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镜像娱乐,作者丨栗子酒,编辑丨李芊雪
近日,由张子枫、吴磊主演的青春电影《盛夏未来》上映,影片票房很快破亿。豆瓣上,影片评分目前落在7.5的高度。翻开评论区,也有网友给影片贴上这样的标签:“近年来最优秀的华语青春片”、“真正拍给Z世代的青春片”、“贴近社会和家庭现实”……甚至要加上一句称赞:“陈正道牛逼!”
在如此多的好评簇拥下,笔者一度在猜想,《盛夏未来》难道会是国产青春片的一个新里程碑?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才发现想多了。回头再仔细翻看评论,终于在好评的夹缝里找见这样几句:“演员粉特供”、“营销欺诈”、“直女舔gay” 、“谁的青春长这样?”……顿觉释然。
的确,《盛夏未来》的剧情里没有车祸、堕胎、撕逼、癌症这样的狗血桥段,但这些情节之所以让人觉得狗血,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出现得不合逻辑,强行给青春加痛感,无病呻吟,最终让影片变得悬浮不切实际。而引发狗血事件的源头,在《盛夏未来》里一点都没有落下。
《盛夏未来》上映后,观众对影片争议最大的点是郑宇星(吴磊饰)是不是gay。从剧情中的一些细节来看,这一点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他所说的前任MING就是男的。
一方面,MING从头到尾都没出现,也没说话,影片似乎有意模糊这个人的性别。片中一些台词的指向性很明显,导演陈正道的回应中,也用“开放性”形容MING的性别;另一方面,如果郑宇星不是gay,那么他跟陈辰(张子枫饰)暧昧了这么长时间最后也没在一起,就显得郑宇星的人设更渣了,剧情也更没有逻辑。
其实,讨论郑宇星的性取向没有太多意义。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营销错位导致的预期差异。
《盛夏未来》上映之前,官方释出的物料和营销事件大多都是围绕张子枫和吴磊去做的,包括预告片给人的感觉也是两人谈了一场甜甜的恋爱。因此,营销给出了清晰甚至有些过度的指向,让人认定这就是一部BG向甜爱青春片。但看完之后,观众发现自己被骗了。
最直接地,影片用郑宇星对MING的爱推翻了郑宇星、陈辰的恋爱关系,在郑宇星很明确自己性取向的前提下,依然与陈辰各种暧昧。这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探讨男主在青春期的性取向启蒙,而在于影片既想吃掉BG向这个更大的盘子,也不想放掉BL的市场,但模棱两可的取舍,反而模糊了影片想表达的内核。
在此基础上,那些想要看甜爱戏的观众,也并没能在《盛夏未来》中如愿。有一句话要说在前面,抛开性别,所有真挚的爱情其实都能让人感受到美好。那些经典的异性恋电影且不多说,就是《蓝色大门》《断背山》《春光乍泄》这些描绘同性感情的作品,也能带给人很多触动。但在《盛夏未来》中,十七八岁年轻人的爱情,居然能这么不甜,还夹带着试探、心机和利用。
郑宇星利用刚认识不久的陈辰,假装恋爱,试图让前任吃醋、回心转意;陈辰利用郑宇星与父母赌气,逃避自己家庭的裂痕。甚至在陈辰生日当晚,郑宇星带着陈辰去看前任的秀,三角关系被强行拉在一起之后,郑宇星躲掉了陈辰试探的吻。
显然,这些情节复杂而沉重,很难让人联想到青涩的爱情。除了为数不多的校园戏、存在感极低的高考和主演身上的少年感,《盛夏未来》的内核跟青春片真的没什么关系。
整部影片看下来,一个直观的感受是《盛夏未来》想要表达得太多。除了关于青春的那些事,还有家庭中的代际关系、父母情感关系等。且影片采用了悬疑向的叙事方式,谎言中穿插着谎言,真相外还有真相,多元素碰撞之下,影片反而显得形散神更散。
就青春这条线来说,整个叙事太过于符号化。操场上同学们一起起哄、教室里向老师争取换座位、课堂上偷偷交头接耳……然而,这些情节构建起青春的壳之后,很快就消失了。当青春脱离了一同成长的那群人,很大程度上就不是那味儿了。
这个时候,影片青春线的重心逐渐走向两人的情感,建立起一层一层的谎言。
郑宇星和陈辰为了各自的目的,假装确认恋爱关系,且在这段关系中,陈辰隐瞒了自己暗恋郑宇星的事实,郑宇星则隐瞒了自己性取向的秘密。然而,当观众以为谎言最终会变为现实的时候,MING身份逐渐清晰,将前面的谎言一一戳破。整个过程中,不断出现混淆视听的东西,甚至强行反转,让一条简单便足以动人的青春线,变得越来越复杂。
原本,青春线的三角关系已经足以支撑起一部影片,但《盛夏未来》还在这条线之外,铺了更复杂的家庭线,且伴随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转折。
电影开篇,陈辰妈妈(郝蕾饰)与女儿的相处给人一种压迫感。陈妈也不止一次强调,自己为了女儿放弃了工作,连朋友都没有,两人的关系中有着强烈的牺牲和埋怨。甚至,陈辰在知道妈妈有了“新欢”王叔叔之后,尝试溺水自杀;陈妈则在女儿高考失利时,决定不再与王叔叔联系。
然而,当陈辰开始复读后,两人相处的感觉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突然变了,一会儿互相抢对方手机,一会儿开着轻松的玩笑。且在后面的剧情里,陈妈不仅最支持陈辰谈恋爱,还是最理解陈辰的人,但影响这种代际关系走向的转折点并不清晰。
需要了解的是,这条线的推进同样伴随着一层层谎言,你瞒我瞒之下,多线叙事并没有让整个故事变得丰满,反而给人一种强行烧脑下的冗杂感,多余且食之无味。直到看完整部影片,也并不清楚《盛夏未来》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从错位营销到叙事混乱,这些问题的出现确实影响了影片走向更大的市场。从《盛夏未来》持续下滑的票房走势也可以看出,影片并没有在虚浮的口碑下,显现出长尾效应。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盛夏未来》太假了,很难相信谁的青春会是这个样子。
简单举几个例子。陈辰第一次高考时打着点滴,而在同一个考场里,还有很多坐着轮椅、打着点滴的人;郑宇星、陈辰复读的教室里,丝毫看不到学生复读的压力,只要一下课,大家都只顾着玩手机刷短视频,看“星辰夫妇”谈恋爱;陈辰“二战”期间,陈妈跑到学校高调支持女儿谈恋爱,但在此之前,陈妈多次向老师表示反对,这种对老师的“打脸”行为真的只能在电影里看到;陈辰过生日时,还征得父母同意,跟男朋友出去蹦迪……
除了年轻一代不“靠谱”,长辈的很多行为也非常离奇。陈妈陪读四年,只为女儿考一个好成绩,但在对女儿态度转变之后,却向陈辰传达要“嫁得好”的观念,甚至最后还支持女儿退学;恋爱中的陈妈仿佛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任性、无理取闹,不说缘由拉黑、删除对方微信,几天后又主动联系:“我拉黑你,你就真的没动静了?”丝毫不见一个成熟女性对感情的理智……
在这些悬浮的剧情之上,影片的内核和价值观都经不起推敲,只留下一些空白的上价值观的口号:我们喜欢的人也喜欢我们,多好;希望我们都能够更诚实地面对自己;希望我们都能够变得更勇敢……
影片营销中,“勇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但是看过影片之后,却更加令人困惑,青春到底应该为何而勇敢?
是勇敢地在高考中擦掉答题卡,只为在多出的一年时间里期待父母复合?是勇敢地伤害自己,只为阻碍离异3年的父母各自寻找新的生活?还是勇敢地放弃高考,只为去见前任一面?抑或是勇敢地亲吻喜欢自己的女孩,然后告诉她:“要是我也能喜欢你就好了”……青春里的勇敢有很多,但这些都只是逃避罢了,一点也不青春。
比起这些,我们或许更应该勇敢地表达:《盛夏未来》,配不上现在的口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