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特佳董事长蔡达建
近年来,医疗健康行业并购悄然升温,新一波投资浪潮汹涌而来。默默深耕医疗行业投资多年,高特佳自然不会错过这次机遇。不久前,这家机构宣布启动30亿规模的并购基金,这是近两年来与迪安诊断、博雅生物成立3只并购基金后再一次出手。
蔡达建,高特佳投资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这位伴随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创投“老炮儿”,如今又要带领他的团队迎接新一轮的并购投资盛宴。
于2012年开启专业化之路
早在2012年,高特佳就在行业内创新性地提出了“主题行业投资”的理念,这也是今天高特佳在业内最被称道之处。当年,在经历了多次IPO暂停和“全民PE”的盛宴后,蔡达建将高特佳的发展战略定位在医疗健康的主题投资上,开启专业化之路。
提起这一点,蔡达建仍难掩自豪:“专注主题领域这个理念高特佳绝对是国内最早明确提出来并且执行的一家机构,,压缩其他领域投资甚至完全停掉,就做医疗健康。即使放到现在,全国这样专注的机构也很少,大多数机构还是在摊大饼。”
正因为战略上的专注以及这些年的行业积累,高特佳在医疗健康领域已经具备很强的综合竞争能力,不管是产业判断力,还是对一些核心资源的把握。如今,高特佳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企业将近40家。
医疗并购成“香饽饽”
高特佳主要业务有三块:一块是并购及战略性股权投资,第二块是普通的PE,第三块是类似于早期的天使和VC。“目前并购和战略性股权投资是我们的核心”,蔡达建一再强调。
目前国内有超过200家医疗类上市公司,未来数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总市值将有望超过6万亿元。过往十年,医疗行业不仅跑赢中国股市,同时增速也大大高于中国GDP增长,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
在业界看来,医药、医疗等相应领域的整合已然成为大势。蔡达建表示,行业的投资并购目前多聚集于“大吃小”的状态,处于早期阶段。不过,未来这一势头将延伸至中型企业乃至大型企业间,“现在是大吃小,以后可能是大吃中,中中合并,大企业间合并”。
在高特佳目前所有的投资当中,并购占据绝对压倒性的地位,VC项目相对会少一些。具体点说,目前80%的项目是成熟型的,VC项目短期可能会冲到10%左右,未来比例可能会有所增加。“医疗健康产业有些还是属于快速成长的细分领域,如果有VC的机会我们也是会投的。相比较而言,VC比PE有更多的技术含量。”蔡达建说。
成立30亿并购基金
纵横投资江湖多年,蔡达建认为现阶段是整个医疗健康产业并购重组的大好时机,“无论从产业和政策环境的角度,还是企业发展自身需求的角度看,整个产业面临着产业链整合与重组的历史性机遇,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2015年,高特佳分别与迪安诊断、博雅生物成立了两只并购基金,前者专注于体外诊断领域,规模在5亿元左右,现在已有十几个项目的储备;后者为协助博雅生物并购新百药业设立,规模约为6.5亿元。
2016年3月,高特佳宣布启动30亿规模的投资并购基金,在业内引发震动。“像高特佳这样有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作为主体去做并购,这在国内投资公司是找不到的,甚至可以说是仅此一家。”至此,高特佳在并购基金、产业基金等方向均已经实现布局,一张汇聚“产业+资本+智本”的大健康投资生态体系蓝图也正式铺开。
“健康医疗子行业、细分行业非常多。每个细分行业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带来不同的资本需求。”谈及这次大手笔背后的逻辑,蔡达建认为,在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其总量的增加不会太快,此时行业的发展已进入内部提升洗牌阶段,“这个时候资源的整合、并购的需求就会比较多,具备优势的企业寻找机会去兼并小的企业”。
尽管高特佳在布局并购基金上不断发力,但蔡达建坦言,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购目前仍旧以“产业背景”为主。在他看来,一些PE机构本质上还不具备入主产业、管理产业的能力,多是扮演配合的角色。“设立30亿的并购基金,对高特佳来说确实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对整个产业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很小的体量。这个产业消化力很强,如果我们手上有很强的资本冲进来,应该还有更大的一些项目等着我们去开发。”
募资:上市公司不是最佳LP
至于如何开展募资,蔡达建表示,高特佳主要还是会选择跟第三方合作。值得注意的是,高特佳目前接触的这些机构LP当中也有险资的身影。此外,这两年,国内的人民币母基金增长迅速,这次高特佳在资金筹备过程中也与不少母基金有所接触。
不过,蔡达建强调,高特佳在募集新资金上不太可能会寻找上市公司。“很多PE+上市公司会违背上市公司原来的初衷,上市公司本意是获得跟战略相吻合的项目,但是其实吻合的项目很难找,如果最终没有找到符合的项目,产业投资就变成了财务投资,因为两者想的不一样,最终很可能会沦为‘同床异梦’,这对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得不偿失。”蔡达建认为。
并购:“三方案”对症下药
尽管国内医疗并购仍处在起步阶段,但由于深入产业较早,布局较为全面,高特佳在这几年的医疗健康主题投资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正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并购风格。“我们的定位是整个健康医疗产业,所以会寻找相同市场上的优质合作伙伴,所谓的优质体现于他们对优质资产的需求。”蔡达建总结,目前高特佳在并购上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选择与医疗企业合作。比如说,高特佳之前和安迪诊断、博雅生物成立并购基金,把适合的优质资产“收入囊中”,这是主要的一种并购方式。
第二种是成为第二大股东。相比于传统PE,高特佳出手更加果断,“我们对于看好的企业会直接占股30%甚至40%,愿意做它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蔡达建解释,尚未上市的企业一般债务都会比较高,杠杆也比较高,非常需要引进资本来降低负债,调整自身的资本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高特佳非常乐意做这类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第三种直接控股。“如果有一个企业,我们觉得高特佳的能力、影响力、资源能够更好地帮助它发展,那么我们也不会排斥拿到更多的股份,甚至是从40%的股份再往前跨一步,直接控股。”蔡达建如是说。
这也是高特佳的一贯的投资逻辑。在蔡达建看来,一个企业的成熟度和企业及投资机构双方的力量对比,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他认为,如果对方各方面都很强,产业方面能力很强,体系也比较完整,那么高特佳只需要在战略、品牌等方面帮助完善,但是如果这个企业有很好潜力,而它现有的团队不足以支撑长期发展时,高特佳就会积极谋求控股。
不过蔡达建补充,股权比例的大小跟高特佳最终对这个企业实际的控制,并不一定有着100%的相关性。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考量,就是它的团队是否足够成熟。他以博雅生物为例,尽管高特佳目前是博雅生物的最大股东,但只向博雅生物派了一个财务总监兼董秘,并不干涉产业的事情。
退出机制:借鉴巴菲特架构
至于退出方面,高特佳在多年的发展中也积累了多种玩法。“很多时候,如果所投企业坚持独立发展,那么高特佳就做第二、第三大股东,对于看好的项目,有可能的话我们也愿意控股,然后冲击IPO。”其中,最为经典的案例便是博雅生物。
很早之前,高特佳便着力打造博雅生物在生物血液制品领域的产业优势,并辅佐其顺利上市。“博雅在我们投的时候估值才1.2亿元,目前市值已经接近了140亿元。”蔡达建坦言。这个业绩相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的PE机构来说遥不可及。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博雅生物是高特佳控股投资,这又使得其投资回报的总量远远超越普通Pre-IPO小比例持股模式所带来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高特佳一直并未急于从所投的项目中退出。作为一家由国泰君安发起成立的机构,高特佳手里握有长期投资资本,仅注册资本就有2.36亿元,当初投资博雅生物的资金便是来源于这种长期资本。“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创造的增值,不需要急于兑现,不需要把它退出换成现金回来分配”,蔡达建坦言,这种架构跟巴菲特的架构非常接近,不像其他基金会受困于“5+2”的投资期限,“要想做长期价值投资,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条件和架构,根本做不成价值投资”。
团队:国内医疗投资领域最大
目前高特佳集团总人数达到了90多人,其中直接跟业务有关的将近60多人,这应该是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最大的投资团队。一些很知名的投资机构在医疗健康领域通常只有6到10人左右,而高特佳仅一个专门进行行业研究的团队就已经超过10人,战斗力惊人。
那么,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内部又是如何保持高效运作的呢?
高特佳是国内最早建立中台服务的机构之一。一般而言,小型的投资机构可能是3、5人组一个团队,全部工作都得负责,从行政工作到见客户,繁琐且低效。高特佳中台强调的是“各司其职”,主要工作有行业研究、投后管理、甚至品牌服务等。把研究和服务定义为中台,中台成员不去直接拿投资项目,这是高特佳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除了中台,高特佳还成立自身的的“前台”。这个前台包括两个部门,第一个是直投部,负责找投资项目;第二个是基金部,负责基金的渠道对接募集。各个部门权责分明,运转有序。
另外,高特佳还在公司更高层面建立了一个五人的管理执行委员会,负责重大业务的决策。此外,还有“两会”,一个是立项会,每两周举行一次,基本上中台、前台部门都要参加,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头脑风暴”;另一个是投决会,内部投决即将要投的项目。前段时间,不少项目在立项会上就被内部否定掉了,“因为我们研究团队能力越来越强了,把关的力度也越来越大,避免了很多失误”。蔡达建解释。
目标:5年做到1000亿
在采访的最后,蔡达建强调,2016年高特佳要进一步强化平台功能,强化健康医疗产业投资生态圈的布局。比如,在既有的以并购、战略性股权投资为主,涵盖VC、PE阶段的业务之外,高特佳现在还要做早期天使投资,以及VC早期阶段投资;甚至要推动多种形式的合作,吸纳各类优秀合伙人。
有人说过,投资界就如一个江湖,永远刀光剑影,永远腥风血雨。这些年,高特佳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如今,这家机构正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状态,“每年的规模都在翻番地增长,高特佳就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对于未来,蔡达建和他的团队有着更美好的憧憬,“五年之后,高特佳将会成为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第一品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管理规模至少会达到1000亿元。”
(来源:投资界 刘全)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了 《衢州,打造长三角创投新势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了北京市朝阳区企业融资路演系列活动—数字经济专场的活动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了引凤筑巢·融金朝阳——北京市朝阳区企业融资路演系列活动 专精特新专场的活动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了百家基金进航城-数字经济专场的活动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了 《清科创业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