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2016互金十大现状:BAT也无奈的43万亿市场,上市遇冷?P2P已死?

9007

金融永远代表了庞大资本,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7.8万亿元,未来5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4.67%,2020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43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值得瞩目的行业现象及趋势自然不会少。由此,本文中投资界将整合和归纳出互联网金融领域在2016年的10大分水岭级别的现象和趋势。

  1.   P2P还能玩?

  2015年既是P2P的井喷期,也是它的洗牌期。根据数据统计,迄今为止已经有至少1444家P2P问题平台。随着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办法》的正式出台,进一步加剧了P2P平台的洗牌和转型。

  倒闭,依然是P2P领域发生在民营系身上最常见的现象。根据盈灿咨询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P2P平台数量下降为2281家,创下近一年正常运营平台的新低,7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了101家,包括跑路、停业、转型等。

  除去倒闭、兼并收购之外,转型也是不错的选择。综合业内2016年来的变化,砍掉理财端、专注资产端是转型路径之一。2016年7月,美利金融宣布砍去在线理财业务,升级为集团品牌,专注美利车贷和有用分期。

  自《暂行办法》落地后,几乎97%的公司处于不合规界线,转型成为消费金融公司被不少公司当成救命路径之一,比如麦子金服、点融网、有利网等尝试做消费类贷款;然而拿到消费金融牌照并非易事,加上时间、经验的种种原因,收购消费金融公司也是一条佳径

  《暂行办法》规定一人在一个平台上不能借贷超过20万,一家企业在一个平台上不能借贷超过100万,因此P2P公司转型做小额分散式的微贷也是转型方向之一。另外,转型做一家金融科技类企业,专注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方向对外提供技术类服务或解决方案。不过笔者认为,目前国内这些方面的技术发展还未成熟,要想获取流量就已并非易事,再加上技术受限和要面对如BAT这类巨头的竞争压力,转型很难。  

  上市公司涉及P2P业务也是2015年的热潮,今年已经由热转冷。据了解,2016年截止至今,仅有3家上市系平台。许多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出售、转让旗下互联网金融资产的行为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谨慎态度(具体请看第3点:上市是梦想,2016年等待互金的却是一场冷水)。   

  P2P领域正呈现“百废待兴”的状态,监管的严格规范使得这个行业更为透明和健康,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市场往规范化、技术化的方向去创新和改变。

  2.   别再说互金,现在它们都叫金融科技(Fintech)

  在经历过以e租宝为代表的诸多网贷平台出现诈骗、老板跑路等现象造成的P2P大洗牌之后,互联网金融企业只依托互联网的弊端显现。另外,随着2016年监管趋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大企业纷纷标签自己为“金融科技”类公司,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金融科技(Fintech)俨然已成为2016年国内金融领域新的趋势,毕竟技术才是王道。

  根据麦肯锡数据,2015年,全球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高达191亿美元,是2011年的8倍。另外过去5年内,有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该领域。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金融科技类公司。

  金融科技,顾名思义,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换句话,由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信用及风控系统方面有待加强,于是互金企业纷纷转型专注技术方向,以此加强自己平台的风控系统、提供平台信用度

  除转型之外,今年也同样出现许多金融科技类公司获得资本认可,这些公司旨在为金融公司提供技术性服务,比如硬件、软件及风控体系等服务或解决方案。以下投资界整理了部分于今年下半年获得融资的金融科技企业。

B1.png


  3.   上市是梦想,2016年等待互金的却是一场冷水

  2016可以算是快递业的上市季,顺丰、申通、中通、圆通、韵达或是在借壳上市,或是赴美IPO。上市作为大多企业的终极梦想,互联网金融领域却是一片惨淡。

  蚂蚁金服上市已经成为众人眼中迟早的事情,吃瓜群众们早已扒出“蚂蚁金服至少会在2017年年底在香港IPO”的消息,蚂蚁金服官方则表示公司还未确定上市时间或地点。不管消息真假如何,反正2016年是不会看见蚂蚁金服上市的身影了

  被称为富二代的陆金所也是互金企业上市名单里的前排候选人,然而据说由于P2P市场动荡和监管的原因,陆金所要IPO可能至少也要等到2017年了

  说到IPO,不得不提一点。A股上市有一个硬性指标:连续3年盈利。而现在大多数互金企业依然处在亏损状态。在今年的新三板半年报披露季中,有9家互金企业披露自己的半年报,结果是3家盈利、2家亏损、2家计划退出互金领域。

  除了借壳和自己完成IPO之外,能将自己涉及到上市背景的道路就是被上市公司收购了。不过,说到这个似乎就更令人心痛了。

  成也P2P,败也P2P。2016年金融领域最令人震耳发聩的词是什么?监管。

  是的,互金领域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严格的政策监管,这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小的影响。西藏旅游、银之杰、永大集团、熊猫金控等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资产重组收购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也以终止告终;高鸿股份也于9月24日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

  上市之路何其艰难,互金企业们还是先让自己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盈利吧!

  4.   改变世界要靠区块链了?

  当我们谈论区块链时,涌入脑海的是它的几大特点:完整、真实、去中心化、公开性、去中介、安全。麦肯锡报告指出,近一半的银行高管认为3年内区块链将产生实质性影响,一些人甚至认为18个月内就会发生。不少分析师认为,区块链是继互联网之后最具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反正金融巨头、各家资本方已经开始布局区块链了。

  《2014-2016全球比特币发展报告》中显示,截止今日,流入区块链领域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另外,根据巴比特数据,2015年全球共发生区块链投融资事件达65起,融资总额为4.9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35.73%。据火币区块链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9月中旬,区块链的融资总额已达4.2亿美元。

  蛋糕出现,国内巨头当然不会缺席。

  百度应该是第一家试水区块链的巨头,2013年其旗下云服务厂商加速乐宣布支持比特币,百度同样也于2016年7月,参投了美国区块链技术支付公司Circle的D轮3000万美元融资;

  阿里于2016年7月,宣布支付宝的爱心捐赠品平台将上线区块链技术;

  腾讯和其旗下的微众银行分别作为成员单位和发起单位,于2016年5月,加入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该联盟里同样也出现了华为、京东金融的身影。

  另外,2016年5月,中国平安也加入国际区块链金融业联盟R3。9月23日,万向控股对外宣布未来7年将投入2000亿元打造创新聚能城区块链基地。

  除此之外,市场上当然不会少了区块链创业公司。以下投资界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了今年获得融资的区块链公司。

B2.png


  5.   万亿市场规模,互联网保险想不火都不行!   

  随着2015年互联网监管制度越发健全,加上多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获得经营牌照,互联网保险瞬时吸引了各路资本的目光,而2016年更是进入资本井喷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透露,申请保险牌照的企业有将近200家,而在今年这一数字在扩大。

  根据保监会数据,2015年保险业约实现利润2823.6亿元,同比增长38%,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截止2016年3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达13.85万亿元。另外,201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2233.96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为9.2%;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该比例仅为0.2%。

  近几年在互联网保险领域最抓人眼球的动作,就是非险资上市公司布局互联网保险领域。截止目前共有51家上市公司申请设立保险公司,其中有15家已经获批。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因涉及互联网保险业务,一年内股价增幅超20%。比如京天利一个季度内上涨超200%,银之杰发起互联网财险公司的公告后的3个月内,股价从17元上涨至50元。

  在互联网保险领域深耕10年的慧择网,仅2016年就获得达晨创投等机构,总额超3亿元的B轮和B+轮融资。

  以下投资界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了2016年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布局(不完全统计)和初创公司的投融资表。

B3.png

B4.png


  6.   千亿市场规模,但2016不是众筹大放异彩的时间

  据相关网络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众筹市场众筹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发展中国家众筹规模将达到960亿美元,预计中国将达到460亿至500亿美元,占比47.9%到52.1%之间。  

  看样子众筹还是蛮有发展市场的,对吧?  

  根据《2016年9月众筹发展报告》显示,9月众筹平台倒闭17家,有3家公司下架众筹板块。

  照目前国内众筹发展态势来看,市场上做众筹比较好的有淘宝众筹、京东众筹、苏宁众筹、人人投、大家投等,它们也瓜分了市场份额。由于大多初创企业已经处于初期和试水阶段,正是缺乏运营经验、资金、流量入口的阶段,往往做不了多久就以失败告终。曾有媒体报道记者接触过的百余家众筹机构,能活下来的不到20%

  如果不说失败率,光谈论众筹企业的话,国内的众筹市场正持续扩张。据了解,2014年产品众筹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的成交额超过之前历年总和的5倍,近20亿元;2016年9月份的成交额高达22亿元。

  就现阶段而言,众筹市场还未成熟,相关章程规则等尚未完善。2016年,不会是众筹市场最完美的一年

  7.   风口来了,它的名字叫:供应链金融   

  2016年,有多家研究机构发表报告预测,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 万亿元,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始于2016年,业界公认供应链金融是下一个风口。

  不过目前有能力深耕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还是属于巨头(包括互联网巨头),大多在物流、零售电商行业,主要原因即巨头拥有庞大流量和大数据支撑。阿里、京东和苏宁算是在供应链领域布局较早且做的不错的企业,比如阿里旗下有“诚信通”、“阿里小贷”、“网商银行”等;京东有“京保贝”、“企业金库”等;苏宁有“苏宁小贷”、“商业保理”等。

  除此之外,传统巨头也在转型互联网金融,其中海尔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占据60%以上,五粮液、蒙牛、梦洁家纺等也纷纷展开在供应链金融上的布局。其次,在P2P领域,网信理财、银湖网、积木盒子也在供应链金融里玩的风生水起。

  由此可看,目前供应链金融还是属于巨头的天下,也还未滋生泡沫。不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相信初创供应链金融企业更会深耕细分市场,推出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8.   互金如果再有蓝海,那一定是细分市场里的开拓

  从上文即可以看出,2016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各大公司发展的一大共同点,即专攻细分市场。在互联网时代,眼看巨头分食大市场大领域里的蛋糕,再随着互金监管程度愈趋严格,若想在互金领域生存和发展,细分市场想必是初创公司的着重点

  除去在互联网保险、区块链、众筹之外,房产、在线理财、汽车金融领域也是初创企业专攻的领域。

  根据《2015中国汽车金融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消费金融渗透率约为20%,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达到50%,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理财市场交易规模为65662.3亿元,预计2020年互联网理财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以18%左右的五年复合增速增长至15万亿元

  而关于房产金融,有数据显示每年该领域至少有2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以下投资界整理了2016年互金细分市场里的融资企业(不完全统计)。

B5.png


  9.   消费金融还是蓝海?无论如何,它已经在路上跑起来了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居民部门消费信贷余额18.96万亿元,占金融机构总贷款规模的18.8%。根据波士顿咨询预测,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将增长至30-40万亿元。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上汇聚4大类型公司:银行(信用卡业务)、互联网公司(例:BATJ)、消费金融企业、传统企业(例:苏宁国美)。以下来看看,这些公司的资本布局。

  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可算是大头,可以说80%的上班族都拥有一张或多张信用卡。以光大银行为例,数据显示,2015年光大银行信用卡新增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今年发卡量将超过3000万张。

  像BATJ这类互联网巨头在消费金融的布局大家应该早就有所了解。除了阿里的“花呗”“天猫分期”等、京东的“京东白条”等、腾讯的“微粒贷”等、百度的“百度有钱”等,农村金融也是他们悄悄布局的市场。

  苏宁旗下有苏宁金融,2016年10月,其完成3亿元的战略投资,资本方有苏宁云商、南京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先声再康。国美除去自身推出了消费金融产品(例:美易理财等),还成立了许多金融类企业。

  10. 支付牌照坐地起价,先到先得噢!

  金融市场和它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一直都是香饽饽。据有机构预测,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到2018年,有望达到18万亿元。据了解,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长将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

  拥有一张支付牌照可谓是大多巨头的“小目标”之一。据了解,2016年已有十余家企业通过全资收购或入股的方式获得支付牌照,交易价格均在数亿元以上,累积交易金额近百亿元。恒大、美的、万达、新美大都已经通过收购方式曲线获得支付牌照。有了传统巨头的参战,支付宝、京东金融、微信支付等互联网巨头旗下支付业务或面临新的挑战。

  有一点也值得一提。自2015年8月始,央行就持续缩紧去支付牌照的发放;也正是由于支付牌照的稀缺,如今支付牌照的价格上涨速度堪比之前A股壳公司的价格增长速度。据了解,如今一张支付牌照叫价在2亿-6亿人民币之间,增长了8倍。

  以下投资界整理了今年以来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

B6.png

  结语

       综上来看,在2016年互联网金融这个大市场其实还是处于欣欣向荣的初期发展阶段,各大巨头企业也正着手布局互金的各个细分市场,同样初创公司也还在试水、试错的阶段。要想真正拿下互联网金融这一块数十万亿大蛋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起码要先把技术和风控发展好。未来,着监管在互金领域的愈加规范化,爆发期指日可待。

(来源:新金融  喜乐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陈庆森专栏]在看案子时,我踩过哪些坑

[陈庆森专栏]在看案子时,我踩过哪些坑

原创 2017-04-10 18:13 2人在评论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