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跃幕,作者 | 七月
给予产业信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电影行业的影响是长期且不可逆的。其中,不少商业大片的制作节奏被打乱,基本上难以如期上映与观众见面,由此引发的“片荒”从今年开始可能会更加明显。其实,春节档过后快速降温的大盘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市场需要被“拯救”。
显然,对于大盘较冷、信心不足的电影行业来说,在疫情之后重新出发的第一年召开的两会意义非凡。其中一大原因在于,两会的召开期间,一些整合了行业一线资源的主旋律影片官宣了档期,很大程度上给了电影行业终端市场的激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另外一个原因是,今年两会再次强调了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提出电影发展的新五年计划,对于整个行业的关注内容,既有长期关注的陈年旧病,又有疫情之后的发展新思考,这些与电影产业、电影人息息相关的提案都将实实在在地影响未来两到三年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
疫情让电影产业的更多问题及时地暴露出来,实际上也给了整个行业自我调整的最好时机。想来,未来几年将是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因此,如何把握住两会指出的电影产业的发展“大势”,是当下的整个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激活较冷的大盘。
进入了3月,春节档过后的国内电影市场有了明显的降温。特别是从3月的第二周开始,日票房的数据基本维持在3000万左右,相比前一周下滑了近一倍。而在元旦档与春节档之间一个多月的“空窗期”,4000万左右的日票房也较为常见。
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长期处于复苏阶段、大盘热度不高等问题短时间内仍不会被解决。尤其是春节档的火爆,某种程度上会加重档期的冷热不均,一旦热档过后整个市场会迅速冷却。
实际上,造成这一行业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疫情的影响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去年制作进度被打乱的项目不在少数,特别是存在着能够“救市”的商业大片。由此产生的“片荒”现象,便从今年开始在市场上逐渐清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年两会虽然没有像去年两会一样直接提出更多与主旋律内容创作相关的提案和建议,但在两会召开期间,《中国·医生》《长津湖》等不少的主旋律内容确定了上映时间,将对较冷的市场大盘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力。
毕竟从这些主旋律作品来看,主旋律影片与市场的结合已经发生了变化,从片方最开始的被动到如今的主动,行业一线资源也相应地有所倾斜,这些开始等同于头部商业大片的主旋律影片逐渐承载更多的引领市场大盘的重任。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定档的主旋律影片在档期选择上显得没那么“拥挤”,带来的拉动作用可能会更大:除了《我和我的父辈》可能提前锁定国庆档之外,同属博纳出品的《中国·医生》和《长津湖》分别定档五一档和暑期档。
再加上,对于建党100周年的今年来说,7月1日这一特殊节点或许会容纳包括《1921》在内的更多主旋律影片。而张艺谋执导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狙击手》,可能是优先选择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纪念日。
因此,对于遭受疫情重创亟待重建的国内电影市场来说,“片荒”问题初现之际,档期分布较为分散、集结了一线行业资源的主旋律影片在两会期间官宣定档,将成为行业恢复信心的一个重要支点。
“升级”的必然趋势。
去年年底,编剧余飞、宋方金等111位影视从业者发起了联合声明,主要倡议抵制的“抄袭”对象中就有郭敬明、于正;随后,电影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成立,并在电影人职业道德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建议。
由此可见,近年来的整个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问题、弊病,行业内部对于这些问题、弊病已经逐渐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知,并相应地进行了一些自我调整。
尤其是,此次疫情的爆发,使得整个产业的矛盾暴露得更为明显,接下来的产业发展首要任务便是妥善处理这些矛盾。所以,未来几年可以看作是整个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期。
健康的产业环境是稳定发展、乃至加速发展的大前提,规范化对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中也能体现这一点。在今年两会的提案和建议中,有关行业制度法规完善方面的内容同比往年有了明显的增加。
其中,赵冬苓在去年两会的基础上,再次提出了“污点艺人和惩罚机制”的相关内容,认为污点艺人需要遵循明确的惩戒章程来承担后果,但受其牵连的作品及背后资本的风险应在可控范围内。
实际上,对于赵冬苓关注污点艺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保护内容创作及背后创作者的关注上,更应该看到的是行业创作者对于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注。
对于好莱坞电影行业、韩国电影行业,比如美国加州有着《人才经济法案》来专门规制艺人经纪行业,较为清晰的制度规定属于相对更加工业化的产业体系的一部分。然而,国内电影行业从野蛮成长期到理性调整期,增长和进步是实打实的,但匹配的行业规范并没跟上,某种程度上也为市场稳步发展带来了反作用力。
尤其是,整个行业在资本寒冬之后,就一直被“缺钱”捏住了命脉。对于受污点艺人影响的作品是否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提案,这在解决行业惩戒污点艺人无章可循的同时,也能为整个行业弥补一定的发展空间。
此外,郑晓龙的保护创作者署名权、阿来的打击抄袭等侵权行为等建议及提案,都是对行业制度法规完善和细化的不同建议。显然,“规范化”已经成为当下市场中较为紧迫、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查缺补漏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今年两会对“规范化”的更多关注也成了行业“升级”的侧面写照。
基层建设的重要性。
疫情的蔓延,给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是亡羊补牢、甚至更上一层楼的最好时机。在这一期间,整个行业不仅开始审视一系列“顽疾”,也开始与时俱进地规划未来发展。
今年两会,对于行业的基层建设问题也有所关注。王丽萍和奚美娟从去年疫情的“云生活”出发,提出了“依托5G网络和大数据,增强公共文化内容推送的互动性”等提案。这将带来更多线上娱乐消费的用户,在引领着整个行业的更新升级与时俱进的同时,其实也提供了一定的增量市场发展空间。
同时,侯光明在去年两会“关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联合提案的基础上,围绕着电影产业数字化转型问题具体提案:一是,提升LED放映系统自主研制和创新;二是,研究制定新型电影放映系统技术等国家标准,同时提供覆盖的政策扶持。
具体来看,这些提案涉及了技术、放映体系等方面的建议内容,本质上正是目前国内电影产业完善和升级基础建设的必备要素,将在以先进技术拉动产业进步方面提供参考。
但需要关注的是,想要抓住“未来”的根本在于解决当下的实际难题,即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人才流失的产业矛盾。毕竟,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以人为本”,行业人才的发掘和培养问题是重中之重。
正如贾樟柯所说的,“目前60-70%的电影创作者是自由职业者,漫长的电影创作周期里,他们的收入是非常薄弱的”。尤其是,先是一段时间“资本寒冬”的晦暗,再经历了去年疫情爆发下近半年大盘的“消失”,对于这部分创作者无疑是雪上加霜,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失去信心的人才开始跳出这个行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几年,算得上是整个行业“供血”的关键期——保障人才这一基础建设,正是推动整个行业实现以内容创作谋发展的前提。针对这一问题,贾樟柯从“钱途”上提出了建议,创作者个人可以获得征信贷款,通过市场化的渠道保证创作者的资金获得。
而侯光明则背靠着北京电影学院提出了电影人才培养和帮扶建议,将“卓越文艺人才培养计划”纳入“系列卓越人才计划”3.0,以艺术院校为依托,做好资金、政策等配套保障。这对电影产业的人才保障也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
总的来看,由于市场大盘有所降温、观影信心仍旧不足,成了定“市”神针的两会,对于电影产业、电影人提出了不少提案,无疑会积极影响着接下来的行业方向。而传统电影产业如何趁机“拨乱反正”、实现更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