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载体的转型升级,最大的挑战来自哪里?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第5个年头,承载创新创业基础服务的双创载体进入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在明确了特色化、专业化的升级之路后,厘清升级之路面临的挑战,成为从业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创头条记者采访的十多位双创载体一线从业者中,几乎一半的从业者提及行业人才、服务团队,对应方面的挑战成为首要瓶颈。其次,则是载体的资源整合能力。
在一线从业者看来,行业人才面临哪些问题?为何难以突破?怎样的资源整合能力才是创业者需要的?难在哪里?除此之外,载体还面临哪些挑战?如下为创头条记者整理的采访实录:
(排名不分先后,内容略有删减)
我想,迫切问题一个是后中台系统的成长,这个开发能力。第二就是人才的更新换代。
因为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其实人才的升级是时时在发生,不像原来我们在传统型公司。但现在人才升级在传统公司也挺重要,原来可能在那个比较平稳的时代,可能没有那么敏感,不可能两年一年就升次级,也升不起。
但是现在升级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是必须要做的。所以人才升级,其实我们也不停在研究在做,不断引入人才,不断淘汰一些不合适的,所以人的更新换代其实可能也是目前很迫切的一个问题。
人的能力提升,更多的更好的有能力的人加入,特别是有奋斗精神,有创业态度,能够不停地愿意在思考变革的和提出变革方案的这些人,这些团队特别需要。我们这一年其实也不停在引进新人,在做文章。
我觉得第一其实就是回归。我觉得2018年是回归到一个更清楚的市场,因为很多中间的东西褪去了,包括国家对众创的指导,政府对它的促进也更明确了,也在提升。
大家会觉得支持一些专业的长期做,而不是说一些短期凑热闹的,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事,而且我也希望未来的几年,这个情况会更好。
说白了让他能够通过市场解决的,你就让市场去解决。减少在这个过程里面很多不需要的,就给大家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就好。这个是我觉得对这个行业长期来讲,它会更健康,而且也真正的更有价值。
第二就是我理解对于客户来讲,其实也存在对这个行业的一个重新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我觉得最迫切的问题可能有几个层面。第一,中国非常多科研成果转换出来,跟美国的相比,你会发现机制存在非常大的落后,最需要提升或者改变的,就在这个地方。
这当中需要专注度和专业化、有特色的一种政策和加速一些服务来提升它,我觉得这跟市场的一些普通的项目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是怎么去建所谓的科学基础设施。一定要有一个城市的聚集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怎么能够把它提升起来,我觉得可能需要非常重要的投入和一些特色的运营。
第二个角度就是在行业当中,我们一定要把中国行业企业这个单元,让它插上创新的要素,让它有创新的思维,让它的资源能够去拥抱创新。
很多企业其实并不是不愿意去创新,而是说能不能有机制容忍失败,能不能有机制让他能够把资源放开。一个是资源、一个是机制的问题,我觉得这两点可能是接下来在特色化和专业化当中需要去做的,把这些东西解放出来。
其实我觉得做孵化器最关键的还是要服务是核心,通过有用有效的服务,培养好的创业项目,好的创业企业,好的创业人才,所以一切应该以产出为导向。
孵化器只注重自身发展,怎么赚更多钱应该不是目的,赚钱应该放在第二位,培养创业者,应该是第一标准。但是现在我觉得把这个当第一标准的可能很少。
为什么呢?因为民营孵化器、私营孵化器、众创空间这些,他们生存压力很大,它首先解决生存的问题,国有的孵化器现在应该是没动力。
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有优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优势体现在,第一个我们没有生存压力,我们相对来说有资产,收入有保证,所以我们可以把服务放在第一位。
众创空间特色化与专业化的转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整体遇到的最迫切的问题在于行业领域的选择与资源储备、空间服务能力的专业化与特色化,需要有一支专业领域能打通产业上下游资源的服务队伍。
专业化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资源,就是怎么把你垂直领域的各种资源拢在你旗下,然后给中小企业去匹配。这种资源包含技术资源、技术平台的资源、市场资源、投资的资源。能不能把你擅长领域的各种资源拢过来,集中集合到你的平台上,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点。
你集合上来,有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自然而然就可以让它形成链条,同时也让这种高效的技术平台和技术人才资源有的放矢,这是我的理解,而且这个东西不是为了搭建而搭建。
强行搭建是不行的,你没这么多钱。除非政府有政策有资金,都拢过来,吸引过来,造出一个行业的专业化孵化基地、孵化器,哪怕一个园区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作为一个一般的孵化器来讲,首先要看自己,如果不是学校的,完全民营的也很难。要是没有强有力的技术背景或强有力的产业背景,做行业挺累的,是做不了的,除非政府给你大规模投入。
一个是理念,什么样的才是好孵化器。另外就是人,谁来运营孵化器很重要。还有就是谁来评价孵化器,谁来规范孵化器。政府、行业组织,包括孵化器的投资人,这些人要对好的孵化器是什么样的有很好的认识。
人的变化是比较难的,要有一些评价,要有一些好的模式浮出水面,让大家看到什么样是真的好,然后要有很多的交流,特别是行业内部的交流,然后形成一些共识,行业内部不仅是孵化器的运营人员,还包括跟它相关的另外一些人。
前几年政府的政策很热,让大量的资源投入去做孵化器,但是经过了三四年,经济下行,如果这时候政府大幅减少对这块的投入,对这个行业实际上是摧毁性的。
客观地说这个行业本身就不是完全可以市场化的。前面几年这里头有鱼龙混杂的,但是也还是有很多在干实事的,只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使它不能完全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所以这个行业我的呼吁就是,政策支持至少还是要持续一段时间,三年的时间太短,要五年、十年的一个周期去看待双创载体的建设。
从去年国务院双创升级的指导意见到今年两会报告,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鼓励双创载体向专业化升级,我们应该采取提升管理水平的方式,去推动它升级。
能力的边界就是发展的边界,双创升级遇到最迫切的问题,我觉得是拓展能力边界的问题,以及能力边界扩展后,如何形成服务的产品化、工具化,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配置和流动。
对我们入孵的团队来讲,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赋能,从“升维”的角度,在产业、资本、人才、技术、公关等方面扩展蜂巢孵化器这个平台资源链接能力的边界,进而向团队赋能,扩展他们的能力边界,加速他们的发展。
对蜂巢孵化器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样,我们员工的认知水平、专业能力、学习能力都需要跟上甚至超过行业升级的速度,我们团队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我常常和团队的小伙伴讲,这个时代,我们只有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双创升级,不仅仅是“维度”升级,也是“思维”升级。
关于服务产品化、工具化,其实我们也在探索实践,把服务做成标准化的产品和工具,可以高效聚集导师、第三方服务、培训这些资源,为团队提供更好的服务包和加速通道。
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还是地域限制。长沙作为工程机械之都,对产业协同方面,有很好的支撑作用。但对于特色化专业化的孵化器的打造,需要的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突破地域限制。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上线线上孵化项目三一孵化管理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够聚集到更多与三一主业和产业相关,但注册地不在长沙的好项目。同时,我们也会进行新的布局,目前我们正考虑在华东、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设立新的孵化器。
我觉得其实到目前为止,加速器还没有成为一个行业,我特别希望推动它成为一个行业。因为现在大家对加速器的理解就是孵化器,没有人觉得加速器是一个独立的东西。
加速器的核心在“加速”不在“器”,它是一个服务行业,而不是空间。他强调的是专业性程度,不是招了多少项目、孵化多少项目,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行业。
我觉得首先要去推动加速器,先定义加速器,去强化这样的概念,然后有一群真正专注在专业化建设的专业服务人员,才可能把这个行业推起来。所以我是觉得现在双创挤压泡沫,大家都往这种专业化、精准化去走,对于加速器这个行业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
特色专业化的行业升级,最迫切的问题还是团队能力问题。民营孵化器这个行业还是新生期,从业人员很多是从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并不能一下子领悟到这个行业的实质。
我们挖了一些500强的高管和工程师参与进来,这些人的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都很一流,依然要用很长的时间来梳理和适应孵化器这种很难用精确KPI考核的领域。我们没办法要求高校、政府、大企业给我们什么承诺,也没办法要求孵化的小团队迅速产出到什么状态。
我们现在比较接受用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的方式来协作,尽量避开特别准确的订单和绩效考核,而是形成核心目标,团队一致盯紧那个目标,拆分到每周每天去协作完成。但这是很无奈的一种做法,孵化器生存期面临着高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个时间孵化器的产出很难保障。
最迫切的问题是人才,因为客户的需求是如此多样,且这些需求的满足是否具有一定的收益机制来补偿,是否有更加富有性价比的解决之道?这些都是最大的瓶颈。
整体遇到最迫切的问题有两点。第一个问题是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有不少孵化载体避谈收益,脱离市场化运作,造成了很多年来,这些孵化载体在公益性和市场化两端挣扎,其实完全没必要。
究其根本,孵化载体是一种经营业态,一定需要具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许多地方政府赋予孵化载体产业招引、产业集聚的使命,是阶段性的任务,从本质上不能改变孵化载体的经营属性。
既然是经营,就要考虑营收,考虑成本支出,为了吸引高质量的创业者,为了培育出更多的独角兽,公益性是经过估算后的一种自愿暂时的收益放弃,博的是更长久、更巨大的效益,与市场化并不违背。只有市场化,才可持续。
第二个问题是欠缺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孵化器是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资源决定了门槛,门槛决定了模式。
创头条(Ctoutiao.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