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二风
出品 / 节点财经
饶毅连日炮轰,华大照单全收?事情没那么简单。
科学界大佬饶毅连日发文批评华大基因(以下简称华大)及其CEO尹烨,尹烨回复:谢谢指教。事情告一段落后,不少被人忽略的细节浮出,让华大这家企业更加立体。
凭借行业龙头的优势,华大在基因测序领域表现不俗,然而,处于产业中游的华大,为切入产业上游而购买外国基因测序仪、收购外国企业,导致业务壁垒较低。“高科技”标签备受质疑。不少华大高管离职,复制旧商业模式“分食”华大,成为一大奇观。
饶毅的炮轰,让艰难转型的华大暴露在聚光灯下。“华大智造”自研产品主要靠内部消化,体外客户仍在努力拓展;新冠检测企业低价竞争下,大打营销牌、缩减研究费用占比,华大强业务壁垒难以建立起来,如此以来,它将靠什么摆脱竞争对手的追击?
/ 01 /
争议中的华大
为何成为基因界绕不开的话题?
华大是国内基因界绕不开的话题。
自2018年涉嫌圈地行贿等争议事件后,华大再次进入大众视野、获得国人好感则是因新冠疫情的突发。2020年,当武汉疫情告一段落,一些杰出贡献者被国家授予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其中来自华大的两位,均与火眼实验室有关。
风口浪尖的华大:“树大招风”还是“积弊难除”?
火眼实验室,是为承接核酸样本检测工作而设立,被疾控中心纳入最早一批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它是华大在疫情期间的“提款机”。凭借此,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华大期内净利润16.51亿元,同比增长734.19%。
华大之“大”非一日建成。早在SARS时期,华大已深度参与了病毒检测工作,华大董事长汪建曾在北京市抗击非典指挥部担任病原组组长。2017年7月,华大登陆创业板,上市后获得超过20个涨停板,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武汉疫情之初,在火眼实验室的助力下,武汉短期内提高了病毒检测能力,也有观点认为,华大有“作秀”之嫌。
华大廊坊“火眼”实验室 来源:华大基因官网
2020年,在核酸检测业务助推下,华大市值重回千亿。
靠“国外仪器试剂、政府补贴和国内廉价劳动力”,饶毅如此批评华大,一些质疑由来已久。疫情助推器冷却后,如今,华大市值仅为最高点的四分之一,跌落到255亿左右——华大业绩的“不争气”似乎佐证了饶毅的观点。因业务缺乏壁垒,初创企业复制华大模式即可。因此,华大催生了遍地开花的中国基因测序企业。
中国基因测序企业,绕不开华大
华大成立不久,道路选择问题被提上日程。面对“购买外国仪器”还是“自主研发”,两位创始人分道扬镳。汪建坚持收购国外企业,同为基因界大佬的另一位创始人于军选择离开华大,后来创立瀚海基因。
自研基因测序仪壁垒高,不少人望而生畏。而汪建选择通过购买外国仪器做大规模,走通了这条路。于是,其他企业争相复制华大模式,其中不乏华大高管离职创业。
市面上一度出现了30余家“华小”,那些由华大高管创业而来的企业。在一众“华小”里,实力强劲者比如获得腾讯投资的碳云智能。碳云智能创始人是华大基因前CEO王俊,同样曾被饶毅炮轰,尹烨恰是在王俊离开后,补位出任CEO至今。
尹烨 图片来源:尹烨微博
若要理解华大,最直观的是从它对业内深而广的影响切入。前段时间,北京疫情防控曝出的金准医学违规事件(多管混检),成为近两年来核酸检测产业领域的大案。金准医学创始人恰是华大的多位高管(华大基因前副总裁、欧洲区CEO王学刚,以及华大基因前美洲区及东北区CEO等)。另外,不少人熟悉的核酸检测机构元码基因、吉因加等创始人均出自华大。
一家企业延伸出如此众多业务模式雷同的对手,这一现象在其他行业颇为罕见。
一边是抗疫功臣,一边是备受争议的商业模式,华大如何将这两种标签兼容于一体?答案恰恰在华大的业务模式之中。
/ 02 /
“内忧外患”之下
华大如何走过二十年?
华大借重外国企业,早期体现在购买Illumina的产品,后来是收购CG平台。
华大VS 巨头Illumina,以收购CG告终
Illumina是测序仪领域的巨头。在二代基因检测领域,曾有接近90%的测序由Illumina的产品完成。十余年前,Illumina和华大是亲密合作伙伴,华大曾采购过上百台基因测序仪因而拿下Illumina“史上最大订单”。在整个产业链中,早期的华大通过购买基因测序仪,进而提供基因测序服务。华大“基因界富士康”之名由此而来。
随着规模扩张,华大决定切入产业上游,在基因测序仪上下功夫。自研基因测序仪并非易事。华大决定放弃购买Illumina的产品,转而盯上了美国Complete Genomics(CG)公司,走并购道路。CG并不销售测序仪,主要业务是为下游公司提供测序服务,因相关服务销售价格较低而亏损严重。2013年,华大看准时机收购了CG并获得了相关技术。
华大通过并购获得上游制造技术,在业内只此一家。华大并未因此高枕无忧。瀚海基因创始人于军在其商业计划书中曾指出,竞争对手华大收购的Complete Genomics(CG)平台是美国淘汰产品。事实上,华大在CG测序仪的基础上开发了两款产品,据《财新》报道称“效果一般”。
华大智造“摆脱”关联交易
对于“华小”企业来说,购买基因测序仪提供测序服务成为主要商业模式。大部分“华小”们的首选,并非华大,而是Illumina。
华大的基因测序仪并不被市场看好,于是,华大自研的测序仪曾长期服务于华大自身。这好比不少产品力一般的新能源车企,首款产品走向市场往往首先切入B端业务,做网约车服务——因为C端用户难对产品买单。
华大集团旗下的华大智造主营基因测序仪业务,今年7月26日已获批IPO。然而,它曾因与华大关联交易过高而受到质询。2019年,华大基因向华大智造采购合计金额高达5.97亿元。关联交易占比过高,一定程度上让华大失去了市场公信力。近年来,华大正在突破Illumina的包围。
目前,基因测序下游企业燃石医学、泛生子等新兴明星公司,正在加大购买华大产品的力度。今年7月,肿瘤基因检测的市占比第一的公司燃石医学与华大智造和达成合作,获得了华大高通量测序仪技术支持和服务。逐步被市场接纳,这对华大来说是利好消息,但仍然需要时间。
虽然如此,华大仍然是成为了国内基因测序的巨头。2019年华大宣布拥有1100台装机量,已相当于巨头Illumina的十分之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量产临床级别测序仪的企业。
/ 03 /
后疫情时代
支撑高增速营收靠什么?
新冠疫情让华大实现了“加速度”发展。2020年,华大营收实现了同比10倍增长(2019年仅5.71亿,2020年高达55.62亿);净利润同比大涨6倍。
华大的营收构成占比也在发生调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营收几乎没变,而核酸检测等业务暴增并占到营收大头。2020年,曾在华大营收中占近一半的收入的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同比仅增加0.12%,该业务的营收占比下降到仅14.03%;与此同时,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营收为同比增加873.70%,占总营收超过6成(66.24%)。
疫情退潮,营收降温
疫情利好终有退潮之时。2021年,华大净利润下滑30%。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营收占比降至50%,在各项业务中下滑幅度最大。这一趋势仍在继续。今年一季度,华大基因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滑37%。
华大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是全球新冠核酸试剂盒和检测单价的下降。在核酸检测市场中,众多“华小”企业正在与华大价格战短兵相接,展开火拼。未来,华大的增长将依靠什么?一家曾经千亿市值的雄心又体现在何处?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为华大提供稳定营收的业务是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根据国信证券的测算,2019年全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检测量超过400万例。其中,贝瑞基因和华大基因分别占据30%-40%的市场份额,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华大基因内部曾将贝瑞和康视为头号竞争对手。值得注意的是,贝瑞和康也是一家“华小”,董事长高扬曾任职华大健康总裁。在该领域,华大维持在第一梯队,但优势地位并不牢固。
华大基因发布的“出生缺陷防控一站式数据管理服务系统” 来源:华大基因官网
掘金“下一座金矿”
肿瘤测序,被认为是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的“下一座金矿”。在细分市场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燃石医学2020年已占市场份额的13%而排名第一。燃石医学创始人曾是北极光创投投资人。颇具戏剧性的是,2014年,燃石医学创始人在听了华大基因第一轮融资会议后,决定开始创业。燃石医学的肿瘤试剂盒最早获得原国家食药总局批准。
华大的肿瘤试剂盒获批比燃石医学晚一年多(2019年9月获批)。2019年,华大成立华大数极负责肿瘤早筛业务和数据服务。2021年,华大基因在肿瘤高通量测序检测领域的相关业务收入仅为3.8亿元,同比增长8.12%。与之对比,燃石医学2021年营收约为5.08亿元,同比增长18.1%。
目前,华大在该领域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落后的华大并非没有机会,整体来看,我国肿瘤患病人群基数庞大,但是基因检测渗透率仅约10%,远低于欧美,尚处于市场早期。
或许最为外界所诟病的,还是华大的低研发投入。2021年,华大研发费用4.87亿元,占整体营收的占比仅为7.19%,与之对比,对手贝瑞基因2021年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达到9.02%。华大近些年研发费用最多的一年,2020年的6.2亿元,在当年营收中的占比仅为7.38%。
当研发难以超越竞争对手,未来业务壁垒又如何建立?自研基因测序仪、切入产业上游是华大建立优势的关键,这一步华大还有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才能甩开紧咬其后的“华小”们。
饶毅的炮轰让华大陷入争议。不过,相比应对舆论,做强业务可能才是华大唯一的正途。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2023-10-18 节点财经发布了 《当李彦宏点燃AI原生时代的火种》的文章
2023-09-26 节点财经发布了 《从微盟十年看中国SaaS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章
2023-09-11 节点财经发布了 《教师节特辑 | 白山云霍涛:带着教师底色创业,踏实走好每一步》的文章
2023-09-11 节点财经发布了 《品胜冲击上市,「充电宝之父」的新故事》的文章
2023-09-06 节点财经发布了 《百度智能云,探索大模型的「价值成长」之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