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北上广深杭发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升温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50520
创头条 |杨文 2023-01-04 16:54 抢发第一评
30秒快读 早期科技成果如果不进行概念验证就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业化,一旦失败,其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北上广深杭等城市纷纷出手,为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狠砸“真金白银”。 “概念验证”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距今约20年。我国目前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或许有助于我们走出自己的概念验证之路。 一些人将概念验证等同于评价评审,认为花点专家费,开个“科技成果评价会议”就能搞定。还有人把概念验证等同于工程验证和中试验证。其实不然。

2.jpg

作者|杨文

编辑|六耳

来源|创头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产学研各界对“科技成果转化”也表现得越来越重视。近期,全国多地对推进设立概念验证中心也更积极务实。

2022年12月30日,《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就正式开始施行。该《指引》在开篇再次重申了杭州将“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的Flag。

创头条(ID:ctoutiao)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苏州、武汉、石家庄、西安等众多城市曾先后发布了与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相关的政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已呈升温之势。

-1-

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升温

为了实现“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的Flag,杭州早在半年前就相继起草了《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年)》、《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杭州提出将构建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投融资、商业化开发等国内最优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汇聚3000名以上专业技术转移人才。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建设,杭州市不惜狠砸“真金白银”。

对列入培育名单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杭州市本级给予50万元培育资助;对认定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按其年度服务绩效杭州市本级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对通过已认定概念验证中心服务并落地注册的企业,杭州市本级给予一次性创业资助20万元。

此外,杭州还将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概念验证工作。

据悉,杭州首批概念验证中心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目前已有15家验证中心,覆盖了智能物联、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生态圈。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在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方面更是下了“血本”。

2022年6月份,北京市科委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印发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该文件开篇就提出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在具体实践中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支持围绕高精尖产业领域建设第三方概念验证平台,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等提供概念验证服务。

二是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开展产学研医协同合作,围绕核心技术和高价值科技成果,实施技术开发、产品验证、市场应用研究等概念验证活动。

对此,北京均采取事前补助方式给予支持。

针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支持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单个平台支持总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且每年支持金额不超过当年平台建设预算的30%。

而对于概念验证活动,根据项目的技术含量、市场前景等,按照项目总预算30%的比例给予年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且采取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承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技术许可的科技成果所产生的担保费等。

实际上,上海早在2021年6月就开始布局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了。

到了2021年8月,上海市科委发布《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提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试点,支持金额不超过概念验证资金投入的10%,不超过200万元。 

2022年7月,上海又立下了“小目标”,在两年内培育科研机构概念验证中心,设立概念验证资金(基金),筛选不少于10项的优质早期科技成果开展概念验证,推动不少于3项概念验证成果以许可、转让或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逐步建立科技成果早期发现、转化和投融资机制。

这自然也少不了资金扶持,文件规定此方向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个项目拟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200万元。

广州、深圳也不甘落后。

2022年4月,《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出台,该文件强调要探索运营新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探索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模式,根据自身条件成立概念验证中心。

8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资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深圳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设立的概念验证中心或中小试基地进行资助支持。资助方式分为认定资助与评估资助两种,分别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2-

“概念验证”不能等同于开专家评审会

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入推进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的行列。

除上文所述城市之外,创头条(ID:ctoutiao)统计发现还有成都、苏州、武汉、石家庄、西安等地也纷纷出手,围绕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概念验证项目支持、概念验证资金设立等方面展开布局。

所谓概念验证,目前业内众说纷纭。通俗解释就是:当科研人员脑袋里冒出一个“奇思妙想”,想知道是否能形成产品或技术时,就可以来到概念验证中心进行验证。概念验证中心将为这些处在起步阶段的科研发现提供一切必要的验证条件,比如实验场地、资金、人才团队支撑,甚至是二次开发进入市场的方案。

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存在风险高、周期长、熟化慢、成本高等痛点问题。

早期科技成果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极具风险,如果不进行概念验证就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业化,一旦失败,其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由此,概念验证中心也就成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助力科研人员踏过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全球首个概念验证中心诞生于美国,距今约20年。近些年,欧盟、新加披等地也相继实施了概念验证计划。

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多,连续多年名列世界第一,转化率却偏低,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为了解决这一“短板”,国家曾专门强调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国内概念验证中心虽然起步晚,却也不乏“后起之秀”。只是,概念验证成为“香饽饽”的同时所面临的误解也不少。

一些人将概念验证等同于评价评审,认为花点专家费,开个“科技成果评价会议”就能搞定。还有人把概念验证等同于工程验证和中试验证。其实不然。

概念验证的钱要花在“刀刃上”,一般主要涉及两方面任务:一是评价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潜力以及可行性;二是搞定向研发,进一步研发和打造原型、样机。

虽然概念验证、工程验证、中试验证三者均包含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实验,但是工程验证聚焦在“规模实施”视角,概念验证聚焦早期技术的“商业化验证”及其后续商业策划,秉持的是“市场可行”视角,而中试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

总而言之,在理解概念验证时,既不能偏“软”也不能偏“硬”。把它看成一个评审会或鉴定会,或者等同于工程验证、中试验证都是不妥。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实际上,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绊脚石”,也曾绊过欧美国家。那么,国外是如何玩转概念验证的呢?

1980年美国《拜杜法案》出台后,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却仍有约75%的大学专利没能实现产业化。

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者、技术方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知识鸿沟;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资金实力和专业职员跟不上科研创新的步伐,且眼光只放在技术许可方面,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商业化;政府对应用型研究的资助力度较小;技术的复杂性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市场不确定性也让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

为了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概念验证中心先是在美国高校中应运而生。

2001年,威廉姆J.冯·李比希基金会出资1000万美元,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创建了李比希创业中心。

从2001到2012年间,该中心让1000多名学生接受了研究生层次的创业培训,发放了500万美元的概念验证资助,给110个创新团队提供了商业顾问,孵化出32家新企业。

李比希中心采取了三种方法加速科研成果初期转化:资金支持、技术咨询服务和创新人才培养。

资金支持方面,李比希中心通过申请程序和竞争机制每年选取10-12个研发项目予以种子基金资助。要求受资助者开展原创性技术开发、成果验证、原型建构或开展专门的市场研究,通过这些验证评估活动促进大学与产业的协同研发、技术许可、新公司创建和创新成果商业化。

商业化咨询服务方面,李比希中心提供的技术咨询、指导和助推服务主要帮助研究人员开展大学与产业的创新交流,创设创新联盟项目,为新技术成果探索商业化路径。

人才培养方面,李比希中心通过创设课程教育、讲座和研讨教育、大型学术会议或论坛教育等项目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活动。

时隔一年,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德什潘德技术创新中心。它从2002年到2011年累计接收超500个项目建议书,资助了90个,共1100万美元规模孵化出26家企业。

德什潘德中心每半年受理一次科研人员申请,由风险投资人、企业家、科技型企业高管组成的外部导师团队进行遴选。

起初,科研人员只需提交2-3页申请材料;中心初选后,安排外部导师协助申请者写好详细的正式申请材料;中心再会同外部导师,从申请项目中选出最终入围项目。

这种概念验证中心工作人员与投资界、产业界大佬结合的模式,能确保项目遴选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入围项目产生后的第一阶段,德什潘德中心为每个项目提供最高5万美元的资助。科研人员可利用这笔经费开发出样品,并在外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市场分析,探索产业化方案。

到了第二阶段,中心为每个项目提供最高25万美元的资助,把它们培育成可市场化成果。

经过两个阶段的资助和培育,这些项目就走完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能通过创业、专利转让或许可等方式进入产业化阶段。

从数据来看,是否经过概念验证中心的“淬炼”和“催化”,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成功率差别明显。

我国在概念验证方面虽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或许有助于走出我们自己的概念验证之路。

.END.

图片来源|摄图网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创头条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北上广深杭发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升温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打赏一下 0
喜欢这篇 14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