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0号,我们熟知的家电品牌戴森的创始人James Dyson在其官网宣布,戴森的电动车项目已经被终止。主要是由于商业原因,而不是产品和技术本身导致了项目的取消,戴森曾经寻求电动车项目的收购,然而并未如人意。因此,我们之前曾经报道过的戴森造车计划正式宣告结束。
在戴森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戴森爵士亲自写的这封信,向自己的员工以及公众宣布汽车项目的搁浅。
“戴森汽车团队已经研发出了非常优秀的产品,在继承了戴森传统哲学和理念的同时,发挥了他们所有的才能和创造力。然而,尽管我们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尝试了所有的办法,我们仍然没办法让产品在商业上成功实现转化。我们非常认真地尝试寻找买家可以继续延续这个项目,不过很不幸并没有成功。因此,我们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终止整个汽车项目。”
之后,戴森爵士在信中表示,项目的终止绝不是因为产品本身或者整个团队出了问题,相反因为汽车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的复杂和困难,目前的成果已经非常突出。而原团队的相关人员则将在戴森内部调整消化,其他部门依旧可以有足够的岗位和技术需求,戴森也会尊重和协助员工的其它意愿。
戴森将会用当初25亿英镑投资中剩下的部分继续投资研发新技术和戴森爵士创办的学校中,同时也将继续在英国Malmesbury、Hullavington和新加坡以及全球其它地点继续扩展业务。取消汽车项目对戴森并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尤其是戴森储备丰富的固态电池相关技术,以及传感技术、视觉系统、机器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将会在未来给戴森带来巨大的好处,他们会继续加快在英国和新加坡的投资和发展。
最后,戴森爵士表示在面临挑战的时候,路途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这不是戴森第一次在项目的发展上改变计划和思路,而且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戴森爵士的一片雄心壮志最终还是倒在了现实的面前。与目前炙手可热的特斯拉相比,戴森爵士的个人形象比马斯克更加稳重、让人们信服,而且在家电行业积累的资本和技术颇为雄厚,产品口碑也非常优秀。所以,尽管人们或多或少仍有惊讶和怀疑,但对于戴森造车都是满怀期待的。
在家电领域大获成功之前,同时具有技术和商业头脑的戴森就已经有过要造电动车的想法,本人也一直在积极推进环保和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而电动车本身和家电在本质上又有着异曲同工的特点,尤其是以戴森引以为傲的电池、电机技术和设计为代表,戴森积累了相当多的高端前沿技术和专利。
之后戴森本人在2017年的时候投资了25亿英镑在整个造车项目上,用于造车和相关电池技术的改进和研发。当初的计划是在2021年推出首款产品,定位将延续戴森高端、稳定、昂贵的品牌形象,甚至比路虎揽胜和特斯拉还要高。但不像超豪华品牌的几百台限量手工制造车,戴森仍然希望它成为一款大批量交付的量产车,初步定位与10万英镑的级别。
为了迅速获得造车经验,戴森找到了前宝马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Roland Krueger和前阿斯顿·马丁研发主管Ian Minnards分别担任主管和副主管来负责整个项目的带头人。我们之前已经报道过,戴森的总部将因为造车项目而迁往新加坡,最终这辆车的量产任务也将在新加坡进行。而先期的一批生产任务则将会交给耗费了2亿英镑仍在建造中的英国Wiltshire汽车部门总部。
或许过高的定位导致了过高的研发成本,或许是戴森爵士低估了造车在各个领域所需要的复杂技术和协同合作难度,个中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之前见过的那些专利图纸、效果图最终也只能停留在图片中。不知道戴森爵士是否寻找过财大气粗的中方投资者,但现在,因为商业原因而终止项目实在让人惋惜。
虽然相比传统燃油车,电动车的研发并没有那么高的壁垒,但我们也只能说,面对电动和新能源市场的飞速发展,造车的门槛远同样没有我们想象得低,即使有了电机、电池等相对核心的技术,但车辆的行驶动力输出、安全性、耐久性都跟家电产品不在一个级别。而且更重要的是,承载了驾驶员和乘客的汽车对用户体验的要求又提高了几个档次。
毫无疑问,戴森在家电领域的成功非常值得肯定,但在隔行如隔山的道理面前,人们可能不自觉地会过于自信。就像现在的新造车势力中,除了为数不多目前还在努力的大品牌活着,已经消失的品牌数不胜数。如果把戴森也算作新势力的一员,它也只能相当于给身前无数创业未半的成员又多增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