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十人谈]90%科技成果难以产品化,双创载体能做什么?

44043
创头条 2019-07-12 15:23 1人在评论

“从实验室成果到产品化,90%高校科技成果会‘死’在这里。”科技成果转化业内人士坦言。

在高校实验室、研究院端与产业端之间,一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与桥梁,而双创载体的普及成熟,一定程度上在降低两者之间的连接成本。

摄图网_400983981_副本.jpg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双创载体究竟可以做什么?又有哪些探索?创头条记者采访梳理了近十位载体一线从业者及科技成果转化关联投资人,并将他们的分享整理如下:

(排名不分先后,内容略有删减)

李军(北航天汇孵化器董事长、北航科技园董事长):扶持可产业化落地项目

我们跟学校的互动还是非常紧密的。第一个就是从学校的学生层面,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我们跟学校的研会团委有直通车。

比如北航有一个冯如杯,原来是做创新大赛,现在是创新创业大赛。现在每年冯如杯创业大赛的评审是由我们科技园来组织的,我们想从冯如杯的后端评审,延展到前期的创业项目,甚至创新项目的选题。我们有一堆企业,需要有研发的一些东西,我们征集过来以后,往前端放。

第二个就学校老师。我们现在是有目的有选择性的第一,聘请学校内的一些技术团队老师来做我们的技术创业导师,第二,我们在摸学校的一些更好的成果

我们准备用两年时间,看一百个学校团队,最近已经摸到了30多个团队,今年已经投了两个学校团队老师的项目。在若干个学校老师团队里选择可产业化落地的项目来扶持投一部分资本来帮做起来,到一定程度再去融资。这也是我们的一大特点。

程方(清控科创总裁):研究企业的承接能力

目前我们这种平台成立的使命就是担任清华大学技术成果产业化,在93年到现在20多年时间里,不是没有成功案例,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但是你说这些案例串起来就是一个模式?我觉得也不是模式,因为高校技术成果产业化这种随机性太强。

做高校技术成果产业化是两头,一头是从学校往外转,还有一头是企业得接得住。但实际上我们的经验发现,大量企业是接不住的,不是说高校没好东西,而是这边接不住。

最近我们内部也在研究一个课题,关于技术成果产业化,从企业端去研究企业的承接能力。以前我们没有关注,只是简单地理解说单向就是转不出去,其实不对,是你转出去了,没人接,接不住。

随着我们整个产业的升级,现在企业的水平也在提升,所以这个也在改善,但是它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转变的。所以从长期趋势来说是看好。但是从短期来说,如果要着重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是要从我们企业里头筛选出一些不仅是有承接意愿,还有承接能力的企业,再重点来帮他做技术的承接。

陆犇(三一集团副总经理、三一众创总经理):提供技术对接与支持

一方面,三一积极和高校进行合作,目前三一和湖大、中南、清华、国防科大在技术对接方面都有合作。最近我们还与中南合作举办了技术对接会,让研究院负责人与企业直接对接,让产学研在一个平台上定期交流,帮助实验室了解企业市场需求。

同时三一未来还将和外部专业的实验室签约,将涵盖材料检测、先进装备检测、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智能控制等领域,这些实验室的实验检测设备会帮助初创企业把控好产品质量。

摄图网_501292281_副本.jpg

夏春芬(WisU智汇青年创业孵化园创始人):撮合传统企业与研究院

我们与学校的大学科技园和产业研究院都会经常碰面,有些时候是传统企业的需求来了,我们带到学校中,开个座谈会,针对不同的行业,邀请相关专业的教授碰面,形成一些解决方案,做一些合作撮合。

有些是教授们的项目有了一些成长的契机,我们就摸进去,看能否给一些支持,前期主要是聊思路和协助,合适的时候就会给点小钱,或帮助找更大的资本。这个过程中,如果地方政府还有一些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联合申报,就更容易达成合作。

韩威(清华大学科技园启迪之星副总):设立基金助力成果转化

清华科技园让学生创意社团,到学校创新平台,再到科技园的创业载体实现无缝对接,使一大批清华学生创办的企业,例如蓝晶生物、紫晶立方等借助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的平台走出来。

这些企业为后来的企业孵化提供丰富且持久的基金,助力老师和学生的成果转化,例如2016年清华校友总会和启迪控股合作,依托启迪全球创新网络,在各地建立“启迪清华校友活动中心”,并设立了水木清华校友基金。

孙敬伟(腾业创投合伙人):提供成果转化辅导或孵化

对于将来有可能进入到创业企业的这些成果,对科研人员创业这方面的认知在大学或者是通过大学科技园进行辅导或者孵化。第一点就是知识产权的厘清。大学、科研院所对产权规划更加明确,利于知识产权进行转化时团队的激励。

另外一点,科技成果转化的时候,做研发是他们的强项,真正做企业这个挑战还是蛮大的。在做转化的时候,大学老师或者是教授对企业、商业基本要有认知,究竟在成果转化自己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也看到很好的技术在转化的时候,由于专利所有方对企业的认知有一些差距,表现的不肯放权或者是利益安排没有到位,从某种角度上失败的风险比较大。

如果在专利知识产权都明确的情况下,对创业的理念、对企业经营有更基础的认识,在后面进行成果转化的时候,转化成创新或者是创业,转化成企业、商业价值有更好的基础。

一个企业家把企业做成了,不仅包括技术、产品,还包括运营、管理、市场、财务等等,这些东西对于老师来说挑战还是蛮大的。所以说在这方面给高校专利所有人有基本的认识,找到合适的成果转化团队,就会更加利于成果转化。

王伟复旦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搭建技术转移转换体系

为了能充分汇聚政府、学校、企业、金融等多种创新要素,复旦科技园创立了两个创新中心空间,以集成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搭建一个有梯度的技术转移转换体系。

另外,推荐园区企业高管参与双创学院导师工作,参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并开展针对初创企业培训的创业企业训练营,以此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与政府、企业面对面交流。

张志勇(元航资本管理合伙人):鼓励科技成果商业化及研发团队创业

一个维度,科技园也好,企业也好,从物理空间,从基础角度来讲,基础设施一定要到位。在科技成果转化确实是针对老师、学生做工作。

对老师来说,如果说老师的成果去赚钱,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项目,很有可能会被他的同类所不耻,这是从观念上非常要命的问题。我认为科学家本身就是能够进行转化,把他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这是非常伟大的,花这么多的钱不能造福人类,这本身就是不对的。

这是在理念上科技园也好,孵化也好,高校也好,在这方面应该鼓励老师真正把他的科研成果能够拿出来造福人类,鼓励研发团队去创业。针对学生,怎么把科技成果和商业结合,国内比较落后,这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好好研究。

黄其(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CEO):以市场带动技术

我们的路径是先市场再技术,以市场带动技术,最终打通两端。检验检测实验室是有资质要求和管控要求的,只有当你的市场足够影响实验室时,他才会有连接实验室的意愿。

摄图网_500280054_副本.jpg

创头条经过梳理发现,双创载体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 扶持或投资高校中可产业化落地的项目。

· 撮合企业与研究院、实验室之间的合作。

· 举行技术对接会,搭建定期交流的平台。

· 为科研人员创业提供辅导。

· 研究企业端的技术成果承接能力。

· 聘请高校技术团队担任技术方面创业导师。

创头条(Ctoutiao.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创头条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十人谈]90%科技成果难以产品化,双创载体能做什么?
打赏一下 0
喜欢这篇 4
评论一下 1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十人谈]下一个十年,双创载体去往何处?

[十人谈]下一个十年,双创载体去往何处?

首发·原创 2019-06-27 18:06 2人在评论
[十人谈]特色化,孵化载体的“芯片”突围战

[十人谈]特色化,孵化载体的“芯片”突围战

首发·原创 2019-05-24 14:10 1人在评论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gBqsPxAZ
gBqsPxAZ说:
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还是要解决好利益评估和分配的问题,尤其涉及科研院所国有资产部分,要厘清产权界限和价值评估的要素,至于市场转化端,其实都会自然而言有解决方案
0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