳芯微共进行11次股份转让和5次增资扩股。目前其共有42名股东。其中,29家为机构投资者。
创头条注意到,纳芯微投资方阵容中还涌现出国家队的大型基金子公司聚源聚芯、深创投以及华为、小米长江等知名产业资本的身影。
2020年9月,纳芯微纳芯微的第四次增资扩股,深创投、红土善利等机构认购入股。其中红土善利认购20万股,获得纳芯微2.37%股权。
红土善利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6亿元。其背后出资人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华为旗下的哈勃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华为出资1.9亿元,占红土善利出资比例的31.67%;哈勃投资出资1000万元,占比1.67%。
两者均通过红土善利间接持有纳芯微的股份。虽然此次是间接持股,但纳芯微成功上市,意味着华为又收获一家上市公司。
作为纳芯微股东,华为自然也通过红土善利小赚一笔。但对于并不缺钱的华为来说,赚钱显然不是目的。
-3-
曾经被芯片“扼住命运咽喉”的华为除了是一家科技公司之外,在投资方面的出手也丝毫不逊色。
2019年4月,华为打破任正非定下的“不投供应商”的原则注册成立哈勃投资,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开始在半导体领域进行规模化布局。
过去三年,哈勃投资累计参与73次投资事件,至少投资了48家企业。哈勃投资的企业大多是半导体领域的佼佼者或初创型企业。
光“扶上马”还不行,还得再“送一程”。华为还通过为被投企业提供大量订单,从业务上扶持他们快速成长。
不止如此。华为入局,往往会吸引一级市场的VC/PE们慕名而来,从而带动被投公司估值开始大涨,甚至还会被送上市。
截至目前,哈勃投资已经收获思瑞浦(688536.SH)、灿勤科技(688182.SH)、东芯股份(688110.SH)、天岳先进(688234.SH)炬光科技和东微半导(688261.SH)六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此外,哈勃投资入股的好达电子、长光华芯等也已过会并提交注册,源杰半导体科技上市申请已受理,而中科飞测也即将上会……
入股企业接连IPO,也让哈勃投资赚得盆满钵溢。但对华为来说,做投资显然不只是为获取投资回报。
培养像思瑞浦和纳芯微这样的芯片企业并将之纳入华为供应链,也不止为解缺芯的燃眉之急。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补齐自身短板。
投遍半导体产业链之后,哈勃投资又开始活跃在新能源赛道上。不久前,它刚刚出手投了卫蓝新能源和中科海钠两个电池独角兽。
随着投资版图扩大,哈勃投资注册资本也从最初的7亿元一路飙升至30亿元。今年1月,哈勃投资新备案成功一家私募基金。
目前,时逢政策史无前例地鼓励硬科技大发展的时间窗口,一个更加不差钱的哈勃投资正朝着“硬科技第一VC”的目标飞奔。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