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星河动力研制的“谷神星一号(简阳号)”商业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从公司成立到‘谷神星一号’发射入轨只花了一个亿。在全球航天企业中,我们经费最节约、人员最高效、用时也是最少的。”在2020年12月的T-EDGE全球创新大会后台,民营火箭企业星河动力创始人兼CEO刘百奇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后来,他又把这句话在圆桌论坛上重复说了一遍。(详见钛媒体前文:《商业航天企业展现中国力量 | 2020 T-EDGE全球创新大会》)
刘百奇认为,相较于2015年第一批成立的同行来说,研发打造“高性价比”商业运载火箭是星河动力最核心的竞争力。
星河动力成立于2018年,公司创始人兼CEO刘百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光电学院。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本人留校任教3年。2011年,他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担任总体设计职位。
2014年11月底,国家下发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中国商业航天开始破冰。(详见钛媒体前文:《中国版SpaceX为何还没有诞生? | 钛媒体深度》)
当时,刘百奇身边有不少同事开始参与到民营航天创业中去,彼时的他认为,谈创业之前,需要先想清楚商业火箭的商业化逻辑,以及发展模式等问题。直到2018年2月,他同夏东坤等几位创始合伙人在详细分析市场需求、国内外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前景、技术路径等后,制定出了一条最为符合当下卫星发射市场需求的火箭研制战略,于是便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创业之旅。
“在行业的最早期,大家的想法和对公司的规划不一样,这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都是在摸索。”刘百奇对钛媒体App表示,“我认为创业这件事需要深思熟虑。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我们都要把机遇和风险想清楚,并在可控范围内解决好,这是创业初始的思考与想法。”
据星河动力官网介绍,公司定位于研发打造高可靠、低成本的新一代可重复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为全球太空运输产业提供更加灵活、快捷和经济性的商业发射服务解决方案,满足微小卫星或试验载荷的发射任务需求。
过去两年多时间,星河动力一直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工作。刘百奇表示,星河动力的实际开发节奏和最初的规划基本一致,“受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最大的偏差也不会超过三个月”。
去年11月,刘百奇和他的星河动力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在这个月里,这家公司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11月3日宣布完成A轮2亿元融资,从而实现4.7亿元人民币总筹资额;二是在11月7日成功发射了其首枚自主研制的“谷神星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并顺利将载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继星际荣耀之后,第二家成功实现火箭入轨的中国商业航天公司,同时也是首次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的中国商业火箭公司。(详见前文:《商业火箭提供商「星河动力」完成A轮2亿元融资|钛媒体首发》)
不过,钛媒体了解到,在“谷神星一号”顺利升空背后,其实经历了发射多次推迟的状况。
刘百奇表示,延期发射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受去年新冠疫情影响,上下游产业链复工推迟;其次就是2020年中国航天面临的严峻质量形势,以及发射窗口的天气原因,让本次任务变得更加严谨。
“主要还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在疫情期间,不仅很多工厂复工困难,同时很多试验也无法按时开展。”
但他也同时表示,虽然经历了很多挑战,但最后一刻火箭还是顺利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让行业内看到了星河动力火箭产品在市场中的潜力,并将为2021年星河动力执行的两次商业发射任务提供更多期望空间。
刘百奇参加由钛媒体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联合主办的“2020 T-EDGE全球创新大会”
事实上,与外界对中国民营航天“绿叶”认知不同的是,刘百奇认为,商业航天不仅要补充国家发射需要,还要吻合更多商业化发射市场需求。
在他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射市场都会处于一个“星多箭少”的状态,民营火箭公司需要把握这一重要机遇,满足市场和商业需求。
在采访中,刘百奇把民营火箭公司面向的航天市场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是完全商业化市场,满足包括民营卫星公司、科研院所、高校、地方政府等客户的微小卫星零散发射需求;
第二类是部分商业化市场,是低轨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建设的批量发射需求;
第三类是非商业化市场,即国家队肩负的探月、探火等引领前沿科技探索的大型载荷发射需求。
目前星河动力拥有两大核心产品:“谷神星”系列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和“智神星”系列中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发射服务。
刘百奇将两个系列所处的市场比作“巴士”和“出租车”。其中,“智神星”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强,单次发射可携带多颗卫星,就像是大巴车,适合大规模的星座组网;“谷神星”固体火箭运载能力相对较小,但发射更加灵活、快捷,就像招手即停的出租车服务,适合微小卫星零散发射或星座补网。
而固、液搭配的组合,也让星河动力能基本满足接下来航天市场的各类发射需求。
另一方面,在商业航天赛道融资金额节节攀升形势下,随之而来的“泡沫化”、“虚高估值”问题也甚嚣尘上。
甚至有投资人直言,一旦今年有民营航天企业到科创板上市,会让其真实情况公之于众。届时,商业航天赛道“蒸蒸日上”局面或将戛然而止。
对此,刘百奇认为,商业航天产业并不会出现“泡沫化”问题。
“我倒觉得没有泡沫化。因为这个行业里的人相对比较考究、比较认真,甚至很多人都是做科学研究出身的。我们这样一个群体都是边学习、边成长,不会存在泡沫膨胀问题。”刘百奇对钛媒体表示,
“我是觉得,每一个人进入航天这个领域,都会对中国航天存在敬畏心理,同时也会存在一份责任。泡沫或许只是表面现象,我们依然要相信航天人对待民营企业的经营态度。”
刘百奇对钛媒体App表示,现阶段星河动力团队主要做两件事:一是积极筹备2021年中的最新商业发射任务;二是要计划进行下一轮融资,加大对液体火箭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对于公司未来的上市规划,刘百奇向钛媒体App独家透露,星河动力计划在未来两年启动科创板上市。
不过刘百奇也强调:“上市并不是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星河动力还是会继续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工作,夯实科技研发的基础,力争为全球太空运输产业提供更加灵活、快捷和经济性的商业发射服务解决方案。”(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