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小米要造车,但年轻人可能要失望了

5883
钛媒体 App 2021-03-31 10:13 抢发第一评

文 | 新商业派,作者| 谢思宇,编辑| 周周

3月30日,小米造车的新闻刷爆了科技圈。

尽管此前小米方面一再否认造车传闻,但再一次证明了“谣言是领先一步的真相”。

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随后,雷军在微博转发该信息,称关于造车晚上发布会上会说说想法。小米宣布造车后,其股价明显出现了上涨,收涨2.2%,收市竞价时段涨近3%。

不过对于外界来说,小米汽车仍旧处在襁褓之中,小米汽车依然还有很多疑问。比如到底会走性价比路线还是高端路线?100亿美元够不够花?答案依然有很多的可能性。

01 走高端还是性价比路线?

在过去外界对于小米进军汽车业务期待已久。

早在2014年6月,就有微博用户注册了小米汽车的ID,并表示,“雷老板~啥时候要我的ID了记得私信我!!”。

或许是由于近期提前从小米方面收到了风,该用户表示,“若干年前对小米公司的期待如今近在咫尺”。

在3月27日该用户在转发小米3月29日春季新品发布会的微博时表示,“特别解释下当初注册这个用户名时并无恶意。”

由于小米过去以性价比闻名,经常在发布新产品时冠以“年轻人的第一台XX”,所以在小米正式官宣造车之后,在雷军微博下面,引来数千条用户评论。

其中最热门的一条评论就是“来了来了!年轻人的第一台车!雷总考虑定价1999吗?”,还有用户调侃称,“3.9万挑战五菱宏光mini”

其实,这些评论不光光是对于小米造车的调侃,也隐含了外界对于小米汽车产品的一种猜测。

而对于小米汽车而言,到底是走性价比还是走高端路线,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

总体来看这两种路线各有利弊。

直接走高端路线,小米有很大的阻碍。

首先,小米目前的目标人群与高端电动汽车的人群完全不匹配。

以高端电动车中比较成功的蔚来和特斯拉为例,其产品售价均在在30万左右,购买者家境至少在中等收入水平之上,可以算是富裕人群。

汽车之家曾经在蔚来ES8试驾现场,对随机找到了部分准车主做过的一份调查显示,仅有27%的准车主年龄在20-30岁之间,剩下的73%的用户年龄在30-60岁之间,尤其是47%的消费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

蔚来的创始人李斌曾清晰定义蔚来用户画像,以80、90后为主力,家庭条件不错,BAT、TMD、大国企的员工居多,爱好尝试新鲜事物。

而特斯拉的主要用户也不是非常年轻的用户。

一份对于北美特斯拉车主的调查显示, 特斯拉车主的平均年龄为 54 岁,Model 3车主平均年龄为46岁,中位数为 38 岁;88% 的特斯拉车主拥有自己的房产,其中Model 3车主为56%;Model X 车主的平均收入约为94万人民币; Model S 为100万;即便是最便宜的Model 3 年收入也平均高达84万。

不光是豪华电动车,宝马、奔驰等品牌的主要用户也大部分是中年富裕群体——上述北美调查中显示宝马车主的平均年龄为56岁。

小米的用户群体是哪类人群呢?

企鹅调研发布的《智能手机&智能硬件:2019中国网民购买力报告》显示,与华为、苹果、三星相比,小米手机用户年轻用户最多,47.7%的用户为29岁以下,尤其是19岁及以下用户比例达到20.4%,这些用户大部分都是学生群体。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的用户与宏光MINI EV的群体非常匹配。

根据五菱方面的统计,从全国购买宏光MINI EV的人群看,用户年轻化趋势显著,20-30岁用户占比40%,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市场总监周钘表示,宏光MINI EV客户,其中“85后”的占比达到70%。

性价比路线符合小米一贯的调性,也是不少消费者的期待。尤其是从2020年以来,五菱宏光mini以不到3万元的价格强势杀出,从上市第一个月起到现在,宏光MINI EV就将Model 3挤下国内电动车销量冠军宝座。

根据全球电动车销量研究机构EV Sales发布的数据,在今年1月全球电动车销量排行榜中,五菱宏光MINI EV以3.7万辆的成绩,打败特斯拉Model 3的2.2万辆,夺得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

但是对于小米来说,是否会走性价比路线值得探讨。

近年来,小米已经原来越不愿意被打上“低价”这个标签,雷军此前的一次采访,直言自己进军制造业的初心,是改变国货被人看不起的刻板印象,结果小米还是被打上中低端的标签,对此很郁闷。

所以小米最近两年的动作就是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因此在汽车这个新领域,小米汽车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抓住机会,直接走高端路线。

按照《深网》引用汽车行业人士的说法,“品牌影响力关键在于建设特别漫长,一旦成型,要改变比较难。但是,智能新能源汽车毕竟是新物种,在这种新事物到来的时候,的确存在品牌升级的机会。”

从小米汽车的投入来看,“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也是瞄着高成本来的,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性走高端路线。

02 100亿美元够不够花?

100亿美元看似不少,但是按照10年的尺度来看,却也不算多。

以蔚来汽车为例,2016年以来,蔚来的累计净亏损约为337亿元,平均每年约62亿元,这还是在蔚来2018年新车上市之后不断回本的情况下。

那么如果这么算,100亿美元也仅仅是勉强够蔚来亏损10年。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巨头加入到造车这个行列中,未来几年随着各种品牌汽车纷纷面世,造车行业的竞争在急剧的增长,行业的门槛也会继续提高。

曾经喧闹的新造车,存活者寥寥无几

那么100亿美元未必够用。

因此从这一角度,小米汽车宣布投入100亿美元,可能意味着小米未必会单独造车,更大的可能性是选择一家传统汽车厂商,双方合作共同投入进行造车。

这也是第二轮新造车风潮中一个普遍的选择,无论是阿里还是百度都选择了这一路线。

除了分摊成本之外,与成熟的车企合作还有两大好处,一方面是解决小米造车经验不足的问题。

造车是一个对于经验要求很高的行业,如果没有现成的行业经验,要耗费很大的学习成本。另一方面与成熟的车企合作可以解决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的问题。

03 OV会不会选择造车?

苹果、华米OV等手机品牌中,目前苹果、华为和小米都已经涉足了汽车领域。

想象中的苹果汽车

外界不禁要问,是不是意味着OPPO和VIVO也会很快进入汽车产业?

目前来看,OPPO和vivo也并非完全没有布局汽车领域,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这两家企业都是2015年开始申请汽车方面的专利。

从专利上来看,OPPO和vivo的专利则更集中在智能座舱领域,在车机上的专利项目比较多,对自动驾驶完全没有涉猎,也相当于说明了这两家在汽车领域的打法更多是瞄着了智能座舱。

比如OPPO 最近公布了一组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有关“防撞提醒的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及存储介质”、“测距装置、测距方法、摄像头及电子设备”、“车辆控制系统、控制方法、车辆以及移动终端”以及“车辆定位方法、装置和车辆定位系统”

对于是否造车,OPPO方面的态度也很含糊,并没有完全避开这种可能性。

在2019 年底的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创始人陈明永曾表示:OPPO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不做汽车,第二种做汽车,并只做自己擅长做的及能做的,而不是我们亲自去打造一辆汽车。" 如果未来十年汽车行业都做不好汽车,OPPO 可能会做汽车。"

手机厂商为何纷纷造车,一个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寻找下一个增长点,目前来看智能手机市场有见顶的趋势。

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总计13.325亿部,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从市场容量来看,平均售价几千元的手机和售价几十万元的汽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后者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增长空间大的多。

而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和其他产业相比,手机厂商造车到底有什么天然优势?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个产业非常相似,都经历了软件定义硬件的过程。

比如从模拟手机到智能手机,手机从纯硬件过渡到了软硬一提的阶段,最终软件成为了核心的竞争力。

现在来看智能汽车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在智能汽车阶段,软件将定义汽车,以特斯拉为例,软件收入正在成为其重要的收入来看之一。

“车是带四个轮子的手机”,华为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曾表示,“我们还是希望车和手机形成互助。”

实际上,在不少手机行业人士的眼里,车和手机都是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一环,所以两者都非常重要。

“我们认为只有和手机、生态链全部拉通,才能给米粉提供全新的体验。小米的想法是,从个人设备、到智能办公、到智能出行,小米要让全球用户享受无处不在的智能生活。”在3月30日的发布会上,雷军表示。

不过从手机跨界到汽车行业,对于所有的手机厂商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能不能成功的造车不是靠决心就能完成的。

在小米发布会上,雷军承认造车的决定也遭到了很多的反对,“他们说汽车工业非常复杂,弄得不好很容易翻船、掉到沟里去,还有说法是别人的电动汽车都已经干了六年,你现在是不是晚了。”

他说自2021年1月15日集团董事会提议研究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开始,到今天共75天里,小米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深度交流、开展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会。

对于这次造车雷军说,将自己和小米的全部都压上了。“小米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战场。”

但是小米们能不能成功还要等几年后再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