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发展不均衡,是我国社会近年来面临的一道难题。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便着重强调了“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但在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诸多探索者发现信息化程度低、设备落后,资金和专业医生短缺,成为阻碍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影像初筛和简易影像引导治疗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硬需求,在落地过程中却普遍面临“设备用不起、图像看不懂、治疗不会做”等现实痛点。由于成本、操作问题现有诊断设备几乎难以下沉到基层中去。
该问题的本质正在于超声、磁共振、CT等医疗影像设备在研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即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设备成本、尺寸以及分辨率之间难以权衡。如果想研发一个既便宜又小巧轻便,同时分辨率高的设备,就现阶段医疗影像设备发展情况来看,基本无法实现。
远程、互联互通和人工智能,是缓解这些难题的一剂良药。在国家分级诊疗和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导下,深至科技凭借其技术优势,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模式,并在“不可能三角”中,找到了能够解决这三方面问题的办法,最终实现产品覆盖近万家基层医疗机构。
打造四位一体解决方案,解决“不可能三角”难题扎根基层
企业成立前夕,深至科技便盯准了超声这一赛道。
结合大量市场调研及团队对于超声的理解,深至科技发现,超声是一条年检人次高达20亿次的大通量赛道,但由于超声读图需要医生采集不同切面的动态图像进行实时诊断,从超声影像获取到诊断整个流程都非常依赖医生经验,在全球5000万医生中,仅有2%的医生掌握了使用超声扫描的技能。而这项本该大量投入基层应用的普惠诊断工具,却因操作门槛高,把我国缺乏培训和经验,且诊断能力尚有不足的基层医生挡在了门外。
为解决这一问题,深至科技选择从人工智能和使用场景两方面入手,打造了“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远程诊断的设备及智慧医疗服务”。
首先,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增强图像质量。在大数据深度学习的辅助下,对超声低分辨率原始图像进行处理,优化成像,实现对病灶的智能分割和精准测量。并通过把图像数据输入人工智能模型的形式,让神经网络学习图像数据中的特征,同时与医生标注的精标准比较,得到推断大小病灶形状的逻辑,使之得以在新图像中沿用,完成系统自动对病灶、组织进行判断。最终实现基层医生在超声系统的辅助下快速完成精准诊断,有效降低超声技术使用门槛,使超声系统成为一股推动力。
其次,从使用场景出发,企业通过为基层医生打造一套小型化便携超声操作标准化流程,使辅助诊断软件能够在WIFI、脱机状态下使用。将便携与易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使“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的远程诊断设备”可于更多场景中使用,同时增强超声设备使用流畅度,实现辅助诊断设备真正落地基层、赋能基层。
将两部分整合在一起,即深至科技解决方案赋能基层的完整流程——为没有超声经验的医生提供智能指导,对其操作手法进行校正。通过人工智能实时判读,提供诊断建议。在提高超声筛查诊断精准度的同时,缩短医生的学习周期,让超声筛查诊断变得更简单。
目前,企业已打造出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其中包含AI医学影像设备、AI远程辅助诊断系统、AI筛查诊断工作流,以及后端的远程诊断服务。同时,深至科技期望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的形式,深度改造医学影像设备本身,进而改造整个成像工作流,以及医生的检查工作流,真正实现了设备的移动式、高性能、智能化,让产品能够在它对应的使用场景上更好地落地。
凭借对超声产品的深入理解,以及动态医学影像AI辅助分析及全套底层算法的掌握,深至科技用时仅两年已搭建起超过十余类、30多个病种的算法模型影像数据库,以及超声影像云中心,实现AI超声辅助诊断病种覆盖二十余病种。并在超声硬件、人工智能系统、芯片、云计算方面获批和申请超过150个国内外专利。
如今,企业产品更是完成了1.0的产品蜕变,开始从2.0软件自研、硬件深度集成层面,向3.0软硬一体的生态模式进行自我进化快速迭代,同时推出快马医学影像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但尤为重要的是持续对智能软硬件深耕的出发点均在于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及通过解决方案的提供优化整个基层医疗服务运行效率。深至科技深知只有价格降低了,才能够在高度分散的基层中应用,真正提高产品经济效益。
今年多条政策再加码,超声或成AI企业迎来注册准入新突破的重点赛道
“设备可迁徙,但人的经验能力难以复制,基层的赋能应主要依靠设备承担。让基层医生拥有简单易用的设备,对于短时间内提升诊疗效率和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具备可行性。”深至科技曾告诉动脉网。
带着这一理解,去年末,深至科技深入贵州六枝特区,开展了“乡村医疗振兴关爱老年健康——脑卒中公益筛查活动”,完成了企业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在六盘水市的首次实践。
据了解,六盘水很多村落都在大山中,交通极为不便,大部分老年人一辈子都没做过筛查。而深至科技却通过“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的远程诊断设备”实现了医生将产品拿在手上便能做颈部影像扫查,用手机就能看到人工智能分析结果,一个筛查仅不到10分钟便可完成,真正做到了村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专业医疗机构的诊断服务。
六枝特区九龙街道、大用镇、落别乡及木岗镇等4个街道、镇卫生院,以及10个村卫生室,深至科技逐一进行覆盖筛查。在这一系列成果背后,正是深至科技对于如何打造移动式、高性能、智能化的“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的远程诊断设备”服务基层老百姓的深刻理解与运用,以及在成本、分辨率和尺寸这一“不可能三角”中找到的,能够同时兼顾三者且更好地满足应用场景需求的平衡。
事实上,相关基础设施尚处于空白的基层医疗机构,对筛查诊断设备的需求尤为强烈。但基层医疗机构通常检查量小,影像设备的高昂价格常常让基层医疗机构望而却步。好在医共体、医联体的加速推行,正推动各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设备补充。趋势之下,能够辅助医生完成常规项目、价格低廉、轻巧便携,且应用场景丰富的“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的远程诊断设备”便携化设备的需求自随之增长。
在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等3项服务能力标准的通知》中,便明确指出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均需配备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和出诊所需的相关设备。其中,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条均提到了彩超设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条中,还明确指出了A档还需配备一定数量基于信息化的便携出诊设备。
随着分级诊疗等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以及今年《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发布。超声很可能成为人工智能企业下一个迎来注册准入新突破的重点赛道。目前深至科技在超声领域已进行数年布局,并在推动基层医疗超声筛查上做了诸多部署,未来或将进一步取得突破。
“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的远程诊断设备”解锁新空间,实现院内到院外延伸
近年来,新材料、新算法和新数据的发展,及其与小型化医学影像筛查诊断设备的融合,正使得小型化超声的发展整体加速,医疗设备的小型化也由此变得更加普及。设备的普及则必然带来检测数据的沉淀与人工智能模型的优化,未来围绕“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的远程诊断设备”定能探索出更多有价值的应用场景,而这一解决方案甚至将有机会走入家庭,实现用户自行进行早期筛查,保证疾病早发现。
除医疗场景外,如今“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的远程诊断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应用,包括野外工作、救灾、车载及家庭等场景,且家用超声市场增速较快,有极大潜力。今年,不仅医疗三大巨头GE医疗杀入家用小型化超声,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赛道价值,而且美国风投和私募股权公司Insight Partner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336.35亿美元,并预计于2028年达571.03亿美元。显示出该赛道极大发展潜力。
此外,全球范围内大量中、低等收入国家也存在与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相同的困境,小型化超声的出现无疑也将使更多地区患者获得影像检查的机会,同时降低设备学习及维护成本。目前深至科技已与各地基层医疗机构有着深度的合作,未来还将探索“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的远程诊断设备”在更多场景的应用价值。
“与此同时,这一小小的设备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获得性上,同样非常有价值。”在谈话最后,深至科技如此谈到。
2023-11-09 动脉网发布了 《深化技术基建优势,智云健康持续升级数字化能力》的文章
2023-10-13 动脉网发布了 《泛生子签署私有化协议,精准医疗龙头砥砺前行》的文章
2023-09-22 动脉网发布了 《腾讯的大模型,可能是最快落地医疗场景的大模型》的文章
2023-09-06 动脉网发布了 《美央创新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的文章
2023-08-01 动脉网发布了 《生成式AI再下一城,大经中医“岐黄问道·大模型”正式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