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第14条用近300字的篇幅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并首次提出鼓励发展“电商产业园”。
国家政策深入人心,也越来越清晰明朗,无疑给农村电商经济发展提供了加速度。当然,理智与感性并存,机遇与挑战并肩,乡村中国下的电商发展机遇多多,也或许挑战重重。
机遇:强国梦想 百姓福音
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关乎每一个贫困人口的小康梦,也关乎一个大国的强国梦。而恰恰在这一时刻,“电商”如春风般给这项工作以及人民带来了福音。
发展电商产业园,一方面能解决农村地区的人口就业问题,村里人留在家门口打工,工作在家门口等待,这也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产业园还能带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农民可以将农产品纳入产业园,集中销售和买卖。
智慧农业工程更是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村民可以根据销售量来评估未来的种植面积以及种植品种,也可以充分运用电商平台找准农产品定位,并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
农村电商平台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在一进一出之间让城乡间资源优势互补,让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获得双赢,更让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挑战:基础落后 需要完善
然而,农村电商发展之路并非一步之遥,仍然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
近年来,虽然快递物流企业逐步解决了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不完善、经营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突出,这种现状亟待快递物流企业以及村民自身加强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首先,流通骨干网络需要加强。流通骨干网络是快递物流企业中的交通条件。在我国,村与村之间、县与县之间,交通可谓四通八达,但是快递的流通速度仍然缓慢。其次,冷链物流设备需要巩固。相较于其他产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更注重鲜活,而冷链物流的成本仍然处于较高层面,导致农民对电商经济望而却步。再次,电商平台建设需要激活。当前电商平台建设虽已数量具备,但是并没有得以充分激活和利用,村民知晓但不会利用平台的现象较为常见。
“最后一百米”才是关键
快递到家在城市早已司空见惯,而在农村地区,这仍然是一种奢望。不可否认的是,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努力,在去年“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战中战绩优良,但是快递包裹能够解决“最后一百米”才是终极目标。另外,既然电商是一个双向过程,那么上门取件发件也理应成为未来企业的服务目标。
产业链不够完善
首先,农产品进城定位不清晰。什么样的农产品适合进城?城里人喜欢什么样的农产品?哪种农产品适合用来大规模种植或养殖?这些都成了摆在形成农村电商产业链前最基本的问题。其次,小农经济难以构成产业规模。其实,可以搬上电商平台的农产品种类花样繁多,但是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家家生产农产品的种类、数量并非整齐划一,这样也就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群。
农村尚未形成销售渠道
当下,农民对电商平台的意识淡薄,没有学会农村电商的经营手段,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刚学会买,还没有学会卖的阶段,对于销售渠道的搜寻能力仍然较差。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