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涟漪
“生活中抠抠搜搜,股市里挥金如土”。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其实,自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以来,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就进入了调整期。银行理财、信托、证券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皆成为财富管理的金融机构大军。
财策智库数据显示,在这种较宽泛的口径下,财富管理行业管理的总资产规模2017年开始出现收缩,从2017年的111.58万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97.16万亿元。
2019年以来,财富管理行业管理的总资产规模重新出现快速增长,2019-2021年分别达到101.6万亿元、116万亿元、131.2万亿元,每年增加约15万亿元,增长13%以上。
经过近些年的调整和发展,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初步形成了相对均衡的竞争格局。
2021年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证券行业和保险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为29万亿元、25.6万亿元、19.8万亿元、20.6万亿元、10.9万亿元、24.9万亿元,占比分别为22%、20%、15%、16%、8%、19%。
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银行借助庞大的中高端客户群和信贷优势,在投资者心中留下“稳健”的印象,银行理财产品自然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如今,银行理财产品正在巨变,打破着人们的固有认知。
银行理财“保本”优势不复存在
随着投资逐渐成为全民参与的活动,投资者教育也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必做功课”。
要说最近投资者受到的最深的教育,就数银行理财产品也会亏损了。
11月上旬,超过3000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净值小于1元/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何会这样?
这要从2018年的资管新规讲起。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理财产品逐渐向净值化转型。
指导意见强调,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等。这也就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成为可能。
2022年3月,全市场就有3600只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为负,破净银行理财产品达到1200只,占比超过13%。
2022年,财富管理行业迎来“大资管时代”,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开启全面净值化管理时代。
银行理财子公司初具规模
2018年4月的资管新规要求,“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该商业银行可以托管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应当实现实质性的独立托管。独立托管有名无实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纠正和处罚”。
银行理财子公司也由此成为银行财富管理的主营地。
时至今日,经过近4年的发展,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初具规模。
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2022年11月8日,共有3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包含开业),其中包括6家国有大行、11家股份制银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以及5家合资银行。
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6家国有大行和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在内的8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
具体来看,中银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交银理财,净资产分别为193.60亿元、186.65亿元、162.93亿元、154.08亿元、145.44亿元、111.49亿元、111.22、105.40亿元。
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三季度,共有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杭州银行、中信银行、沪农商行、上海银行9家上市银行披露了理财数据。
从管理规模来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招银理财仍旧以2.96万亿元的管理规模一骑绝尘,较2021年末增6.47%。
排名第二的是中信银行,截至2022年三季度理财产品总规模达到1.75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4.45%。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光大理财并表口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1.32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2552.47亿元,增长23.91%。
2022年三季度,在披露数据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杭银理财增速最快。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杭银理财的理财产品规模为3943.47亿元,较2021年末净增876.26亿元,增幅为28.57%。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投资者数量达9145.40万个,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
在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之下,为抢占市场,各大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启了花式营销之路。
两支理财战队在线PK投资策略、下调手续费率、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直播、发小视频等宣传手段层出不穷,争夺投资者。
养老理财成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
近期,个人养老金理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1年“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有1.9亿,占总人口的13.5%,远超7%的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而联合国世界人口数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占比还将持续上升,2050年可能会达26%以上。
在此社会背景下,以养老为目的的储蓄和财富管理需求将日益增多。
资料显示,我国正努力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11月4日,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个人养老金也可以称为养老“第三支柱”,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业年金基础上,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共有23家商业银行和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通过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行业信息平台系统验收,成为首批验收通过的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以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在内的5家城商行。
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为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中信理财。
由于个人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具有“唯一性”,行业内卷正在上演。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公布之后,各大银行开始进行大规模“抢客”,最为常见的便是推出抽红包、送微信立减金等活动,金额从10元到最高500元不等。
对于银行系财富管理业务,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曾向媒体表示,核心优势在于三点,一是产品谱系更全、更丰富;二是客户覆盖面广,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三是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满足高净值客户背后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投融资一体化的全金融服务。
变化丛生、竞争激烈。银行理财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IPO参考将持续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23-09-06 IPO参考发布了 《家电行业内需出口双重利好 天弘国政龙头家电指数基金正当时》的文章
2023-07-11 IPO参考发布了 《靠收纳袋年入6亿元 家居收纳企业太力科技闯关创业板》的文章
2023-06-20 IPO参考发布了 《IPO参考:朝微电子冲刺深市主板 中圣科技冲刺科创板》的文章
2023-06-20 IPO参考发布了 《IPO参考:宇谷科技冲刺创业板 Soul、趣丸集团递表港交所》的文章
2023-06-09 IPO参考发布了 《IPO参考:西锐飞机递表港交所 丰倍生物、先锋精科冲刺科创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