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无人机新品发布会上,“高新造007”受到广泛关注。
提到“007”的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系列谍战电影主人公詹姆斯·邦德,一位独一无二的特工形象。而在3月16日,一款在无人机领域独一无二的“007”也正式在成都高新区亮相——当天在菁蓉国际广场,成都高新区无人机代表性企业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纵横”)举办“工业无人机应用论坛暨新产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旗下创新产品“CW-007大鹏”无人机。
纵横无人机新品发布会上,“高新造007”受到广泛关注。
主打小体积
新产品填补行业空白
“CW-007”,该新型无人机酷炫的名字,与其设计紧密相关。据介绍,“CW-007”采用模块化设计,整机可拆解为7部分,单人即可完成拆解、组装和运输。其翼展和机身长度分别为2米和1.3米,组装后背包的长宽高分别为1.05米、0.42米和0.28米。该机型最高起飞海拔达到4500米,实用升限5000米,任务载荷800克,并可选装搭载多光谱相机等配件。
成都纵横董事长任斌介绍,过去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虽然起飞便捷、航行时间长,但体积较大,往往需要车辆运输,无法应对高山、峡谷等特殊地貌环境。“CW-007是针对用户需求而设计的一款更加小巧、便捷的工业用无人机,能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据了解,该新型无人机产品可以承担航空测绘、环境或自然资源调查、应急救援与指挥等任务,应用空间更加宽广。除了CW-007外,成都纵横还在发布会上发布了全域免像控及激光雷达两项新技术。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郭丙轩认为,国内无人机航测市场经过近10年发展,已逐渐走向成熟。从前无人机产品需要依靠固定翼弹射起飞,完成一次航测任务需要6个人耗费近两周时间。现在有了“轻量级”垂直起降固定翼产品,无人机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航测精度都大幅提高,很多测绘工作可由两人在1天内完成,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投入。
正在生产中的纵横无人机产品
基地扩容
可年产2000架无人机
当天发布会后,记者参观了成都纵横的制造基地。高3层的楼房,近百名工人工作其间。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年初,成都纵横的制造基地再次扩容,从1000平方米扩展至1万平方米,可年产工业级无人机2000架。“随着产品谱系越来越完整,品类越来越多,能触及的行业和客户群体也会越来越丰富,一个现代化工厂将为我们提供更加完善和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任斌介绍。
在固定翼无人机领域,“成都纵横”是一个重要的名字。2015年10月20日,成都纵横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无人机——“CW-20大鹏”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结合了固定翼与旋翼机特点的“大鹏”,具有航时长、速度高、距离远等特点以及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等功能;随后,“CW-20大鹏”迅速实现产业化,也促进了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逐渐取代传统无人机。成都纵横还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固定翼无人机在移动平台上的精确全自主起降,成功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同时,成都纵横也成为全国首家AOPA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训练机构。
之后的两年里,成都纵横持续发力,相继推出“CW-10”“CW-30”“CW-100”等新品。目前,成都纵横已拥有20多个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产品线,应用涵盖测绘、电力、警用、农用、公路、石油等领域,基本覆盖了工业无人机用户的全部需求。2017年,成都纵横无人机销售量超400架,营收1.5亿元,产品远销巴西、乌克兰和澳大利亚等地。
连推“重磅”
大鹏展翅靠人才
任斌告诉记者,CW-007发布后,今年,纵横大鹏系列无人机预计还将再添一款新产品。
短短数年连续推出“重磅级”新品抢占市场,对成都纵横而言,这样的高速发展与人才紧密相关。去年年初,成都纵横宣布,开出百万年薪,面向全球招募行业级无人机领域研发、销售人才。而在全球揽才的同时,成都纵横还为贡献较大的员工开出重奖。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成都纵横先后给4名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员工颁发了高端品牌轿车奖励。
2017年获得公司重奖的王利光博士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王利光开发了超过10款的微型固定翼、微型扑翼无人飞行器,并研制成功国际上首个具有完整系统和实用性能的微型扑翼无人机系统。在加入纵横大鹏无人机团队后,他参与专利发明设计并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2017年,王利光被评为成都高新区创智人才,获得人才补助100多万元。
“没有人才,就没有团队,就做不出过硬的产品。以后我们每年都会奖励优秀员工汽车,也欢迎想要深耕工业级无人机领域的小伙伴加入我们,一起奋斗。”
成都纵横的发展,是高新速度的一个缩影。作为创立不久的年轻企业,成都纵横能在短期内取得高速发展,除了对人才的重视、自身的技术过硬外,还得益于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对人才的重视,为我们加速研发新产品提供了助力。”任斌说。(记者 黄启恒 摄影 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