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崛起袁隆平誉誉国士无双?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实现自给自足其实是一项奇迹。因为中国耕地仅占全球的7%,却生产了全球24%的粮食,还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并且在主粮种植领域创造了多项奇迹。”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农业专家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
26年前的1995年以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联合国规定的400公斤安全线。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甚至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人》预言,根据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中国如果不依靠粮食进口,将无法满足十几亿人的口粮需求,原因是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耕地不足和粮食减产。
但26年后的今天,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农业专家可以说是狠狠打脸莱斯特·布朗。在袁老的带领下,中国水稻产量节节攀升,从60年代的亩产不足300公斤,到2004年的800公斤,2014年的1000公斤,再到2020年的1530公斤。
中国的主粮生产已经完全能够养活中国人,甚至已经在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缅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或引种,援助他们的粮食生产。而中国对于其他国家的农业援助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因为中国杂交水稻增产效益显著,也被誉为“东方魔稻”。
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粮食危机很容易引发大动荡。在美苏冷战中,苏联一定程度上就是输在了对于粮食问题不够重视。因为举国发展重工业,导致粮食长期依赖于进口,1963年全球爆发粮食危机,苏联粮食严重短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苏联实施了严厉的粮食禁运,苏联无奈动用了1/3的黄金储备购买粮食才得到缓解。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被西方国家控制的四大跨国粮商紧缩出口,引发粮食价格暴涨,最终导致海地、埃及等国家爆发严重的粮食危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种种事件都告诉我们,粮食无小事。因此袁老的杂交水稻对中国粮食战略意义重大。
中国粮食是如何崛起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实行粮食分配制度,1955年到1993年的38年间,中国人民是用粮票购买粮食的。五六十年代,受到自然灾害与国际问题影响,我国曾一度出现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并引发了部分地区的饥荒。
而这一切也促使当时还在湖南某农业学校任教的袁隆平,把对抗饥饿作为了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袁隆平在1958年开始学习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指导育种,到1960年开始研究水稻,并以自己获得的数据验证了孟德尔遗传学的正确性。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正式开启了杂交水稻攻坚之路。1966年他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袁老的理论让中国人的粮食生产开启了崛起和逆天之路。
袁隆平不仅仅逆天而行,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还在主粮生产上取得了多项奇迹。其中一项便是海水稻。海水里也能种出大米,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不是,已经被袁老实现了。海水稻是一种可以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上种植的水稻。
虽然产量不如正常水稻,但却意义非凡。因为我国有接近15亿亩不适合耕种的盐碱地,其中2亿亩具备种植海水稻的潜力。如果让这2亿亩盐碱地也中出水稻,那不仅仅能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能给耕种环境恶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巨大的帮助。
例如中东的迪拜,由于地处沙漠,盐碱程度高,从未成功种植水稻,他们的粮食几乎全靠进口,国家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而袁隆平团队却在2018年成功在迪拜的沙漠里种出了海水稻,亩产超过了500公斤。为了感谢袁隆平和海水稻,迪拜将本土生产的原系海水稻,作为迪拜的国礼,只赠送给最尊重的客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粮食总产量上升趋势明显。从1978年的30477万吨上升到2018年的65789.2万吨,增长了115.9%。我们必须始终牢记,饭碗要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断优化和改进粮食生产技术才能解决当下的全球粮食难题,建立人类粮食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粮食崛起袁隆平誉誉国士无双?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
2023-11-10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研究发布了 《“进博会+”跨境电商 刘虹飞:“一带一路”入华标配培育新动能》的文章
2023-11-07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研究发布了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万祥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创新》的文章
2023-10-25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研究发布了 《美美与共携手躬行 科特派共同体与激光共同体签署战略合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