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促进皮肤替代物血管化及糖尿病创面愈合的系列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主任、教授杨镛,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主任、教授王卫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劲松,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疾病医院主任、主任医师马润伟,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主任医师郭建辉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主要依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针对用于创面修复的真皮支架(ADM)、组织工程皮肤(TES)缺乏血管结构致临床效果不佳,以及以糖尿病溃疡为代表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日益增多的医学难题,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在以上两方面促进血管新生及创面愈合的机理和方法。研究EPCs从骨髓转移到外周血最佳动员方法和应用时机,以及向移植的ADM及TES趋化、归巢、分化成熟并形成血管的过程。并且以糖尿病创面作为研究对象,寻求解决糖尿病状态下EPCs被“拘留”于骨髓的最好方法,通过充分动员—再行体外培养扩增以恢复功能活性—最后局部移植修复糖尿病难愈性创面,并与移植异体正常EPCs相比较。主要发现如下:本项目研究比较多种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方法(联合动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辛伐他汀动员、促红素动员),EPCs具有促进真皮支架血管化及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的效果;本项目研究使用糖尿病状态EPCs的AMD3100+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动员方法,达到动员EPCs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目的;本项目比较糖尿病源EPCs与健康源EPCs的生物活性及功能,将糖尿病EPCs体外培养后再移植于糖尿病小鼠创面,并与正常来源的EPCs进行对比研究,效果无差异。本项目历时15年,发表论文12篇,他引56次,其中SCI论文2篇,影响因子分别为4.011和3.291,北大核心论文7篇,项目科学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在全国性学术交流发言2次,地区性发言1次,主办继教课程培训2次,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成员晋升高一级职称7人,申报人获“云南省名医专项”称号。研究围绕社会及临床需求进行,研究结果及其发现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参考价值。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血管内皮祖细胞促进皮肤替代物血管化及糖尿病创面愈合的系列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