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做的项目是墨加:知识搜索+社区。”12月25日,在万柳的一个民房里,12个小伙伴在紧张的工作,全然不顾圣诞的节日气氛和外面的雾霾。墨加创始人大树开门见山的介绍了他的项目。
在和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创小二沟通时,大树有一种超越同龄人的历练,这是一种不断向外扩张时,锤炼出来的特质。这个2011年才毕业的历史系学生,就这样闯进创业领域。
大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在决定创业之前,他参加了汶川的一个学校调研项目,了解到边远地区学生的困境,回来之后,大树组织了一个NGO组织,联合各个学校社团,收集图书给边远地区的孩子们。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造血能力的NGO让学历史的大树感到困惑,再加上当时的郭美美事件,让文科生大树开始思考:商业机构才能创造价值,而且可以持续。就这样,他萌发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在看了一堆书之后,毕业半年后,2011年底,在某机构做分析师的大树决定出击创业。
“当时看了李彦宏马云等演讲,以为有个点子就可以创业。”大树写好了商业计划书,开始给每个VC发邮件,“没有任何回复”。
走投无路之后,大树来到IDG的办公区,从下午2点坐到5点,终于在楼下咖啡厅找到了一个投资人。“我拦住他讲了很多但被打断了,投资人问:你学什么的?有产品吗?有团队吗?有资金吗?……那你创什么业呢?”
大树后来不断的变换着工作,也不断的继续创业的梦想。当时的车库咖啡已经火了,大树就跑到车库咖啡,逢人就找技术。但,和投资人问的问题差不多,技术人员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这时,大树才真的开始反问自己凭什么创业。于是他开始自学编程,并且用4个月做出了第一个网站。“这个时候才终于开始落地了。”
凭借着这个比较简陋的网站,大树在两个月后认识了他的合伙人,也是现在的技术总监。在兼职做了几个月后,他们各自辞职,开始全职创业。
2015年1月,大树他们团队转型做墨加。“2013年根本见不到投资人,2014年见投资人聊不会超过15分钟,2015年虽然大多数投资人仍旧持否定态度,但是,一般都能在一起聊上1-2个小时。”
墨加是什么?
“知识类的检索引擎(数字化的知识信息数据库)+社区。”大树说,墨加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知识分享社区,建立结构化的富媒体知识数据库。“在和投资人沟通时,我一直苦口婆心的说,墨加不是导购,不是在线教育,墨加的未来应该是数字知识出版。”
2015年下半年,大树终于拿到了融资,他非常庆幸下半年才拿到融资:“我们在创客总部孵化器训练营时有14个团队,只有2家还在坚持自己在做的事情。看着别人一步一步的发展,我们也变得谨慎。”
大树告诉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2014年3月辞职的时候,以为半年就能搞定融资的事。在钱花光以后,大树开始透支5张信用卡——“到现在还没有还上”。
虽然融到了钱,大树也没好意思给自己加薪。目前墨加注册用户2万多,大树希望到春节前能够实现5万用户。与此同时,他希望未来2-3个月能够做出流水来,希望给投资人看到更多信心。“春节前要把两个指标达到。”
谈到未来的愿景,大树只肯将2-3年的规划,“成为中小数字出版者的第一平台”,以及“用户获取知识的入口,想找材料就来墨加”。大树非常认可C2B模式,“未来知识的生产也是定制化的。如果墨加用户量足够大就可以实现C2B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