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使投资人曾建民,1987年生人,来自苏河汇。做早期投资,将近三年时间,目前是苏河汇的投资总监,但今天我想说的,不是投资这件事,而是投资之后,我所经历故事。
为什么要谈投后?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项目,创业者最关心的是拿钱。但很多的创业者,特别是早期创业团队,并不了解,投资人合理的帮助与资金一样重要。这是我的结论,也是我的经验和经历。
我不是科班出身,研究生学的是跟投资无关的分子生物学。在研究所工作过一段时间后,转型到一家旅游领域的咨询公司做行业研究。2013年,我放弃了广州优渥的工作和朋友圈,来到上海,加入了苏河汇。这是我对自己未来的一次赌局,更是对早期投资的一次赌局。
曾建民在苏河汇。
最开始加入苏河汇时,我的身份只是投资助理。日常的工作是收集项目资源,跟创业者沟通,做一些已投项目的投后管理,以及拜访一些投资机构的知名投资人并向他们学习。基本上,我就是从最基础的事情开始做起的。
对一个刚入行的新人来说,如何快速成长方式?投后管理是答案之一。参与投后管理,可以快速地帮助一个门外汉,建立起对投资的一个基本认识。因为,这个工作需要系统地梳理已投项目的商业模式、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功课,以及跟创始人深度沟通。经过这些系统性的学习与实践,一个投资助理,就能够快速地了解所在机构的投资领域以及投资阶段的偏好,并建立起基础的框架性认识。
一个创业公司在发展初期,无非面临三方面的工作,找钱、找人、找资源。投后管理也是从这三方面着手的。首先,要对这个项目所处领域做些研究,比如国内的发展情况、市场空间、竞争对手如何,以及为什么我们手头的项目可以在里面分一杯羹?接下来,对这个行业有一个大概认知后,就要深入到项目本身了,投资人要作为一个用户去体验产品和服务本身,并寻找问题。最后,我们要对这个项目进行下一步的提升。主要方法是通过项目访谈,了解它目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把问题罗列出来,逐条分析哪些是我们自己的资源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时间、需要外部资源和合作伙伴去解决的。这些都清楚之后,才可以进行具体的工作。
具体到执行层面,我们苏河汇跟其他的投资机构会有一些差别。因为我们有创业孵化的模块,所以我们会帮助项目解决一些创业过程中具体而微的问题,比如创业者要找一个CTO,我们会从之前的课程嘉宾以及熟悉的科技企业中,帮他猎头。我们的投后,诸如此类。
至于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投后的案例。
第一个是,我曾经负责投后的一个项目。它是针对去国外旅游的华人,做了一个中文导游服务,属于共享经济的概念。
这里要说的是,在其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两次转变。最早,这个项目是只做国内业务的。可以理解,从初创公司来讲,做国内比较容易,也比较容易切入。从平台上线到运营大半年时,发现平台注册用户数在增长,用户活跃度也在增长,但问题是,怎么都找不到一个收费点。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国内旅行社区已经有马蜂窝了,针对境外游这块,则有穷游网。这两个平台都有相当长时间的积累,难以撼动。鉴于此,当时我们跟团队坐下来讨论,为什么不做自己的差异化呢?当时我们想到,国内出境自由行的群体在增长,以及旅行体验并不是很好,那为什么不把目光聚集到这群人的身上呢?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也收集了很多的数据。最后,这个团队决定把所有无关业务砍掉,只做一对一的境外导游服务。
可能赶上了比较好的时间节点,加上做了比较好的推广,转型后,很快有了收入,到现在,每个月的流水能达到七位数以上。
随着它的名气越来越大,问题又来了:模仿者和跟风者大批出现,多少也导致了行业内服务的乱象。我们第二次和创始人坐下来讨论,我们发现:虽然目前的业务情况还不错,反馈也不错,但这个平台始终缺乏一个产品体系,这导致用户和客户的品牌认知程度不深刻。在我们的建议下,这个项目从单一服务转向了服务加产品的模式,并推出了一些标准化的产品。经过这两次转变,这个项目目前发展不错,去年拿了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今年正在进行股改,已准备挂牌新三板了。
另一个让我有很深投后体验的项目是,我自己投出的一个项目。
我们投它的时候,它是一个做建材团购的项目。但从投出到做到三四个月,大家发现,业务无法展开,项目做不下去了。出了一些主意,但都帮助不了它。这种爱莫能助的情况,让我非常焦虑,心境也从最初的热情,变得越来越心灰意冷。
投资人对项目产生了怀疑,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好在,大概也就一两周的时间,我的心态就调整了过来。因为不甘心。无论是对自己、公司还是项目本身,失败都是一件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于是,我找到了创始人,跟他沟通新的创业方向。
那时候,P2P正火热,创始人靠做一个P2P的导航网站,经过交流,我坚定地支持了他。没想到的是,我们并没有考虑到用户问题。做一个P2P导航网站,很难有用户沉淀。我的心情又开始低落了。
还是老办法:继续沟通。我和创始人又坐了下来。创始人回忆起创业前期,花了很多精力去找投资人,非常坎坷。问题就是机会,创业者能不能有一个快速找到投资人的渠道呢?新的方向又产生了,做一个有偿对接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平台。后来,这个项目逐渐发展到专业投资人的匿名推荐,往后又变成了未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平台。总之,经历过一波三折,终于驶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域。
后来复盘这件事,幸运的是,心境的改变并没有让我做出放弃的举动。投资人能做的虽然有限,但在项目发生问题时,应该毫不犹豫地扮演起陪伴者何心理医生的角色,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帮助创业者能够坚定地做出决定。这与投前完全不同,我们说,投前和投后恰是一正一反的角色。投前要充分质疑,投后则要无条件支持。“用90%的时间去帮助10%的优秀创业者,帮助他们成功,那这个投资机构也就成功了。”这句话我记得是一位知名投资人说的,我非常认同。天使投资人同时是赌徒和心理医生,这也是我扮演过的最好的角色。
曾建民在上海。
(你觉得你现在从事的行业里面,最酷和最坏的一面是什么?)
最酷的是,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个项目,会在未来获得巨大的成功。另一件很酷的事是,有人曾经说我适合去美元基金,但是我偏偏在人民币基金越做越有动力。这是我的第二次赌。
最坏的是,目前的环境还是太急功近利了。大家总会追捧被刻意炒作的热点,而这些热点很可能会把投资人和创业者带跑偏。
(如果给你一次穿越的机会,你会投哪一家公司?)
假如可以穿越,我希望当年投阿里巴巴的那个人不是孙正义,而是我。
(给我们三个形容词,形容你和你的小伙伴。)
勤奋,开放,坚定。
关于勤奋。干这个行业的人都需要这个特质吧。做投资,特别是早期投资,是很辛苦的事情,要看大量的项目,做大量的研究,才能挑到优秀的项目。很多人调侃说,早期投资人是金融民工。我觉得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在勤奋这件事上,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们加班,从周六早上八点,不眠不休一直加班到周日下午五六点钟。工作内容不具体讲了,但我感受很深的是,做任何事情,勤奋都是特别重要的。这可能也是,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从10个人以下的团队,从上海一个城市,发展到员工超过60人、全国布局十几个城市、最后挂牌新三板,这样一个成绩。
关于开放。早期投资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开放心态和想象力,对很多项目进行评判和分析。我们要投很多趋势性项目,如果一味墨守成规,那么可能没办法发现好的机会;而如果没有好的想象力,投资人很可能会扼杀很多好的创新。
关于坚定。有时候真的非常羡慕,很多西方国家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我们看美国大片里,主人公遇到困难时,会去祈祷,从宗教中寻找力量。做早期投资也该如此。我们很容易被琐碎、繁杂的事情所蒙蔽,我们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信仰了。投早期的公司,要做好一个准备,长期陪伴创业公司成长,耐心地等待它们成功。这是一个坚定的信念。
(最后,推荐一本书、电影或者别的什么吧。)
就推荐一本书吧,《乌合之众》。
这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学的一本经典名著,用这本书去分析今天的群体消费心理,也是非常贴切的。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可以应用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跟人打交道,还是做决策,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现象。
2023-11-29 希鸥网发布了 《希鸥网:创业十年荣耀奖,致敬了不起的创业者》的文章
2023-11-15 希鸥网发布了 《三板斧论坛:创业的进阶-中科奇胜CEO李琦将出席第九届金鸥奖盛典》的文章
2023-11-07 希鸥网发布了 《致敬创新:Hospure赫纯获评第十一届创新创业论坛行业影响力品牌奖 》的文章
2023-11-01 希鸥网发布了 《浅析大学生创业的双面性》的文章
2023-11-01 希鸥网发布了 《鼎恒国际联合创始人张舜韬登上纳斯达克大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