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e 租宝爆出受到深圳经侦调查的消息,据传 40 余人被警方带走。据财新消息,33 岁的 e 租宝实际控制人、钰诚集团董事长丁宁目前已被警方控制。之后北京、上海、安徽、广东等省市均开展了对 e 租宝及其母公司钰诚集团的调查,已基本确定 e 租宝及关联公司涉嫌非法集资。
所谓老鼠屎坏一锅汤,e 租宝的激进是否会改变监管层的态度我们不得而知,但很有可能,对 P2P 行业本就信心不那么足的用户,未来会流向何方?
回放:e 租宝确认接受调查
据财新报道,12月8日 上午北京警方调查了位于呼家楼安联大厦的钰诚集团、位于五道口的金易融 (北京)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所有办公电脑进行扣押检查,但未带走任何人。员工均自行下班,被要求 “回家等通知”。安联大厦有 e 租宝多层办公场所,均有公安人士把守。
位于上海证券大厦的 e 租宝上海办公室,截至 8日 晚楼前有 3 辆警车仍未离开。对于公司员工及投资者,警察并未阻止进入办公室。有现场目击人士表示,公安分批对办公室的人进行笔录,并有部分带回警局,“估计有 40~50 个人被带走了,但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12月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 e 租宝网站以及关联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涉嫌违法经营活动,正接受有关部门调查。有关部门将及时公布调查结果。随后 e 租宝在官方微信承认正在接受调查,并发出声明:
“e 租宝平台配合接受相关部门检查,为防止不实传言引发恐慌和无序赎回、提现,本着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平台交易安全的原则,e 租宝平台向社会各界宣布暂停平台交易。在不实传言可能无序传播的情况下,暂停平台交易有利于保护投资人资金、有利于社会安定,请客户理解!e 租宝将在相关部门检查结束后,及时将结果通知大家,请各位客户安心等候。”
事件始末:快速膨胀的 e 租宝
e 租宝成立于 2014年2月,注册资金 1 亿元,总部位于北京,隶属于安徽钰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台交易的资产主要是融资租赁债权。
e 租宝一年多以来发展迅速,其官网数据显示,截至 12月3日,e 租宝注册用户已达 489.9 万人,累计投资金额为 729.53 亿元。这一数据已经可以排名行业前列,超过很多经营数年的老牌 P2P 公司。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e 租宝存在众多问题。首先是获客手段异常,不同于很多平台通过线上或新媒体进行获客,e 租宝的用户大量来自线下代理渠道。钰诚集团旗下芝麻金融、一诺财富等多个平台都在销售 e 租宝产品,此外还有很多外部代理公司参与其中。
其次,e 租宝在资金托管方面存在问题。e 租宝方面曾宣传,该平台 7月 份和兴业银行签署了资金存管协议。但据《棱镜》从兴业银行得到的回复,因双方对接系统至今未开发,协议并未实质履行。e 租宝所开设的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专户,也一直处于冻结状态未启用,实际并未开展存管业务。
第三,e 租宝存在自融资嫌疑。据盈灿咨询统计,2015年10月 份,共有 309 个借款公司在 e 租宝平台上发布借款标,其中 94.5%的上述借款公司在借款之前发生过注册资本变更,距发布第一个借款标的时间平均为 33 天。变更前,这些企业的注册资本平均为 154 万元,变更后达 2714 万元。有 302 家公司在借款之前发生过法定代表人变更,占比达 97.7%。e 租宝用这些公司的名义去融资,但是可能资金最后并没有给到企业,甚至有好几家公司为此报案。
第四,e 租宝经营方面不计成本。据称 e 租宝在央视的广告费,每个月为 2500 万元,加上其他广告渠道和形式,一年保守估计花费在数亿元。根据《棱镜》调查,e 租宝在东三环的全部办公面积预计有 10 万平方米左右。东三环写字楼的价格约在 8 元—12 元 / 平米/天,按均价 10 元来计算,e 租宝仅花在东三环区域的办公费用一年就超过 3.6 亿元。
第五,资产端收益难以支付资金端成本。e 租宝平台资产主要是融资租赁债权,融资租赁的内部收益率达到 12%已经是极限,一般行业平均水平在 8%—9%。e 租宝给投资人的收益率能长期保持在 9%—14%,意味着平台即使不是亏损,盈利也微乎其微。
监管宽容与监管套利的矛盾
此前,监管层对金融创新的态度可谓宽容,这可能也是互联网金融能快速发展至今的最大外部条件之一。虽然媒体上对于 P2P 平台跑路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是从我们实际接触到的项目看,大多数公司都保持了相对的严谨和规范。
这其中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公司,有的专注于资产端,或是服务于产业链,或是服务于一个细分人群,风险控制都做得很细致;有的专注于资金端,利用品牌和流量优势,切入金融的业务;也有很多 to B 类的公司,提供流动性管理、大数据征信等服务;此外在保险、证券、支付等等领域都有很多创新者,确实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效率,创造了价值。从好的方面来向,这可能是监管层愿意给行业多留一些空间的初衷。
但是,行业里从来不缺激进玩家,监管套利的话题也不是今天才提起,只不过 e 租宝彻底脱下了皇帝的新衣。e 租宝事件中,平台主要投资人是线下的老年人群体,很多大额资金都是通过 pos 机刷卡完成——这些人平时很少上网,即便是网络出现负面新闻,他们也看不到,不会去提前赎回。
如果从监管的普适性角度出发,面向普通大众(甚至是例如 e 租宝用户的这波 “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应该最先、被最严苛的规范。此前监管层已经出台了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 78号文件,此次 e 租宝事件,可能会加速相关细则的推出。而对于从业者来说,可能相关监管会收的更紧,不知道这是不是件好事情。
金融业务经常面临 “一管就死,不管就乱 “的情况,平衡好创新和规范,一直是监管机构的一大课题。从我们接触的一些公司来看,有些创业公司的业务模式,加以改造,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监管功能,也许监管层可以借助业界的一些模式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监督——尤其是在这个变化才是王道的年代。
一些评级机构在今年6月 就对 e 租宝做出过风险预警,彼时 e 租宝的规模只有现在的 1/6,如果这些信息能更早的进入监管者的视线,可能后果会没这么严重?而恰恰 e 租宝种种反常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前察觉的。
而不得不惋惜的是,用户本就对 P2P 行业脆弱的信心,可能会因此再度沉沦。
监管之于业务通常都是滞后的,这无需诟病,只希望为之买单的,不是那些把终身积蓄托付给违规方的老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