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好似当年的“共享单车”,在一片红海中,各大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传统制造企业都纷纷入局,是否是明智之举?
文:中外管理 庄文静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五年前,董明珠曾有意踏足新能源造车,但未能如愿。不过董小姐依然不甘心,还在继续圆她的造车梦。
2021年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格力电器已竞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还将其持有的银隆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格力电器行使。自此,格力电器已获得银隆47.93%的表决权,银隆也成为格力电器控股子公司。
就在次日,9月1日,雷军公开宣称:小米造车迎来关键性里程碑,目前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已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100亿元,雷军任法定代表人。
两位“老对手”再次狭路相逢,此次将目光同时聚焦于新能源汽车赛道,试图在这火热的产业中分得一杯羹。
大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好似当年的“共享单车”,在一片红海中,各大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传统制造企业都纷纷入局,是否是明智之举?
为此,中外管理传媒特别专访了《三井帝国在行动》作者、中国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
被资本炒糊的新势力造车,该降降温了!
2014 年,特斯拉旗下的 Model S 车型向中国消费者交付,其酷炫的外观、高科技的卖点、价值百万的豪车价位,使纯电动汽车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新热点。
另外,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的持续加大,并且“不限购”等政策的实施,使众多企业和资本看到了无限商机。
然而,七年过去了,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如何?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平台统计,截至2019年3月,国家平台累计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达635家,成功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有486家,通过“平台符合性检测”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有450家,通过“车辆符合性检测” 的车型多达5827个。
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制造厂的数量则少了很多。数据显示:中国共有汽车制造厂商169个,其中包括新能源造车厂商、传统车企及合资公司。而这些厂商,共建有365个工厂,总产能超过7000万辆。
而我国每年汽车销量一般在2000-2500万辆,最高的时候达到2800万辆,总体来说,产能利用率为35%左右。而这个数字,在全球来看都比较低。
可见,中国的汽车产业早已呈“红海”趋势。不过,这依然阻挡不住淘金者的步伐,这次,我们又看到了家电巨头格力通过收购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互联网科技头部企业小米也宣布要造车。“事实上,我很想对跨界造车的热潮泼泼冷水。外界看来,搞一辆电动车似乎太简单了,无非就是一个电池、一个电机加上电控,然后花几个亿找个工程公司、搞个漂亮的外观设计,似乎就有竞争力了。但事实上,汽车工业是大规模的高度融合的产业,要有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可持续性。这里面涉及很多配套技术的应用、技术设施的形成、技术能力的形成——这都需要形成一个非常严谨的配合以及闭环能力。”白益民说。
图源:公众号“雷军”
不要被市值蒙了眼!
可以说,特斯拉的问世,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随着5G技术的推进,数据交换、速度效率的提升,有了智能驾驶的基础平台,进而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连接起来,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并推进了智能驾驶的进程。
特斯拉的股票在2018时,曾因汽车事故引发的安全性质疑而大跌,外界看出了他存在的很多问题。但随后,特斯拉采用一个方案,就是到中国上海来建厂。而所谓建厂,马斯克是一分钱都不掏,500亿元的投资额都是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的金融机构买的单,土地也白用。在中国建厂后,特斯拉的价格确实下降不少,从原来的近100万降到了现在的三十几万。“而实际上,是上海给了特斯拉大量的补贴,银行给它大量的金融支持,等于我们不惜血本地给特斯拉支持、投入,才把其售价拉下来。当然,这有一个作用,就是会带动中国的一些配套企业——而这也是特斯拉降低成本的一个方式。其实,特斯拉并不是通过精细化生产和产品取得了成功,而很大程度是靠打造概念、靠资本、股价运作而成功。”
被誉为钢铁侠的马斯克,天天和媒体说炒比特币、上火星、地下隧道、“星链”计划等,马斯克的人设就是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梦想家和未来战士。“当把故事和概念一顿疯炒过后,资本市场就无比兴奋,进而就拉动了股市。尽管专业人士总有质疑之声,但资本就喜欢超前的概念,就喜欢会讲故事的创业者。而资本是可以控制媒体的,因此负面的声音和质疑很快会被淹没掉。”白益民坦率地说。
就在近日,特斯拉的市值又重回7000亿美元,因为它开始玩起了跨界——制造机器人。“特斯拉的市值,是丰田的三倍。但这实际上有一个误导,市值不等于资产,不等于营业额。这是资本对一家企业未来的预期,这个市值可能被放大了二三十倍之多。再有,特斯拉至今都没有赚钱,还处于烧钱阶段。”白益民说。
“就像苹果、小米等品牌,他们的核心其实根本不是制造,苹果的核心其实就是设计+运营+销售,小米也如是。所以,其实他们做的就是软件和服务,外加一个设计。”白益民分析道,“如此,这些公司就掌握了产业链的中上端,掌握了运营的软件,从而就能控制制造业。而制造不得不依赖他们,因为他们把市场夺走了。再加上这些公司能够‘忽悠’很多资本,先把市场品牌做起来,而制造业只能给他们打工。”
漫画:孙静
白益民表示,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绝不是苹果手机安了四个轮子——这是非常荒谬的。手机是什么?是拿在手上的,是人掌握着手机的命运。而汽车呢,是人坐在里头,生命实际上是交给了汽车,而汽车又交给了操作系统。“我希望造车新势力们,多一些做实业、做制造业的工匠精神、精益心态,而不只是靠资本运作、靠炒作概念、靠玩模式、靠运营去做企业,去做本该非常严肃的汽车产业。”
因此,无论是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跨界新人,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我是在为资本代言,还是要为产业代言。
已然产能过剩!
我们看到,中国的汽车产业原来主要都是国有资本,还有一些是国资与外资合资的企业;另外,还有一部分小型汽车公司是地方性的民营企业,他们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得以发展,像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等;而还有一批,就是互联网之下的造车新势力。虽然也属于民营企业,但他们的背后通常是外资或民间金融资本。
不难看出,大部分的造车新势力,大多是找地方性的车企,或者二流、三流的车企进行合作。而这类汽车制造企业,有制造能力和产能,通过给一些新势力车企代工,可以借此获得重新翻身、再次出发的机会——这与当年的共享单车行业极为相似。
“可以说,现在电动汽车生产已经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电池还有很多相关配套的东西都有过剩。”白益民认为,这种状况下,必须进行产业链整合,要将各类零部件供应链集成起来,比如电子产品、变速系统、发动机系统、电池系统、刹车系统等。而这种整合能力,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难度依然很大,以至于一些新势力都无法突破量产瓶颈。造车要牵动的资源太多,不是仅仅靠资本就可以解决的,甚至它可能拖垮资本。
“新势力造车擅长的是运营,而非制造。”白益民笃定地说,“在资本浪潮和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然而,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中,让人感觉好像传统汽车企业已是昨日黄花,都要被打垮似的,就像当年的诺基亚被智能手机淘汰一样,反而造车新势力却代表着未来。”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燃油汽车不会马上被淘汰或被颠覆,估计还得有1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被慢慢替代。”
另外,传统汽车产业也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我们看到大多数传统汽车生产企业,都已在几年前开始了新能源方面的布局。其中,比亚迪作为最早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国产品牌,目前在国产品牌中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位,而电池技术更是让其优势明显。数据显示,比亚迪7月销量再次破纪录,时隔六个月首次在月度销量竞赛中打败特斯拉,重返全球销量第一。
而目前中国前十位的新能源汽车中,新势力造车和传统车企可谓平分秋色。特别是,传统车企天然的制造和产能优势,使他们在战略布局和转型中,有了更大的底气和后劲。尽管他们并不精于运营,但其制造实力却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而对于近年来电动汽车高端化的发展趋势,白益民并不看好。“突出重围的新势力,都在搞SUV、豪华轿车类车型,也在追求更高的行驶里程,售价也自然是越来越高,三四十万的车型非常普遍。但我认为,电动汽车的市场空间应该是往小型车市场上发力。”
白益民特别提到了近来提升很快的五菱宏光、哪吒汽车 ,它们是小型简装电动车和小型SUV,均属小型车系列。他们5-7万元起步的售价很经济,特别是从三、四线城市切入,销售得非常好。其中,五菱宏光在上市以来,曾连续三个月夺得了新能源的销售冠军。并且,在畅销车型中,五菱宏光MINI EV还是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而它们的成功,或许才是电动车的理想定位,而不是那些蔚来们的SUV和智能驾驶。电动能源更适合做小型车,毕竟它的负重低,而这也是国际上电动汽车的主流。”
图源:公众号“银隆新能源”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两股势力
在前不久闭幕的东京奥运会,日本上演的“氢能秀”,又让世界眼前一亮。
比如,奥运火炬是氢燃料的,运输圣火的车辆、大型巴士等也都使用氢燃料电池。由此,氢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重要力量,再次受到关注。
近日,一汽、东风、广汽、北汽以及亿华通科技与丰田签署合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公司,准备大规模建设城市加氢站的建设,以及同步发展氢能源车型,向纯电动车发起挑战。
这恐怕是继电动汽车市场大爆发后,又将爆发的一场汽车能源革命。
白益民分析道:投资氢能源需要大资本、大体系的投入,这是民企干不了的,所以国企、央企就看准机会冲上去了。同时,你会发现玩资本、讲故事的人,他们的重心依然会是在电动汽车上,因为这是他们玩得起的领域。而如果要想真正地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的能源结构,其实还需要发展氢能源,因为氢能源更能载重,即使是商用客车、重卡、甚至货轮都可以使用,并它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更小,也可以替代更多领域的能源。
“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会形成两股势力,一个是国企央企的势力,将在氢能源动力上发力;另一个是民营资本会坚持在电动能源汽车上继续发展。”白益民预测说。
可见,即便已是一片红海,新能源汽车的赛道还在拓宽,新能源汽车之战的硝烟仍将愈发浓烈。
2023-01-14 中外管理传媒发布了 《逆势增长!海尔2022营收3506亿 2023创业再出发》的文章
2022-12-22 中外管理传媒发布了 《缝隙市场也能长参天大树:你戴过的一次性手套,可能都和他们有关》的文章
2022-12-19 中外管理传媒发布了 《定位于“只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坚守40年,不成全球第一才怪!》的文章
2022-12-05 中外管理传媒发布了 《这家制造企业,成立不久却“后发制人”,全凭这4大核心竞争力》的文章