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寻找硬科技系列|中科创星袁博:深耕光电芯片赛道,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42090
创头条 2021-09-03 18:00 抢发第一评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高度肯定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再加上近年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接连出台,使得硬科技创新创业日趋热烈,硬科技投资愈加活跃。

创头条通过走访行业赛道明星企业、头部创投机构及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平台等,特推出了“寻找硬科技”系列,期冀呈现硬科技创新创业之现状,探寻硬科技投资之先进,助力硬科技行业之发展。

作者 | 沉舟

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讲话时称,基金业支持创新创业和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显现。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对于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毫无疑问,创投是硬科技创新创业的活水,是盘活市场的重要砝码之一。目前,创投市场的风向正逐渐向“硬科技”聚拢。 

作为深耕“硬科技”投资的一家机构,中科创星所投企业名单上“闪闪发光”。截至2021年8月,中科创星投资孵化339家硬科技企业,投了100多家芯片光电企业,促成了奇芯光电、卓镭激光、赛富乐斯、中科极光、迈铸半导体等企业的融资和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903175759.jpg

然而,在光电子、半导体等“硬科技”赛道扎根,跟圈子里的人交朋友并非易事,甚至很辛苦。 

扎根“硬科技”投资7年的中科创星合伙人袁博,主抓光电芯片赛道。行业对硬科技的投资机构起初不甚了解。在寻找项目时,他甚至还曾被对方误以为是“骗子”:在谈上海橙科微电子的case时,对方心生警惕“主动打电话说给我们钱,该不会是个骗子吧?” 

精彩摘要: 

“2013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数据显示中国芯片的进口额超过石油。这让我们无比震惊,直接促使了中科创星开始关注并启动芯片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中科创星合伙人袁博向创头条回忆。 

他介绍,“当时要专业做这块,市场比较难。主流的投资扎在商业模式的投资上。并且我们也有一些困惑,因为大家都清楚做硬科技、尤其做早期天使的,又累风险又高,还很难赚到钱。” 

然而,他们在最早的时候便认定长期的价值投资才能带来基业长青。 

硬科技投资,时间和技术都很宝贵 

创头条:最近行业上下都在提“硬科技”,我们能感受到近期的环境对募资产生积极影响,中科创星今年有募资吗? 

袁博:今年依然有募资。华为事件后,举国上下都意识到了关键技术领域被“卡脖子”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中国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硬科技的发展去推动。 

其次,中国近年来面临转型问题,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虚拟经济的“伪增长”都需要我们去把握新的增长点。 

放长眼光,从历史角度来看,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根本动力也还是科技。加之我们创始合伙人米磊2010年就开始呼吁回归实体经济,做好硬科技才能实现真正的科技强国。 

近些年,事实也已证明硬科技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我们投资的奇芯光电、卓镭激光、赛富乐斯等硬科技企业,在光电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 

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硬科技的潜力与未来的价值。因此,硬科技投资现在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并且进入到国家政策的话语体系。 

现在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硬科技当中,包括政府各类的引导基金,还有产业基金。这都表明硬科技发展的氛围越来越好。因此,硬科技项目融资也更容易一些。 

创头条:你现在的工作节奏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少时间分配在看项目上? 

袁博:非常忙,基本上时间分配都是很零碎的,要处理非常多的事情。 

一方面,硬科技项目确实被带起来了,市场上也确实有很多硬科技项目,不过需要花时间去辨认真假。另一方面,投硬科技没那么简单,必须做一番深入的调研。不像投模式创新类企业,听一听商业模式,看一些数据就可以做决定。 

这就意味着,投资人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看项目,看背后的技术,看市场前景,了解创业团队的情况等。 

此外,行业上下在提“硬科技”,该领域处在“火热”之中。作为“硬科技”投资的主力机构,我们也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我觉得未来的工作只会是越来越忙,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任重而道远。 

创头条:现在看项目,要去高校科研院所“抢”人吗? 

袁博:不算“抢”人,“硬科技”本质上是关键核心技术,壁垒高、难以复制,很多项目都是以长期科研成果为基础的。因此,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肯定会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 

此外,还要分领域来看。一些前沿领域的硬科技项目,主要来源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因此,我们就要去寻找教授和科学家,帮助他们去做科研产业化。比如,现在我们投的光电芯片,创业人群基本都是科学家和工程师。 

如果是一些应用领域的话,创业者更多来自工业界。特别是现在很多技术应用层面,国外一些技术已经特别成熟了,这就更需要一些能够落地执行的经验型人才。很多国外的高管和科研人员回国创业,也是我们的投资对象。 

比如,半导体的创业者大部分来自国外大公司相对高级的管理层或高阶技术人员。类似美国加州现在还没有涉及离职后竞业禁止协议这一说,所以从外企出来想创业都可以。 

半导体从遇冷到升温,投资人要保持开放,积极面对 

创头条:在光电芯片赛道从业多年,讲一讲你个人的投资逻辑? 

袁博: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叫“五看”:看趋势、看技术、看市场、看场景和看团队。 

· 看趋势就是看社会发展趋势、行业的趋势、一项技术对于产业趋势会产生哪些影响;

·看技术就是看技术路径的合理性、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技术壁垒等;

·看市场就是看市场空间、上下游的产业链情况、竞争情况;

·看场景就是看这项技术放到市场场景里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

·看团队就是看团队过往背景和领域是不是领域里相对较强的。 

这五点就是一个基本的投资逻辑框架,具体的操作还是要深入到项目之中才能做出更精确的判断。 

创头条:中科创星现在投的光芯片和半导体项目有150多个,在产业链分布上是怎样的? 

袁博:半导体行业整体分为: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而集成电路又可分为:微处理器——逻辑电路——存储器——模拟电路。此外,还有相应的支撑行业和下游应用。 

投资企业这一块,集成电路的IC设计占比较多,其次是投设备、材料以及一些相应的支撑。 

整体来说,中科创星投资孵化的339家硬科技项目中,光电半导体大约投资了150家左右,占投资项目的4成左右。 

创头条:为什么在很早的时候就确定了半导体这块难啃的骨头? 

袁博:我们看半导体比较早,在行业还不热的时候就在看。我们2013年成立,2014年左右开始投半导体。 

当时想的就是把它从一个非共识最后变成了一个共识,慢慢地陪伴一个冷门的赛道成长为一个热门赛道。 

当然,背后也是有数据支撑和对趋势的判断。 

2013年,我们就看到了芯片进口超过石油,所以当时我们开始大力去投芯片。半导体设备价值每年在全球有600亿美金,支撑了4600亿美金的半导体的产值。下游又支撑了电脑电子系统几万亿美金的产值,再往下游又支撑了电商、互联网、大数据、软件业几十万亿美金的产值。整个芯片业以几千亿美金支持了几十万亿美金的下游产业,可以说半导体就是电子信息产业的血液和基石。 

此外,我们过去忽略了硬科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作用。比如,半导体它支持了巨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我们过去以GDP论英雄,销售额越高,市值越高,但这个观点在今天要变了。 

创头条:投了7年半导体,你如何看待产业链的变化? 

袁博:国际环境的变化给了半导体企业发展的巨大机遇。从国家层面到社会、产业都非常关注,都愿意投入资源支持半导体发展。一方面资金、人才不断流入,另一方面系统厂商都愿意试用,可以说是半导体中小企业发展的春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要看国产替代,也要去找前沿创新的项目进行布局。 

设计方面,之前有很多设芯片内厂商是做不了的,然而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领先的设计企业了。对设计企业来说,今年有一个核心关键词就是缺产能。这就不单单考验企业的设计能力,运营和资源整合能力也很关键,需要提前规划沟通。 

制造方面也在进步。中芯国际现在已经能量产14nm制程的芯片了。整体来说主要是上游的突破,在设备、材料及核心零部件层面寻找机会,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封测方面,国内公司跑得较快,我们已经形成了三大封装巨头,还有一些中小型封装公司在快速发展,在3D、Fan-out等先进封装领域也加速追赶。 

创头条:从2014年到现在,芯片行业投资是不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袁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18年美国针对华为的限令事件,将芯片和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彻底地暴露了出来。 

之前,我们的芯片是买别人的。拿来主义很便捷,就很少有人满头大汗地用10年去做芯片研发,毕竟芯片研发既基础又难搞,也赚不了太多钱。 

我们却没有考虑到,一旦出现地缘政治干扰和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就出现了像“芯慌”这样的事情。“卡脖子”肯定不会是一天两天的。长期来看,这会对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是即便被限制,国内的半导体刚需依然存在。“卡脖子”不代表没机会,现在反倒是国内芯片研发的黄金时期。 

因为国外买不到,国内市场需求又那么大,所以我们必须要自己去做。因此,我们会看到在2018年后,国内半导体快速“热”了起来。 

创头条:这种半导体的“热”,有没有出现一些问题? 

袁博:问题还是存在的。核心技术的差距跟国际领先技术相比还是很大。这种差距不是说3年或5年,甚至8年到10年就能弥合的,可能要10年至20年才能赶上别人。 

所以,从行业角度来说,我认为有一点需要我们去思考:如果我们闭门造车自己做,不用别人的东西,也不让别人用我们的东西,相互不被需要,未来就会越走越远。这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或者说就是比较优势理论,你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自己不专业的,就吸取经验,用别人的。 

事实上,我们做得不好的,就要去补短板,要吸取别人的精华。做得好的,我们要加长板,一些前沿的技术也要能够“出得去”,向国际市场输出,相互融合,在全球产业链中去共建整个生态。 

热力学第二定律就表明,如果系统是封闭的,那就走向无序,大家都归于热寂。我们还是要打开系统,做一个开放的生态,不断有信息和能力输入,保证系统有序发展,这就是真的在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科技成果转化,真正的价值创造之路 

创头条:科技成果转化跟早期VC投资有什么关系? 

袁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耐心,需要大量的资金。很多机构不愿意投天使,不愿意投资早期。因为早期风险非常大,不确定性非常强,赚钱的概率相对很低。 

尤其是在2013年前后,资本特别关注互联网的模式创新,硬科技的早期创业者很难从市场上拿到钱。 

现在,不确定性很大,社会出现了很多浮躁的现象。我们做硬科技,其实就是要用确定性的东西去抵抗不确定性的环境。 

不愿意做,不代表市场就没有需求。我们提硬科技早期基金,成立了天使基金去扶持去给他们投钱,就是认为这件事情是正确的,长期来看是有价值的,绝不是为了挣钱这么简单。 

实际在操作中我们就定位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因为我们的项目90%以上来自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孵化。 

换句话说,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我们在摸索硬科技投资时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我们帮助硬科技创业者创业,不仅仅是投钱这么简单,必须要去助力他们做科技成果产业化。我们希望的是科研成果不会被束之高阁,更希望它能够给社会带来价值,造福大众。 

再者,硬科技创业者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比如专利转化问题、创始人从技术人员向企业商人的转变问题,公司硬件和软件服务问题等。 

因此,我们也建立了光电子专业孵化平台(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提供设备和厂房,让创业者能够没有后顾之忧,轻松上阵。我们还专门为企业和创始人做投后服务,解决日常经营管理问题。 

产业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我们的投资经理,一定深扎行业的人,要研究要分析这个行业中的场景,场景中的问题和痛。我们叫“瞄着打”,瞄清楚了行业才知道问题出在哪。 

我们的投资经理大部分都是理工科背景,在产业界干过5到15年,长的15年以上,才能出手去投项目。 

我们是一手抓科学家、工程师,一手抓这种需求、场景和行业痛点,这样就两只手握住了,就能紧密合作,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创头条:支持硬科技投资需要什么样的LP? 

袁博:我们做硬科技主要是做早期,基因上不匹配短平快社会资本,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资本。 

还有一点,是我们的背景。因为中科创星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资本发起创办的,所以我们LP的(前期)构成主要以国有基金和政府多一些,然后随着慢慢发展,产业资本包括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也在加入。 

创头条:一般基金续存期大概是几年? 

袁博:一般是7年。我们第一个基金做的是9年。其实一个硬科技企业的发展,7年能够上市就已经是很快的了。 

创头条:能感受到做天使、做长期价值投资,LP传达的退出压力吗? 

袁博:做基金,不管是国有还是产业资本,都是要给LP创造回报的。我们的西科天使一期基金,在第7年的时候做到DPI 1.2左右,我们还是非常关注退出并考虑基金回报的。 

行业热起来了,难免出现“南郭先生” 

创头条:除了退出,目前的投资生涯,有没有遇到一些难以推进的问题? 

袁博:从项目层面来说的话,项目的发展其实需要很多的资源,比如优秀的从业人才和营商环境,以及产业配套设施等等,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支持。 

从投资角度来说,现在硬科技行业整体比较热,大家都开始关注了,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南郭先生”,在其位却不谋其职。 

毕竟行业热了,问题也就多了,难免会无序竞争。 

换句话说,竞争在一开始是正常的,但是因为更多的资本进入,出现非理性的投资,过程中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可避免。 

但是,我们希望这种情况最好少一点,我们认为在硬科技投资领域有一些“抱团”才能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好。 

最后,从基金层面来说,政府对于基金层面的税收,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设计。 

比如投资机构本身风险很大,不能说只有项目赚钱了才有收税,亏的钱这方面也要去算。在税收层面能做一些顶层设计和改革,这样我们的基金才会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完)

本文作者:沉舟,微信号:cz18510378718

创头条(Ctoutiao.com)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违规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创头条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寻找硬科技系列|中科创星袁博:深耕光电芯片赛道,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打赏一下 0
喜欢这篇 17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