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漫漫漫游路(八):国际漫游以及漫游业务的终结

4800
钛媒体 App 2019-11-12 08:11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宁宇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移动通信的演进主要是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实这是错觉,至少是不完整的概念。

移动通信从1G演进到5G,每一次的升级都是核心网的大变革,只不过这种升级改造是内部的、封闭的,不像直接与用户有关的终端和无线产业,所以核心网的变革往往被忽略。

但是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网络的变迁和运营的调整,主要缘于核心网。核心网的一次次全面升级,从结构上大幅降低了通信业务的实现成本,不仅让移动通信走进了千家万户,还能让运营商有利可图。

要穷举核心网创造的价值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个系列里,我仅谈一个移动电话的业务--漫游,借助这个业务的诞生、成长和演进,揭示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轨迹。

第一篇回忆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人工漫游

第二篇回忆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以及联网漫游工程;

第三篇回忆了第一代移动电话漫游的计费结算历史;

第四篇回忆了GSM的核心网如何体系化地解决漫游问题;

第五篇回忆了GSM的国内漫游结算以及结算杠杆的价值;

第六篇介绍国际漫游的技术实现、结算规则,以及反欺诈的问题;

第七篇谈谈流量业务的漫游原理和国内业务的实施情况。

今天这是最后一篇,聊一聊流量业务的国际漫游以及漫游业务的终结。

漫游使用场景驱动解决方案的演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便利;而出国旅游也越来越普及,看起来国际漫游业务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从2G到4G,从话音到数据,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在海外的通信行为发生了变化。以前也就是打电话,而现在主要消耗的是流量,用的都是承载在移动数据通信业务之上的各种APP。

敲黑板,看重点:这些APP都是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上,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使用。那么在境外如何拿着自己的手机使用移动数据通信呢?

第一种方式:使用移动数据通信的国际漫游。在前一篇里,我简要介绍过流量业务国际漫游的基本原理:用户到海外后开机,海外的漫游合作伙伴将通信链路接回国内,进行用户的鉴权认证,然后从国内接入互联网。

第二种方式:在海外接入当地的WiFi。不用回国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WiFi直接进入当地固定通信网络,然后从当地接入互联网。

第三种方式:成为当地的移动用户。在手机里插上当地的SIM卡,或者使用"天际通"等业务,直接接入到当地的移动通信网络。

早年间出国,经常看到国内游客都拿着手机去酒店和饭馆要WiFi密码。但这样使用终究不太方便,不可能随时随地接入,所以渐渐的,本地卡成为出国用户的首选。

最初买本地卡只能在市区里,后来不少运营商把销售点设在国际机场的出口位置,方便用户下飞机就可以买到。而随着客户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一些人员和组织,把这门生意做得非常专业。

我最早是在淘宝上买国外流量卡的,服务非常到位。下单前先确认好使用的手机,以便配备不同规格的SIM卡;然后确认使用的起止时间、可用的流量等;再就是填写好地址,商家就会把SIM邮寄过来,甚至还附带着卡套、插针等小工具。我习惯于在飞机上换卡,这样下飞机的时候一开机,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因为是预付费的方式,所以用完之后把卡扔掉就完成了业务闭环,非常省事。

再后来出现了类似于"漫游宝"这样的产品,可以把当地运营商的网络转换为WiFi,还能同时为几个终端提供服务;再后来出现了"天际通"这样的产品,手机厂商和各家运营商直接签约,不用更换SIM卡就可以在全球各地使用当地运营商网络。

这些产品的不断创新,表面看是这些业务开发者的技术创新,背后则体现出两个现象:一是各国的移动通信竞争激烈,电信运营商为了扩大自身客户规模宁肯牺牲一定的经济效益,用低价的本地卡和第三方合作,来取代与运营商合作带来高收益的漫游业务。

二是运营的范畴扩展了,除了拥有牌照的电信运营商之外,这些第三方"漫游"业务的提供者们也在做运营,凭借低成本的优势对传统漫游业务进行降维打击。

运营商如何应对降维打击?

国际出访和来访的通信业务市场空间不断上升,但越来越多的业务却被第三方分流走,漫游业务的收入未能同比增长。面对这种困局,运营商如何应对呢?

开始的时候,试图通过调整价格来引导用户使用国际漫游业务。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国际漫游业务首先是一项通信技术形成的业务,所以在技术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只能在业务的资费、流程等领域进行优化。

比如国际漫游出访时各个国家的资费不一样,这是以前的定价模式(详见第六篇里的介绍),后来中国移动对资费进行了简化,将境外区域划分为几个档次,通话有"123元区",流量是"369元区",在降价的同时也能让用户更方便地记住。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还借助规模优势和专业化特点,向境外合作伙伴施压,通过降低漫游结算价来降低漫游资费。中国移动是全球客户数最多的移动电话运营商,又成立了专门经营国际业务的国际公司,在漫游结算价格谈判的时候有一定的优势地位,所以这些年漫游结算标准一路下滑,成本的降低也为降价提供了空间。

降价可以提升客户的使用量,总理谈的"提速降费"就是这个逻辑,套用到国际漫游业务会不会也管用?

后来运营商意识到,如果无法阻止第三方对国际漫游业务的侵蚀,那就加入战团。

从前面的技术分析可以看出,WiFi接入和本地卡接入都无须通过国际链路回国进行鉴权认证,更不需要进行跨国之间的结算,所以成本方面比运营商提供的国际漫游低很多,无论运营商怎么降价,都不可能达到本地卡的程度。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都是独立于电信运营商的,不一定非要用电话号码来进行身份识别,所以运营商不再是入口了,不可能为用户的访问行为设置障碍。即便是通过政府等渠道向第三方的业务提供者施压,堵住一个口子,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漫游在技术、成本、体验等方面的劣势,于是就可能会出现其他的通道。

所以到了最后,电信运营商也成为了国外本地卡业务的提供者,和那些第三方公司一样,选择成本低、体验好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海外上网业务。即便这样做对传统国际漫游业务有冲击,也比颗粒无收要好吧。

【结语】

移动电话在中国的诞生到现在,不过三十年的时间。回顾过去这些年的发展,有些是必然,也有更多的是偶然;有些事情貌似有因果其实只是孤立事件,而有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内容,背后却有逻辑关联。

移动通信从1G到4G,核心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技术演进越来越好地满足客户体验,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同时本质上也是业务实现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

以漫游业务为例,从最初的模拟移动电话话音漫游开始,走到4G时代的流量业务国际漫游,技术的发展让通信网络和运营商不再需要为漫游这个特性付出额外的代价的时候,这条漫漫漫游路也就接近了终点。老旧的业务会慢慢淘汰,但是看看周围,这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不是正在另一个领域重现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