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高度互联网化的时代,本地创业团队是坚守本地化深耕,还是利用互联网等高效渠道走出去,成为了四川创客朋友们近期关注的话题。
9月28日下午,创头条和优贝空间联合主办了主题为“创派对之川·创”的主题沙龙,优贝空间管理合伙人王羽佳、创头条联合创始人李茂达、英泰爱创合伙人王清疾、极米合伙人朱峤、译马网联合创始人程莞梅等嘉宾,围绕成都创业团队“出川”困惑,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经验,超过100名创客参加了活动。
嘉宾们认为,成都作为中西部地区互联网重镇,曾走出了极米科技、camera360、咕咚运动、货车帮等明星创业企业,但随着公司发展本地企业也面临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创业团队应建立更大的格局观,立足本地、放眼全国,练好内功实现突围,借助互联网在业务、品牌走出去。
优贝空间管理合伙人的王羽佳,对成都目前的双创环境、项目都有深入的了解。在活动现场,他介绍说,今年上半年成都共披露有50次融资事件,稳中有升,主要分布在企业服务、医疗健康、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生活消费等领域。
王羽佳表示,在“风口”创业,成都的团队优势并不明显,但在资本寒冬下,对成都的团队是一个利好。
在是否出川问题上,王羽佳分析了几个案例分析后表示,出川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间点。在创业初期,每一个团队都要尽心尽力的打磨技术与产品,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创业团队就需要往有资源的地方走,团队要对这个时机有清晰的认识。在“出川”之前,一定是有一个沉淀和积累的过程。
达叔分析了当下互联网流量格局给创业公司带来的困境,他表示,在寒冬创业,创业突围有三张牌:即资金、技术与品牌,目前大多数公司都非常注重资金和技术,因此在策略上不妨遵循田忌赛马之道,从品牌上突围。品牌突围可采用四字诀——名、利、双、收。名就是要从传播友好度、输入友好度、搜索友好度几个层面考虑,设计一个有记忆度的品牌名称;利就是在品牌输出时,注重企业价值、媒体价值与用户价值的统一;双就是要品牌、业务两条腿走路;而收就是收敛,创业团队要时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坚持真确的价值观。
达叔表示,目前绝大多数独角兽公司基本集中在东部,实际上中西部地区也存在这个机会。随着中西部的快速崛起,中国互联网版图有望被改写。
作为成都的明星企业,极米科技截至目前的总融资额达到了4亿6千万。近几年,极米也在积极布局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在“出川”策略上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极米联合创始人朱峤表示,出川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词:目标、产品、团队。
朱峤认为,好产品是项目“出川”的充要条件,打磨产品就要寻找真痛点、确定价值锚、以及用极致的精神来打磨好产品。朱峤说,在极米CEO钟波的办公室,就有一把“极米锤”,体现着极米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在人才问题上,朱峤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才的作用更为关键,除了走出,还可以通过价值观和公司愿景吸引合适的人才入川 。
在活动现场,英泰爱创合伙人王清疾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从创业环境、创业内功、如何融资三个方面给了创业者建议。在王清疾认为,在“互联网下的三流”,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发展下,现在每一个创业团队其实已经被推着走向了全国舞台。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个创业团队都要做好内功,回归商业的本质,明确商业模式,要明晰创业每一阶段的节奏,快速占领市场份额。
而作为一名投资人,王清疾也围绕前期准备、与投资人面谈、设计BP以及资金使用计划、以及加减分等方面给了创业者较为全面的建议。
作为译马网联合创始人,程莞梅认为译马网也是在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她结合译马网的经验总结了“出川”道路上的“坑”: 比如,不要总想着做平台,而是通过单点突破;不要想着一下子做出面面俱到的产品,而是从单个功能突破;不要想着完全占领市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在出川推进市场的时候,可通过城市合伙人制,寻找当地有资源的中间商,通过合组公司的方式切入其他城市市场。
“希望这个沙龙,可以帮助创客们打开思路,学习到一些实操性的经验,同时借此增进大家的交流和合作。”主办方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举行不同主题的活动。
据了解,创派对是国内领先的创业服务机构——创头条线下活动品牌,主要通过名师辅导、创业沙龙等多种形式,帮助创业者成长。截止目前,创头条已经全国重点城市举办数十场活动,直接参与者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