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舆论传播环境里,自媒体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对于如何处理好和这个群体的关系,如何预防和应对来自这个群体的危机,及如何利用这个阵地做好传播,各大公司及服务机构们也颇头疼,也往往不得其法。最近迟宇宙的自媒体品牌《商业人物》与联想的对战就是个实例。
而对没有或很薄弱媒体基础、品牌知名度、用户忠诚度及行业认知度的创业公司而言,一个绕不过的更实际的问题是,如果哪天被自媒体发文攻击了该怎么办?
而这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现象。
《商业人物》的质疑文章,联想公关应该深入分析过,不知他们结论如何,我的看法是:
1、有硬伤:如将利润的单位由“美元”错写成了“港元”,自“2004年财年开始联想税前利润断崖式式下跌”等。
2、有纰漏:这个题材实在太大,但迟宇宙想表达的论点,及引用的数据,有失偏颇和值得推敲之处不少。
3、相关论断有舆情基础:联想近年表现确实一般,不管迟宇宙分析的原因是否准确,这都是个“有舆论基础的情绪和感觉”。
4、作者本身有号召力:迟宇宙在国内商业评论领域,颇有知名度和标杆性。他的心力长文,应该说一方面会代表了部分商业评论人士的看法,另一方面,会有一定的号召力。
联想是如何处理的呢?
1、第一时间回应:微信官号发文《你是一名合格的自媒体人吗》。
2、IT大佬们探访联想,和杨元庆会谈。
3、发律师函给《商业人物》。
4、信息冲淡,各种解读联想的自媒体文章开始出来。
这样处理,做的怎么样呢?
1、战术上,做的不错:一方面,反应快,且有节奏感,各种动作相继出来;另一方面,技术上,有经验惯性,不错。比如,抓住了迟宇宙文中的硬伤,第一时间指出来;比如,迅速能集结陈彤、方兴东、刘九如、吴伯凡等业界大佬,且如方兴东等还不断发文,为其背书,部分对冲迟宇宙言论。
2、格局上,做的太惨:
比如,微信官方发文的题目为“《你是一名合格的自媒体人吗》”。情绪化针锋相对,诛心之论,而不是严谨的讲事实,集中到对方失误上,以公司之名骂一个自媒体,让人觉得格局不高,甚而让人反感,估计也会引起这个群体的不适。
比如,发律师函的歪招,更是将这种矛盾公开和升级,自己把自己放到舆论漩涡中,且如此凌厉的大公司对自媒体,也是姿态上让人觉得冰冷。
比如,公关和舆论层面,自始至终感觉不到与《商业人物》的良好对话和沟通的态度与行为,而是直接杀成对战。
总之,联想层面一方面罔顾前文提到的舆论基础,以平常危机公关习惯对待,有好牌但没打好;另一方面,姿态高傲,缺乏有诚意的沟通态度、四两拨千斤的处理理念,及一点幽默感——而这,正不就是联想品牌给人的直觉,及迟宇宙质疑的包括联想和杨元庆本人的一个方面么?
前文说的,创业公司缺乏大公司的媒体关系和知名度,被自媒体质疑和攻击的风险会更大——比如,对手完全可以通过自媒体质疑,引发用户恐慌,从市场层面打击你——因为创业公司的创新产品和大公司知名产品相比,创业公司的用户和合作伙伴更换成本极低,他们会对任何未经证实的风险警惕,而转换阵营。这往往是很多创业公司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那应该怎么办?
1、判断和证实质疑的来由:来自用户或合作伙伴自发的、个别的案例,引起的自媒体关注质疑?还是,自媒体带有“合作意图”的质疑?还是自媒体专业研究态度但误判形成的质疑?还是竞争对手蓄意组织的质疑?还是本身有问题,媒体关注到了来质疑?
总结起来就是,这种质疑是有事实基础的,还是没来由的?是蓄意组织的,还是个别现象?
2、第一时间沟通:不用手足无措,沟通作者,了解情况,防止可能的继续后发。而自媒体也是非常愿意有这种坦诚、直接的沟通渠道——被蓄意利用的也可沟通。
3、要不要公开正式回应?这个不一定。如果是个别自媒体的行为,及针对个别事实的质疑,沟通好了即可,不必要扩大影响,造成误读。反之,则应该第一时间有回应准备,但口径、途径和回应方式上,需要根据舆情环境、事实性质等来确定。
4、其他信息跟上:整理有助于全面了解公司和事实的信息,传播出去,以帮助相关方了解。
5、此外,如果证实是对手有组织的蓄意攻击,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和应对措施出来,包括监测、口径、渠道、第三方服务方合作等等,难以一概论之。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本文作者创业观察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