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投资机构都在打服务牌,但在此之前,能否先改了这些陋习?

1475
思达派 2016-01-11 07:31 抢发第一评

“双创”带火的除了诸多新行业,还有投资产业本身。一方面,进入者越来越多,市场上资金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门槛也似乎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在面对好项目和独角兽时。

对此,投资机构也在开始培育和凸显自己的竞争力与区分度。过去一年,这一现象的最典型表现就是,几乎每个机构都在打服务牌。大家都在说,除了可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外,还可提供技术支持、办公场地、公关推广、人力资源、法务及财务服务等——这些服务模块,要么被机构以合作的形式拼接起来,要么,干脆就投资了相关公司,作为机构可选性投后服务的配套部分。

无论对行业,还是创业企业,甚至风投机构而言,这是个好现象,但需要警觉的是:其一、有类似意识的机构们,请不要把“服务”真的只是当成“牌”来打,当成为了拿项目的噱头,而应该真正“做好服务”。其二,投后服务很重要,投前服务也很关键,这才是机构获取项目的真正竞争力所在。

作为行业观察者,个人认为,目前投资机构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试举一些细节,权作参考。

1、见创业团队前,做好基本的了解和研究工作。

创业者见投资人时最经常面临的情况就是,需要对所从事行业的ABC常识问题,逐一被拷问,甚至面对堪称幼稚的问题,稍有不耐烦,就有可能被投资人纳入污点表现。

尤其近两年早期项目投资行业被各种热钱撑开后,进入者参差不齐,记者做风投、毕业生做风投、主持人做风投、明星做风投……这种现象更是常见。

但不管此前是否垂直行业人士,基本的案头准备工作,还是有必要的。如果真把创投当服务的话,这是服务体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明确、即时反馈,做到这点,有那么难么?

会见完创业者后,反馈环节是个很大的行业痛点。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及时、不明确。

这其中当然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项目积累太多,内部决策流程太长,没拿准不好判断但又舍不得拒绝,甚至故意为了拖而拖等等。但这对创业者而言,则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他们一般会善意的认为,机构没有放弃我们,所以一定要跟进好,争取被投机会。

除了故意的因素之外,作为机构,建议能捋顺内部流程和规范,每一环节都能有相对明确的周期,同时能将这些信息分享给真诚的创业者们,避免他们不必要的误会,及由此浪费的机会和时间成本。

所以,是否感兴趣?拿不准哪些地方?准不准备投?……请能即时告诉他们。

3、不要让创业者反复改BP

bp是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沟通的基本和必要文本,窃以为,其作用,一在于创业者梳理和明确自己的项目;一方面,供投资机构查询和内部分享之用。其实,只要基本信息交代清楚即可,不用太繁琐及太多表现形式。事实上,很多拿到投资的好的项目都没做过bp的——好坏一目了然,不需要ppt来论证和美化。

但往往处于第二个需要,很多创业者的bp被投资人要求反复修改,以迎合内部沟通和论证所需,这一方面只能说明投资人的半桶水专业,更重要的是,助长了行业坏风气——看看现在好多bp都是越做越花哨,花了太多没必要的心思在优化形式上。

4、谨慎签署TS,签了就尽量别在正式协议时打折扣

能和投资机构签署ts被认为基本融资成功,但身边听说过的失败的案例,在2015年可真不少。

理由五花八门,或者干脆无理由——其实是自己没钱了和反悔了,要么要求估值打折,要么降低投资额,要么双降,或者干脆不投了。

除非尽调中发现了创业者有欺诈,创投机构一旦有类似行为,基本可以被创业圈拉黑吧?

尽管已经有了不少,且只悲催的听说过机构拉黑创业者,没听说过反之。

5、还有哪些细节,作为投资者的你可能没注意到?

比如,你是否从来或很少回复创业者微信、邮件?

比如,你是否会将创业者bp发给同业公司,或类同业公司?

比如,你是否总是只要求创业者到你们公司会客厅来面谈,而从来拒绝配合创业者的时间和地点?

……

当然,这些问题,绝大部分创业者面临到了最多也是吐吐槽,然后迎合,相信这也是行业常态之一。但既然机构都高调打出了“服务牌”,且作为推广口号喊了出来,那就不妨在这些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上,也稍微花点心思。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