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平均工资公布后,不少人都感觉“被平均”,觉得自己的薪资达不到这一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除上海、湖北、西藏外,28省份已披露202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整体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城镇私营单位。
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对比“全国平均线”,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6省份平均工资超过全国。此外,宁夏、重庆两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也跨过10万元关口,分别为105266元、101670元。
不仅仅是工资被平均,还有很多比如身高啊,某某地区的发病率啊。我们总感觉那个统计的数字跟我们的感觉相差很大。
我们心里会默念:这帮XX,怎么算的啊。
其实我们自己也会犯这种错误的,比如我们会说某某地方的人聪明啊,某某公司的工资高啊,要搞明白这事情,我们需要知道有一门学科《统计学》。
在统计学里面呢,都会涉及到数据描述,就是说我们拿到数据该怎么说,这里面就有大学问了,数据还是那些数据,你用不同的说法,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有6个人,他们的年收入分别是
100万、30万、20万、20万、20万、10万
如果我们想给大家看到群众的收入还是不低的话,怎么算呢
那我们就求一个算数平均数吧
算数平均数是没有罪的,它也是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的量数,算法很简单
所有数据相加之和除以数据个数
于是我们得到了大家平均收入为:33万的数值
为啥总感觉“拖后腿”“被平均”?
国家统计局分析,公众对工资收入的感觉往往是依据拿到手的实发工资,但统计部门统计的工资是税前工资。其次,平均工资不等于个人工资,不能简单拿个人工资与总体平均工资进行直接比较。
国家统计局指出,工资和收入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 平均值往往偏离并高于一般水平,即大多数个体数据低于平均值。
统计平均工资有啥作用?
既然平均工资体现不了劳动者真实的收入,那为什么每年还要统计呢?之所以要统计平均工资,主要是为了掌握单位的用人成本,目的是为了国家宏观调控,而非掌握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比如最低工资标准定多少,社保标准、司法机构的赔偿标准,这些都需要掌握用人成本数据,也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均工资标准。不过由此带来的弊端也在产生,由于平均工资的增加,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不少网友感叹,工资没涨但社保缴费提高,实际到手工资变少,收入“被下降”。
2023-09-18 北京爱国小男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智能盖章机赋能物流企业印控数字化》的文章
2023-09-13 北京爱国小男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智能印章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智慧村章管理新样本》的文章
2023-09-11 北京爱国小男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传统餐饮行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文章
2023-09-06 北京爱国小男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打假”,不法分子伪造公章假冒国企》的文章
2023-09-04 北京爱国小男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数字赋能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